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究对中国是好是坏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03)340

郑和之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后,郑和一行人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究对中国是好是坏

郑和画像

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还赔了六万两的黄金。之后郑和又到了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回国,但是十几天之后郑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这一次郑和除了之前到的这些国家之外,还到了暹罗等国家。公元1409年的时候,郑和再次回国并且又再次出发,这次郑和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在这次的出海中还迎回了释迦牟尼的佛牙,相传释迦摩尼火化之后只有牙齿毫无破损,这个就是佛牙舍利了。

之后郑和又数次下西洋,分别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三次下西洋。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永乐皇帝已经死了,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他以国库空虚为由,暂停了航海的活动,这一停就停了十年。

到了公元1431年的时候,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从龙江关,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带出发。但是在返航的时候,郑和因为过度劳累而病死在了印度西海岸,这一年是公元1433年。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从1405年算起,到1433年郑和死的时候结束,一共是二十八年的时间。

郑和下西洋规模

公元1405年,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示意下,开始西洋之旅。通过史料记载得知,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共七下西洋。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郑和下西洋规模非常庞大。根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规模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船只总数,二是船员人数。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过四次明确记载。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究对中国是好是坏

郑和下西洋

明朝初年,郑和每一次下西洋,都会带着27000多人,其中包括5个卫的明朝军队。那么5个卫的军队是什么概念呢?明朝军队规定,每个卫共由5000到5500人组成,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约2万7千人以上。除此之外,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还有200艘船只。郑和有过七下西洋的经历,船只最多时,竟然高达240多艘。在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史书中都有提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更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要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根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时,共打造了63艘航海船,更大的一艘航海船,高61.6米,长151.18米,是当时世界上更大的航海船。为了启动这艘大船,需要两百多人共同努力。《明史·兵志》中写到,每一艘航海船可容纳上千人。为了体现明朝国力,统治者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视郑和下西洋规模。据记载,明朝永乐期间,郑和下一次西洋就要花费600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船只的维修费用。

郑和下西洋途经国家

提及中国明朝,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朝代,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重要的影响力,明朝的影响力便体现在航海事业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百年前,明朝就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的航海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那么郑和下西洋途经国家都有哪些呢,郑和所到国家,是否都按照理想状态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呢?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究对中国是好是坏

郑和下西洋

历史上,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进行航海探索,虽然郑和的航海行程起点基本一致,但每一次旅程的路线并不相同,所途径的国家也并不相同。依照航海路线不同进行区分,郑和航海旅行都途径了哪些国家呢?

之一次旅行,从南京龙江港出发,到达了太仓等地。第二次旅行,到达了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家。第三次旅行,从刘家港出发,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第四次旅行,绕过 *** 半岛,首次到达了东非麻林迪等地。第五次旅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第六次旅行,首次到达了孟加拉等地。第七次旅行,在到达印度西海岸之时,郑和因病去世。

郑和航海所途径的国家,并非每次都受到对方的友情款待,其中也遭到来自个别国家的恶意攻击,但总体来说,郑和航海旅行基本上达成了永乐帝所期望的外交目标,与大部分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

郑和下西洋利与弊

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唯物主义坚持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去看待。这个原理几乎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问题,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件事也同样适用。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事业的开拓上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并不代表着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的弊端存在。那么郑和下西洋利与弊都有哪些呢?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究对中国是好是坏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7月,在郑和的带领下,明朝的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在随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支庞大的航海队伍先后七次出航,不断进行着航海的探索,这项壮举被称为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于这项壮举的评价却并不仅仅只有赞美,在赞美之外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都有哪些呢?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壮举,令中国的航海业受到世界的瞩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二、郑和下西洋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

其次,郑和下西洋的弊端同样也有以下的两个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历史壮举,但明朝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经济支持,给明朝 ***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极为艰辛,这次壮举却并没有令朝廷彻底实行贸易自由,甚至清朝时期还出现闭关锁国的现象,这不失为一大遗憾之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2/286962.html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究对中国是好是坏” 的相关文章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对为何在容妃去世后,康熙追封她为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读:这是《康熙王朝》中的剧情,容妃被追封皇后也是众望所归。康熙一生坎坷,父母双亡后在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经过鳌拜擅权、三藩叛乱让康熙逐渐成熟,艰难的国事伴随康熙成长而能为他排解烦闷的只有孝庄...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交战,先锋张辽和凌统大战五十合回合,不分胜败,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也想立功,于是,向孙权建议只带领一百人偷袭曹营,孙权为了挫曹操士气,同意了。于是,当天夜里,甘宁带着一百个骑兵,突...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身为秦国将领的樊於期 樊於期为什么还要选择背叛秦国

身为秦国将领的樊於期 樊於期为什么还要选择背叛秦国

对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为什么要叛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荆轲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吧。荆轲为什么能够接近秦始皇呢?那是因为他献上了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樊於期本来是秦国非常重要的将领,他的地位甚至...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敢用司马懿为什么不敢用吕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曹操的爱才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算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据说官渡之战中许攸前来投靠时,正在洗脚的曹操连鞋都顾不...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运动。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尽管太平天国的建立,离不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但在太平天国中,他却只能算是精神领袖,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东王杨秀清。说起来,杨秀清自幼父母双亡,全靠族人给他一口饭吃,才勉强活了下来。贫贱的出身,让杨秀清不得不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