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皇帝是怎么防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的?

历史文化5年前 (2019-10-10)270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九五之尊”“一国之君”都是形容过去的皇帝。几千年来,有多少王孙公子、黎民百姓觊觎金銮殿上的皇帝那个宝座。为了取而代之,多少人耍尽阴谋诡计,多少人弄出血雨腥风,多少人为此而满门抄斩而在所不惜……可是还是有无数的人趋之若鹜。除了发动宫庭政变刺杀皇帝篡位较为常见之外,另外常见的就是处心积虑在皇帝饭菜里下毒谋杀。因此,古代如何防范皇帝饭菜下毒就成为一个大问题。那么,古代皇帝如何防范饭菜下毒呢?

古代皇帝是怎么防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的?

其一,饭菜加工实名制。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被食物下毒而死的皇帝不乏其人,比如汉惠帝司马衷就是因为食物中毒而死。而在皇帝食物中下毒,最容易得手的莫过于那些御厨了。在清代,有专门为皇帝和后宫准备饮食的机构,叫御膳房。由于皇帝饮食既求精致,又复杂多样,所以在御膳房中工作的人员众多,这在无形之中留下了飲食安全隐患,就加大了食物被下毒的危险性。因此,防范皇帝饭菜被下毒的首要办法就是皇帝饭菜加工实行实名制。一般到了饭点皇帝们在进食的时候,每样菜旁边都要写上菜名,更重要的是要写好这个菜是谁做的,万一出现问题也好追究责任。试想一下,上百道菜肯定不能是几个人做出来的,能接触到皇帝的食物的人不是一般的多,自然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菜名和掌勺的大厨都要在旁边标明,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追查到相应责任人。有了这项措施,对这些御厨们来说主要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

其二,饭菜备案待查制。

做出的每一道御膳,御膳房都要留下样菜,以备查验之用,所以皇帝用膳基本上是要准备两套相同的菜肴。

古代皇帝是怎么防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的?

其三,饭菜验毒制。

直白说就是用餐具来验毒。皇帝使用的餐具自然讲究,以金银器和象牙筷子为主,其中银器要占很大的比重,这不仅仅是为了突显高贵和排场,还因为银器有着非常实用的功能。银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验毒器皿,如果所盛的食物有毒,银器就会马上变黑,这是已经经过科学证明了的,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当时的常用毒药是含有硫化物的砒霜,而银器遇到硫化物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对于瓷器的餐具,也会在旁边挂上一个小银牌,通常是由太监在皇帝面前将银器放进菜里进行实地检验,检验正常后皇帝方才动筷子。

其四,代尝制。

其实就是太监品尝环节。经过上面的检验工序之后,皇帝一般不会马上食用,他们还会采取“赏膳”“尝膳”等 *** ,将食物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太监先品尝一下,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用膳。当然了,一般都是太监来试吃,虽然是赏给他吃的,但是众人心里都有数,这是替皇帝试毒呢,不过这样做也确实有道理,历史上因中毒死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可能有人觉得皇帝残忍,用别人的性命来验毒,其实这很正常。当时的科技不够发达,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讲过,不仅仅是清朝这样,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样做的,有些朝庭重臣也会这样做,来确保自己的安危。

古代皇帝是怎么防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的?

其五,不暴露饮食喜好。

皇帝防范被下毒的招式很多,比如清代皇帝不暴露喜食的菜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吃菜不许过三匙”。比如: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七八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摆起了谱”,恢复了每顿饭120道大菜的老规矩。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皇家吃饭的场景做了细致的描述。书中写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更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到了吃饭时间,皇帝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外面的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声音回声消失,一个犹如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太监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八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直奔养心殿而来……尽管好吃的山珍海味五花八门,皇帝也有自己的爱好饭菜,可是,因为有诸如‘吃菜不許过三匙’的祖宗家规,因此,皇帝每次吃菜每样菜最多不得超过3口。根本原因还是为了防范被人下毒谋害。因为,再合胃口的饭菜,皇帝也只能吃上三口,这样就不会被人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不给那些想要下毒的人制造机会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0/277757.html

“古代皇帝是怎么防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的?” 的相关文章

古代皇后为什么不能降为妃嫔 皇后的儿子还算嫡子吗

古代皇后为什么不能降为妃嫔 皇后的儿子还算嫡子吗

还不知道:古代皇后只能被废,却不能降低为妃?她的儿子还能算嫡子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后都被废了,皇后的孩子,即使不被降为庶子,也必然是没有继承权了。毕竟老皇帝会担心,这瓜娃子上台后,会不会为了他老妈,打击报复。皇后只能被废,却不能降低为妃...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对刘备武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他的武功咋样?演义中的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或者说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他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么,他的武功究竟咋样呢?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来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说起《三国演义》的刘备,在你...

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的时候 皇帝为什么不直接动手杀人

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的时候 皇帝为什么不直接动手杀人

古代皇帝被架空时,为何不一刀杀了那些权臣?还要跟他们斗心眼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王朝,皇帝固然重要,但是辅佐在其身旁的大臣对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皇帝虽说是天子,但是他也是一个人,不可能一人包揽所有的事情,所以必须把一些事物交给臣子...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在书法与民族思想方面,褚遂良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书法与民族思想方面,褚遂良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久负盛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文学造诣极高,深受后世景仰。在这八大家中,其中有三位就出自一家,而且是亲父子,那就是苏洵、苏轼和苏...

古代民间传言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死于绣花针 赵云真实年龄是什么

古代民间传言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死于绣花针 赵云真实年龄是什么

还不了解:赵云年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胜将军”赵云,真实年龄为何成谜?《三国演义》第91回“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北伐因赵云垂暮命其留守成都,赵云自比“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以死威胁领军出征,民间有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绣花针失血而亡,诸多传闻赵云真实的年龄...

在古代大臣被赐死后还要谢旨,是因为什么?

在古代大臣被赐死后还要谢旨,是因为什么?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想必我们都看了很多的古装剧,这种通过影视的形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在电视剧当中,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感受他们的生活,重温历史。在古装剧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他们被皇帝赐死时,不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