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何古代的名将都难善终

历史文化5年前 (2020-02-26)280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出现,那就是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不是死于敌人手中,就是死于自己人的刀下。为何古代名将都会有这样的遭遇?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何古代的名将都难善终

*** 配图

历史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断重演

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固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这些名将之所以不得善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名将“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手握兵权,位高权重,不被君王猜疑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办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会惹祸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君王,名将更没什么好下场。

主观方面,一些将领功成名就以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对下傲慢,对上不敬,这些人不知自己身处险境,往往死于非命。英明的君主爱惜名将,想办法与他们共保富贵,如唐太宗见尉迟敬德犯错误便及时加以纠正,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与开国功臣和平共处。明智的将帅深谙“月盈则亏,盛极必衰”的道理,深畏满盈,或功成身退,或谦虚谨慎,使自己免遭伤害。如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大名之下,难与久居”,毅然离开越国;南朝名将韦睿功劳越大越谦虚,梁武帝对他始终信任不疑;唐朝名将郭子仪谦虚谨慎,进退有节,平易近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他的善终完全得益于其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养。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何古代的名将都难善终

*** 配图

伍子胥被谗杀死不瞑目 白起功劳太大死非其罪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世代相仇,攻伐不休。楚人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杀,投奔吴国,与吴王阖庐“谋国事”,他与兵圣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使吴王称霸一时。吴王阖庐死后,夫差继位为王。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与大臣范蠡、文种图谋灭吴,伍子胥提醒夫差对越国不可放松警惕,但夫差偏信奸臣伯噽,怀疑伍子胥对自己有二心,赐剑逼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死前对手下的人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扶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你们要在我的墓前种几棵梓树,让它长大了可以作器皿;还要把我的眼珠挖下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我要看着有朝一日越国人从这里进来灭掉吴国)。”吴王夫差听到伍子胥临死前说这番话,勃然大怒,叫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一个皮口袋,把它扔进了江里。吴国人对伍子胥十分同情,便在江边为他建了一座庙,并把附近一座小山称为胥山。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在秦昭王时因屡战屡胜,先后担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等职,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残酷,杀人无数。在率兵与韩魏两国军队作战时,“斩首二十四万”;在长平之战中,他把赵国四十多万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个小孩,让他们回去向赵国报信,使赵国举国为之震惊。为了对付白起,韩、赵等国经过商量,派苏代带着重礼行贿秦国的宰相范雎,范雎担心白起灭掉赵国后功劳太大对自己不利,便劝说秦昭王与赵、韩两国讲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见,把白起召回,白起听说这是范雎出的主意,从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后来,白起称病不再领兵打仗,于是秦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职为民,范雎等人趁机说白起被贬后对朝廷不满,秦昭王很生气,派人赐剑给白起,叫他自杀。白起临死前说:“我把赵国几十万投降的士兵杀了,早就该死了。”由于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国许多乡村城镇都祭祀他。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挨批 李世勣反应快逃过一劫

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武艺超群,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是李世民打天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李世民执政后,励精图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天下,因而有不少人位居尉迟敬德之上。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自己的出生地,为表示庆祝,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朝中贵臣均出席。在宴会中,尉迟敬德见一些没什么功劳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很不高兴,他骂道:“汝何功,坐我上!”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何古代的名将都难善终

*** 配图

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调解,结果被他揍了一顿,连眼睛都几乎被打瞎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结束后把尉迟敬德找来训了一通,李世民说:“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尉迟敬德见皇上一脸严肃批评自己,从此以后不敢乱发脾气,那股骄横之气收敛了许多。

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人或言卿反,何也?”尉迟敬德大呼冤枉,他说:“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边说边脱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李世民“为之流涕”,说:“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对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不怀疑他会造反,但对另一开国功臣李世勣还是有所怀疑,临终前一个月他对太子说:“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于是下诏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李世勣政治觉悟非常高,接到诏书后,连家也不回就去叠州赴任,从而打消了李世民的疑虑,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韩信彭越英布 三王先后被杀

韩信、彭越、英布都是汉高祖麾下有名的将帅。韩信叛楚归汉后,被刘邦拜为大将,他“北攻燕代,东伐赵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彭越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秦朝灭亡后,他曾助齐王田荣大败楚军,后来投靠刘邦,平定了大梁一带,功劳很大;英布在秦末时因犯罪被判到骊山秦始皇陵服苦役,后来率领着他所结交的一伙人逃到长江上做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在与秦兵的作战中,英布作战勇敢,常常以少胜多,很受项羽的赏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齐王田荣叛楚后,项羽叫英布派兵攻打田荣,英布称病不往,被项羽猜疑,刘邦趁机派随何劝说英布叛楚归汉。由于有韩信、彭越、英布等将帅的鼎力相助,刘邦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何古代的名将都难善终

*** 配图

灭楚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对这几个开国功臣,刘邦虽然论功行赏封他们为王,但非常担心他们将来对汉朝不利,所以密切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把韩信抓住软禁起来,并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韩信密谋造反,被吕后和萧何杀死于长乐钟室。同年,吕后令人告梁王彭越谋反,将彭越灭族,并把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地的诸侯。当肉酱送到淮南的时候,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猎,他见到彭越的肉酱非常害怕,便暗中调集军队以防万一。不久后,有人告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讨伐英布,英布战败,整个家族无一人生存。

周勃被捕入狱 周亚夫呕血亡

汉初名将除以上几人被诛杀外,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将帅也会遭遇无妄之灾。周勃在消灭诸吕的行动中功劳更大,但汉文帝对他并不信任,免了他的宰相职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休养。后来有人告周勃想造反,汉文帝令人把他抓起来审问,周勃用千金行贿狱吏才得以释放。名将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汉景帝认为周亚夫“非少主臣也”,因一些小事逮捕周亚夫入狱,周亚夫想不开,在狱中五天不吃不喝,呕血而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2/301681.html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何古代的名将都难善终” 的相关文章

韦处厚: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韦处厚: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

三国曹魏五子良将,按武功应该怎么排名?

三国曹魏五子良将,按武功应该怎么排名?

所谓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如果是按照三国演义,乐进的武功低于张辽张郃徐晃,高于于禁,排第四。如果是按照三国志,估计乐进的武功可能只低于张辽,高于张郃徐晃和于禁,至少排第二,甚至有可能排第一。先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面乐进的单挑场面不多,展示过不错的箭术,先后射杀过吕...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陈胜,字涉,楚国阳城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209年,陈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打响武装反抗暴秦的第一枪。这支装备简陋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武装,恰似燎原星火,引发“天下云集响应”。陈胜推倒秦王朝覆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

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到底怎么死的,被女人用竹签扎死的?汉十一年,汉高后掌握了韩信谋反的证据,于是跟丞相萧何商议,如何智擒韩信,商议以定,萧何到韩信府上诓骗韩信,“皇帝凯旋,群臣都已到皇宫中表示祝贺,你淮阴侯虽然病了,但也应当前去祝贺一下。”韩信狐疑,...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曹操与武宣卞皇后之子曹植简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人物之一

曹操与武宣卞皇后之子曹植简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人物之一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

齐宣王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齐宣王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齐宣王,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田氏齐国第五位国君,在位共19年,齐威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田辟彊即位,是为齐宣王。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攻燕,几乎灭亡燕国。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

盘点:历史上生前风光无限、下场却极为凄惨的十位名人

盘点:历史上生前风光无限、下场却极为凄惨的十位名人

盘点:历史上生前风光无限、下场却极为凄惨的十位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红楼里这句话对老金感触良多,任你有金山银山,千古奇功,最终也难逃一死。只不过有的人风光一世,最终凄惨离世。10。和珅1799年,嘉庆皇帝在老爹乾隆死后15天,赐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