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3-08)180

唐代盛行“以(肥)胖为美”来审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说法,流传颇广。该说主要来源于人们欣赏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图后的感性认识。从笔者所检索的文献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时人论述,并无“以胖为美”或类似观点,相反在唐代文献中保留着不少以细瘦为美的资料,且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人审美习俗是发展变化的。

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 配图

安史之乱前,胡人和北方汉族人比较流行以壮硕、高大为美的习俗,这应该也是当时审美的主流观念。从先秦开始,我国南北方就有诸多习俗观念不同,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的《南北学派不同论》对此有精彩阐述:“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王国维先生也说:“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这些观点也适合分析唐安史之乱前生活在北方主要民族的审美习俗。

《诗经·卫风》最早描写贵族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该诗标题是《硕人》,首段写道“硕人其颀”,颀指高长;“领如蝤蛴”,指脖颈如蝤蛴,又白又长,可见庄姜是身材壮硕的高大美女。正如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研究》所说:“至当时‘美’之标准则似以健康为主。”以壮硕、健康为美的审美观在北方汉族、特别是以游牧为主的胡人中,一直是主流。我们仔细观察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多为北方女子,北方女性多方脸或宽脸,故脸部有些宽的感觉;但脖颈较长、身材高,总体上不是肥胖而是壮硕、高大。

初盛唐时,由于李唐王室一直以“关中本位”政策为其立国方针,提倡胡人风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胡风胡俗盛行一时:“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故有范阳羯胡之乱。”(《旧唐书》卷45)李白、岑参、李欣写了不少赞赏胡人、胡姬的诗。《全唐诗》中“胡姬”出现21次,“胡旋”出现16次,多在安史之乱前。众所周知,玄宗宠妃杨贵妃长于胡旋舞。李白任翰林期间写《清平调词》三首,其二专写贵妃之美:“……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将杨玉环与牡丹、赵飞燕作比,或许也说明杨贵妃并非真的很肥胖,而是比较壮硕,符合当时李唐王室提倡的以壮硕为美的胡风审美观。

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 配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使唐人对胡人、胡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安史之乱历经8年之久,李唐王朝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不得不借用回纥、吐蕃等胡人的力量。但他们居功放纵,“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新唐书》卷195)。《资治通鉴》卷111也记载回纥当时“肆行杀略,死者万计”,而吐蕃更是趁机夺取河西、陇右之地,控制了西域。动乱后,以胡人为主的安、史降将旧部长期割据河朔地区,专横跋扈。

动乱之后的李唐王室饱受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打击,逐渐衰落的关陇集团,不再倡导胡风,动荡的社会现实也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李白、岑参等盛唐文人对胡风曾经比较欣赏,而到了中晚唐,文人对胡风则主要持批判态度。《新唐书》卷24记载“开元中……士女衣胡服,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新乐府运动领导者元稹在《胡旋女》中痛批胡旋舞等胡风:“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有国有家当共谴”;白居易亦有唱和诗《胡旋女》,批判主旨相同。

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中指出:“古文运动一事,实由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之局所引起。安史为西胡杂种,藩镇又是胡族或胡化之 *** ,故当时特出之文士自觉或不自觉,其意识中无不具有远则周之四夷交侵,近则晋之五胡乱华之印象,‘尊王攘夷’所以为古文运动中心之思想也。在退之稍先之古文家,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等,与退之同辈之古文家如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等,同有此种潜意识”。由此可见,很多文人已把胡人风俗当作动乱原因之一,在审美习俗方面要求恢复华夏正统习俗。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等描绘反映出,南方较长时间内都流行以细瘦为美的习俗。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北方破坏严重,大批文人贵族南迁,或做官、或举家搬迁、或入幕府做幕僚,南方的经济、文化渐超北方。南方文人对胡风的批判更为猛烈全面,在他们大力倡导下,以细瘦、纤弱为美的南方审美习俗在中晚唐逐渐占据主流。“舞风歌月胜纤腰……吴都风俗尚纤腰”(罗虬:《比红儿诗》),白居易《法曲》进一步总结:“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既然北方早已“夷夏相交”,胡汉风俗相融,而南方以汉民族为主“细瘦、纤弱”的审美习俗自然也即“正华音”,而对女子“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偏爱,正是典型的南方审美风俗。

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 配图

最能展现细瘦、纤弱之美的,就是唐人诗中对女子腰部的描绘,以《全唐诗》的统计来说,初盛唐诗中,很少以细腰、小腰、腰细、纤腰、楚腰来赞美女性;而中晚唐诗却常常以此来称赏女子的美丽。其中细腰出现50次,从温庭筠“深闭朱门伴细腰”看,细腰已是美女代名词;小腰9次,如鲍溶诗“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腰细8次,如罗隐诗“楚宫腰细我还知”;纤腰39次,如无名氏“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楚腰8次,如杜牧诗“楚腰纤细掌中轻”……诗人描写的这些美女多是南方人,且身份地位较高,对于审美风俗具有引导作用。

总之,初、盛唐时,女性以壮硕、高大为美占据主流,它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胡人和北方汉族人的审美习俗。这与以胖为美看上去接近,但毕竟不同。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主要流行以细瘦、纤弱为美,这主要是长江流域南方汉族人的审美习俗。其流变因素既受胡汉民族关系变化的影响,又有我国南北审美习俗谁为主导的原因,还与李唐王室关陇集团的兴衰有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3/303578.html

“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的相关文章

刘邦年轻是无赖却能当泗水亭长 背后支持他的人是谁

刘邦年轻是无赖却能当泗水亭长 背后支持他的人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年轻时仅是一个地痞无赖,为何能当泗水亭长,谁在背后帮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泗水亭长,这个官名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因为这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当过的第一个官职,然而我们都知道,年轻的刘邦就是一个地痞无赖,除了吹牛什么都不会,三十多岁不娶媳妇,...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对秦王子婴会是谁的儿子?他为什么没有被胡亥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字元龙,范阳涿县人,东晋末年群雄之一,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士族,从孙恩起兵,孙恩死后,被推为主。朝廷欲安抚东土,命为永嘉太守。元兴元年(402),三吴大饥,乃自临海入东阳,屡被刘裕击败。...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俊受业于大儒边让,带领百姓远离战火。受到司空曹操征辟,出任曲梁县长、丞相掾属。举茂才出身,出任安陵县令,迁南阳太守,宣传教化,兴办学校。颇有政绩,迁征南...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喊庞德公救命吗 此人到底是谁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喊庞德公救命吗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临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是真的吗?庞德公又何许人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人,喜欢诸葛亮的人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鲁迅曾说:关羽之义近乎伪,诸葛之智近乎妖,民间也有谚语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可见诸葛亮的智慧...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赤...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用兵巧变著称,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和刘备都很忌惮他,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军时,设伏将张郃射死,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张郃追到木门,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义中...

图海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图海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朝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兵围攻平凉。为了尽可能减少战争带给军队与百姓的伤亡,图海采用先震慑后劝降的策略,在周培公的帮助下,成功迫使王辅臣投降,拿下平凉城。那图海是如何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