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短命皇帝死因之谜 同治是不是死于天花?
大清王朝的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叶赫那拉氏(慈禧)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时也是咸丰皇帝的独子。同治六岁即位,同治十二年亲政。但是他在同治十三年腊月初五就因病逝世,这个日期,距离他亲自执政还不到两年。
对于载淳的死因,各家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载淳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
*** 配图
近年来,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属于清代皇帝的脉案档簿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
据记载,载淳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当天下午,太医院判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御医只请之一次脉就能做出上述的明确诊断,主要是因为载淳之病来势很凶,疹形表发得较显着。
*** 配图
御医对此开出了用生地、元参、牛蒡子、芦根等十二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进行避风调理。同治仅服了一次药,效果便显出来了。第二天早上,夹杂着瘟痘的疹形即透出,也不似昨日那样烦闷堵厥了。
但是,疹痘初发,未至出透,致使瘟热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议用清解利咽汤对此进行调理。巳初三刻服药后,效果明显,是日午刻即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
*** 配图
这样,经御医们精心医治护理不足两天,痘颗虽然开始表发了,有些症状也有减退的迹象,但是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颗颜色紫滞,又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之内症。很明显,痘料透出后过盛的毒滞并没完全随之表发出来,最后用药无效,以致于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