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竟因为人口吃了亏,英国成为了世界之一强国
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状态来说,在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育对国家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毕竟,人口越多越能发挥强盛的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军事发展都会带来良好的助力。封建统治者们自然懂得这一道理,所以,他们大多都鼓励百姓多生多育。
从春秋战国开始,民间就开始流传有关“多子多福”的歌谣,诸侯国君们也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舞治下百姓生育。齐国管仲的思维比较超前,他当时就提出了要减少齐国鳏夫寡妇的数量,让他们都投入到生育中去。甚至,他还向国君提出要削减后宫嫔妃人数,尽量让每个嫔妃都能得宠,使国家男女比例更加平衡。
现代社会不少二十多岁年轻人回家都会被父母逼着去相亲,要知道,古代的男人比现在的男人成家更早,那时候,流行早婚早育。孔子说,男人到了二十岁的年纪,就要担任起做父亲的责任,女人长到十五岁就要嫁人了。墨子也有相同的主张,还特地详加解释了一番:按男女二人三年生育一个孩子来算,若能早结婚十年,两人就可以多生三个孩子。
墨子还归纳了人口在战乱中不断衰减的两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在士兵攻城略地中发生的死伤,还有就是百姓饥饿患病发生的死伤。在这种社会现状下,夫妻分居两地的情况越来越多,生育的机会也就更少,人口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上述这些知名思想家的多育倡导,后世的民众自然就开始追求多多生儿育女。与现代社会不同的是,因为古代人面临非常高的夭亡率,所以,只有早婚早育才能保障国家人口平衡。
当初,越王勾践隐忍不发,始终积蓄着力量,最终,一举击溃吴国,大仇得报。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事,可他又是如何积蓄力量的呢?史籍中明确记载越王鼓励越国百姓多生多育二十年,最终民生强国,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吴王。
在越王勾践立下的法令中,正值壮年的男性是不可以娶年纪大的女人的,反之亦然。这种做法就是因为夫妻年龄相差越大生育问题越多,很有可能年龄大的一方丧失生育能力,所以,也就白白“浪费”了壮年伴侣。况且,即便这种组合生下孩子,在养育方面也会产生诸多问题。
对那些到了年纪还不结婚的人,越国有一套特殊的惩戒制度,那就是那些“不婚”的年轻人的父母会受到惩罚。
勾践对女性妊娠期间的安全也十分重视,每个即将生产的孕妇都要向有关部门汇报,随即,官府会派出医生接生,整套治疗过程完全免费,力求母子平安。这点在那个年代十分难得,就算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做不到这么周全。当时,若有哪家在越国生下儿女,将会得到丰厚的奖赏,那些有幸生下双胞胎甚至三胞胎的, *** 负责出资培养。
下面,我再来看看勾践的计划生育国策: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造人)。”
消灭单身狗: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贫困补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有奖生娃:
“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多生几个好 *** 帮你养: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到了汉唐,统治者们针对百姓生育又制定了不少政策,如通过繁重的赋税限制那些不想生育的家庭,以及将生育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等,其实,朝廷做出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国家人口能够稳步增长。
在古代,大部分文明的人口一直是比较波动的,以英国为例,他们的人口在晚期罗马帝国时期(公元4世纪早期)超过了四百万,在十四世纪和十七世纪早期又分别超过了四百万。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疾病,人口在衰退-增长中浮动。
英国的人口大规模增长在十七世纪末开始,这之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之一强国。
十七世纪,英国就把那些年龄大的“剩女”看成国家的灾难,这点与我国封建历史中的统治者的心态差不多。在从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会中,一个不生育的女性是“不守妇道”的。如今,日本的生育率逐年下降,选择晚婚的日本男女越来越多,最终,日本也出现了许多单身男女,对于这些人日本 *** 一点办法都没有。
宋朝期间,朝廷开创过一项壮举,那就是设立类似孤儿院的“婴儿局”,用以收养那些被抛弃的婴孩。由国库出资,从民间聘请乳母和收养弃婴的家庭,可以说,这一举动十分超前且人性化,是我国封建历史中少见的先进作为。
从上述的种种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口能够始终位列全球之首绝非偶然,也十分不容易。
今天我们十四亿人能够欢聚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还真得感谢祖宗的传统生育文化,另外,封建统治者在中华人民繁衍过程中的苦心经营也功不可没,虽说,属于他们的朝代早已随着时间更迭,但是,最终人民还是传承下来了。
我国复旦大学生命学院做了相关研究,提出:我们汉族文化的扩张完全得益于汉族人口的扩张,而并非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民族融合。这点恰好说明了文化与生育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毕竟,社会都是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