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曾经横扫关东六国的大秦精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为什么项羽能打败秦军呢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3)270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王朝,秦朝虽然只有区区15年,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谜案,其中更大的一个是:危难之际,大秦百万精锐为何不见出现?

从史料上看,当时秦军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北方军团,大约30万;一是南方军团,大约50万;一是内部守备部队,数字不详,从逻辑上推测应该不会少。按照秦国版图来说,在西部、西南部,秦军也应该也有一些驻军。

然而,根据《史记》等记载,只有王离率领20万北方军团参战,章邯率领奴隶、刑徒和少量秦军组成的20万,但在巨鹿之战中被击败,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秦军和起义军的血战。

读到这一段历史,不少人扼腕叹息,认为如果秦军精锐回兵,那么项羽刘邦等很可能会失败。那么,曾经横扫关东六国的大秦精锐,究竟去哪了呢?

1921年,山东胶南出土了秦代石碑——“琅琊刻石”。秦始皇东巡时,登琅琊台所立,用以颂扬秦朝威德,宣誓自己四海一统之志。除了琅琊刻石之外,秦始皇还在其他六处地方留下了石刻,被统称为“秦刻石”。

在“琅琊刻石”上,碑文内容令人动容,尤其是这一句话:“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其中,“天下和平”这四个字,让人感慨秦始皇的伟大,不是 *** ,而是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几次东巡刻石时,总喜欢说:“黔首安宁,不用兵革”、“菑害绝息,永偃戎兵”、“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从这一些文字中,不难看出秦始皇的志向,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这两句“黔首安宁,不用兵革”、“菑害绝息,永偃(停止)戎兵”,就是说希望百姓永远不用参军打仗。所谓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然而,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并没有停止扩张步伐,至少对北方和南方的征战,就要征调大批百姓参战。难道刻石上的文字,这只是秦始皇的志向,或者是自我吹捧?实际上,石刻上的文字,留下大秦精锐去向的线索!

从实际情况来看,秦始皇可能真没有说谎,而是基本做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这一点。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兵制对士卒身份的规定非常严格,无爵的“士伍”以下如贱民、罪犯、奴隶都没有资格服兵役。所以,秦统一六国之前,兵多是农家子,战斗力是很强。这时,黔首是不得安宁,要经常打仗。

然而,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却脑洞大开,似乎不再使用农民兵,而是用刑徒七科谪兵。所谓“七科谪”,就是指“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也”,尤其商人和入赘之人很倒霉,秦始皇对他们很有偏见。

公元前214年起,秦始皇扩大了戍卒征兵的范围,称为“谪戍”,意思就是把“刑徒七科”送去当兵戍边。换言之,多征“刑徒七科”,来减少农民兵的数量,达到“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的目的。在秦始皇眼里,“七科”之人不是“黔首”,存在是浪费粮食。

因此,从秦始皇“天下和平”的志向,和“七科谪”的实际操作来看,秦朝传统的农民兵,可能遣散回家安居乐业了(有些是年纪大了退役),后来的秦朝征兵,主要以“七科谪”兵为主。尤为重要的是,从大秦七科谪兵来源来看,应该有一些来自关东六国。

大家可以想象这么一副图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觉得要让天下黔首享太平,于是缩减了军队数量,也让普通百姓回家,而征召“浪费粮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这一些人当兵,结果平时作战还好,但在内战的危急时分,这一帮七科谪兵却不靠谱,或做逃兵,或倒戈,或战斗力和意志不强等。

至于岭南赵佗率领的50万大军不回,其实可以理解,除了赵佗不想回来之外,还有这一帮“七科谪”兵,多数可能也不想回来打仗。

有学者研究了之后感慨,难怪百万大秦精锐不见了,说到底还是秦始皇太理想化了,激烈的改革征兵制度,导致大秦军队数量和质量,可能都出现了大滑坡,所以项羽才能击败秦军。

曾经横扫关东六国的大秦精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为什么项羽能打败秦军呢

值得一提的是,“刑徒七科”之人参军,虽说其中有不少凶悍之辈,但总体上却也问题重重,比如油滑、战斗决心不强、纪律性差等。所以历朝历代,很多名将都只愿招收老实的农民兵,而不是“刑徒七科”,当年戚继光差点被这种兵害死。

汉初之际,也有禁止商贾、刑徒、奴隶服兵役的制度,但到汉武帝晚期的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命令李广利、公孙敖、韩说等人率20万大军进攻匈奴,但史书记载“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敖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退还)”。显然,七科谪兵的战斗力的确堪忧。

巨鹿之战中,在数万楚人面前,几十万秦军在战场上倒下,剩下的全部投降,秦军至此彻底覆灭。在之前500年,秦军一直斗志昂扬,但在这一刻却荡然无存,显然与之相关。试想一下,如果和项羽对决的是之前大秦虎狼之兵,还会败的如此之惨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9345.html

“曾经横扫关东六国的大秦精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为什么项羽能打败秦军呢” 的相关文章

姜维和邓艾多次展开对战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姜维和邓艾多次展开对战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还不知道:姜维和邓艾相比,谁更厉害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在三国的历史中,诸葛亮与司马懿可以说是宿敌,后来两人年迈,便逐渐退出了三国的舞台,而接替他们的便是姜维与邓艾两人。这二位也曾多次展开对阵,那么他们究竟是谁更厉害呢?邓艾此人出生于普通百姓家,从小就...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来,很多男人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年间,一场由金人南侵引发的“靖康之变”让宋朝的半壁江山变色。其后,金人陆续扶持张邦昌、刘豫等建立伪朝,宋高宗登基称帝,宋和伪齐、金国之间大战连连,后又签订和议息兵。长时...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曹操迎汉献帝时,其他诸侯为何无动于衷,都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中的曹操的势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这么迅速,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的手中控制着汉献帝刘协,这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去扩大自己的地盘。曹操的实力也正是在他迎奉汉献帝之后,才逐渐发展...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如果项羽选择渡江,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如果项羽选择渡江,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项羽自刎乌江记叙的是项羽一生中的最后阶段,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很多人至今为项羽痛惜不已。因为项羽一生无敌,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唯一的一次失败,也就是垓下之战。而垓下之战,虽然刘邦军团(包括韩信、彭越、英布及刘邦自身的军队)用三十万大军围攻项羽的十万大军,其实,如果项羽与刘邦军团拼...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相交为友...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杀了袁绍的兄弟,为什么袁绍还愿意收留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之乱以后,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一方,那些官僚豪强趁机抢夺城池,形成大大小小无数割据势力,曹操经过几年的精心耕耘,势力不断壮大,曹操还将黄巾军的降兵补充到自己的军队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