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背后的文化原因令人深思,是文化还是思想?
一提起文字狱,都会不由得想到想到明清时期的严苛条件,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都必须经过细心的打磨,要不然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其实,文字狱源头可以追溯到秦国的焚书坑儒,这就是一种形式的文字狱。
文字狱
《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 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大规模的烧毁儒家的文字经典;到宋朝出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为在诗词中表露了对于新政的不满,被处罚关押;清朝雍正时期,汪景祺是年羹尧的纪室(文书),着有《西征随笔》。年羹尧获罪以后,《西征随笔》也被扣上“讥讪圣祖,大逆不道”的罪名,汪景祺被处死。
焚书坑儒
文字狱在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其实质就是封建统治者希望借此来实现文化上的统治和思想上的固定。封建社会所看重便是社会的统一和稳定,统治者希望能够将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面对如此大的国家和人民,这种方式才是更好的思想统治模式。
雍正皇帝
文字狱最严重的时候,便是清朝,甚至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清朝文字狱严重也源自于当时的民族矛盾。作为 *** 长期执政的朝代,当明朝难以为继,被满族后金所打败,从而占领了中原地区,所以当时的统治者,认为自己的统治根基不稳固,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清朝的统治者为了能够在思想上实现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为了避免出现类似天地会一样的“反清复明”的组织,所以文字狱的目的便是思想文化的统一。
乌台诗案
当然文字狱的出现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有限 *** 用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还是需要更多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