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六国人才明明就远超过秦国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0-26)90

战国时期,六国的人才远比秦国多。别的不说,就说著名的战国四君子的养士,每个人都是数千以上,孟尝君甚至多达三千多人。

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六国人才明明就远超过秦国的?

这在秦国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去秦国的知识分子也是比较少的。去得少,秦国还不怎么欢迎,还发生过秦始皇要把这些知识分子全部撵走的情况。

那么,去秦国的人才少于六国,为什么反而最终秦国灭了其他六国呢?难道说,人才对国家的强盛是有害的吗?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把战国时期的人才情况大致清理一下。

之一种人才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才。这种人才在春秋时期,就是要求君王要克己复礼,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维护周朝的礼仪制度。到了战国以后,儒家对君王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克己复礼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儒家对君王的要求,一般就是要行王道,施仁政,也就是要关心自己的老百姓,做更多的惠民工程,获得老百姓的拥护。

这样做,对富国强兵有没有好处呢?有一些好处,但是好处不明显。因为在国家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给老百姓的越多,国家积攒的物资储备就越少。这样,百姓愿意为你打仗,但是并没有更多的钱打仗。打一些小仗是可以的,但是要进行大规模的灭国作战,显然是不行的。

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六国人才明明就远超过秦国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儒家学说并没有与军事有关的思想,对强兵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

第二种是道家和墨家的人才。道家讲的是小国寡民,墨家讲的是兼爱非攻。这两种学说都是反战的,反对争霸兼并的。显然这种人才对富国强兵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第三种人才是纵横家及兵家。这两种人才都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讲计谋,讲诡道。纵横家是讲政治上的诡道,通过外交策略实现国家利益的更大化。兵家是讲战争中的诡道,以期在战争中实现以少胜多或者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两种人才,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骗。通过骗的方式使国家获得一些效益。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有点像“黔之驴”,可以在短时间内骗到对方,吓倒对方。最终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第四种人才就是法家。法家讲的东西,用明白的话来说,就是统一意志,实施激励机制,实现力量的集约化,集中化。很显然,法家才是争霸时期最有用的思想,法家人才,才是最有用的人才。

咱们再来看,这些人才在各国的流动情况。

儒家人才是很少去秦国的,他们心中有正统思想,非常瞧不起秦国这样的国家。连孔子周游列国都不去秦国。道家人才和墨家人才,他们是不愿意出来当官的,连六国都不愿意去,何况去秦国。

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六国人才明明就远超过秦国的?

去秦国的主要是法家,兵家和纵横家的人才。而这几家,也是对富国强兵最有用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国集中的应该是当时最有用的那些人才,而六国集中的,反而是一些对当时用处不怎么大的人才。

我们再来看六国对于人才的使用情况。

六国在使用人才的时候,很少有比较连贯的。国君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人才。这个国君觉得这种人才好,他就实施这种国政。到了下一个国君,他觉得另一种人才好,他又实施另一种国政。这就使得国家的发展缺乏一种延续,遇到好的国君,国家就强盛一阵子;遇到不好的国君,国家立刻陷入动乱。齐桓公贤明,齐国就强盛。齐桓公一死,国家立刻衰败。

而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就一以贯之地实施法家策略。秦孝公去世了,秦惠王不喜欢商鞅,把商鞅车裂了。但是商鞅改革所实施的那一套政策,他并没有变,而是延续了下来。秦国的国政就具有延续性,积累性,国家就自然越来越富,越来越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并不是人才对国家富强不起作用。而是必须要用正确的人才,而且要持续不断地使用这种人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10/280378.html

“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六国人才明明就远超过秦国的?” 的相关文章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没有追谥他,是在怨其丢失荆州之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获得人生的第一个谥号,已经是他薨后四十年的事情了。季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时的季汉政权已经到了国祚的最后三年。一、刘备是没有资格追谥关...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东吴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背后原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但是最后他还是杀了关羽?这个中原因,我当然知道,因为对于孙权当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所说的感同身受当然不是指杀关羽事件,而是指孙权那种犹豫不决的心情。...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朱文正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文正虽然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但是他的亲侄子,在洪都之战死守近三个月,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立下大功,可以说是老朱家的千里驹。那为何朱文正最后被朱元璋囚禁而死呢,一,投...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后来...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后,为何没有趁机一举灭掉蜀国?他在怕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在东汉末年,百姓们民不聊生,连年的战时,国家皆生灵涂炭。此时豪杰并起,一时间翻起天下风雨,先是诸侯割据,再到三足鼎立,其中最令我们瞩目的可能就是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