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年的故事:大臣竟然敢骂皇帝
明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皇帝不像皇帝,比如几十年不肯上朝的万历皇帝,臣子不像臣子,比如明朝晚期的太监把持朝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作“盛世习文,乱世习武”,古代中国很多人都奉行这句话,这也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堂中基本上是文官的天下,这种现象到了明朝的时候尤为明显。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中公认的老实人,还是个好皇帝,但是就是这个好皇帝,被一个叫李时勉的大臣给骂了,起因也不过是朱高炽做了几件事情。新君登基,后宫内换了几个侍女,然后小规模的修了一下宫殿,加上身体不舒服,朱高炽有几天没上朝,然后李时勉出动了,他写了一封长信,就用来骂朱高炽了。信太长全部说出来也不现实,就稍微概括一下中心意思,总之就是在骂朱高炽是个好色之徒,不好好工作,就知道享受,还不务正业。
朱高炽气的打了李时勉一顿又把他关起来,但是就是不敢杀他,因为李时勉代表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文官集团。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熟读孔孟之道的书生进入朝堂,逐渐形成了一股可以对抗皇帝的势力。这股势力有个很明显的特征,饱读诗书,熟知孔孟圣贤之道,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尤其是皇帝。这群人敢骂皇帝,更不怕死,或者说死就是他们的最终追求,因为他们是“直言劝谏”,在他们心里,那是为了正义而死,是可以流传千古的。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继位的时候,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明朝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文官集团是的扩大,内阁权力也得到了加强,于是朱瞻基想到了“票拟”,其实就是内阁指的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皇帝拥有更高的“批红”权,即为同意的权力。
如果将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之间的角逐比作是拔河,那么在朱瞻基即位的时候,这项拔河运动已经失去了平衡,文官势力太强大,朱瞻基一个人无法对抗这么多人。当时的文官集团真的猖狂到了一定地步,经常批评皇帝不说,还随意的监控皇帝的私生活,不允许皇帝干这个,也不允许皇帝干那个,总之这个皇帝做的很憋屈。我们都知道朱瞻基有个小爱好,喜欢玩“蛐蛐”,一个皇帝有点小爱好也没什么,但是文官就是不允许,当时民间还有称朱瞻基为“蛐蛐皇帝”的。
为了能够在这次拔河中得到平衡,朱瞻基喊上了另外一帮人来帮他,就是太监。朱瞻基将“批红”的权力委托给了司礼监,于是就形成了文官集团和皇帝及其 *** 人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