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哪国人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鞅的出身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之家,又名卫鞅、公孙鞅。青年时代在魏国宰相公孙痤门下 当食客,被提拔为中庶子。公孙痤发现他是个人才,打算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可他不久却病倒了。惠王去探视,公孙痤就趁机推荐商鞅做下一任宰相。惠王未置可否。公孙痤只好说:“大王如果不录用,就得杀死他,不能让他到别国去。”惠王答应了。公孙痤等惠王走后,又把商鞅叫进来说:“我刚才推荐你继任宰相,可是惠王没有说什么,看来他不赞同。所以我又说,如果不用你一定要杀掉你,大王同意了,你快逃吧。”商鞅立刻奔秦,通过秦孝公亲信景监推荐,谒见孝公,说以王霸大略,最终在秦国成就了一番事业。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被称为酷吏
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48]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49] ,《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商鞅之死
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难怪一些罪犯想起这一刑名,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酷刑不仅让死者的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精神也倍受煎熬。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助秦孝公两次变法,奠定秦国兵强国富的基础,却激起旧贵族势力的愤恨,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上台,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太子的老师)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之。
秦王赢政时,宦官嫪毐得宠于太后,结党营私,又因酒后失言,道出他于太后的关系,事后自知罪不可赦,便起兵叛乱。秦王对其恨之入骨,逮获后也处以车裂,夷其三族。此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马元义、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等,都死于此刑。
商鞅推行变法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因镇压贵族势力的反抗,积怨甚多,加之他在秦孝公病重期间,掌握秦国军政大权,独断专行,使秦国内部权力之争激化。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孝公病重时,曾打算把君位让给商鞅,商鞅没有接受。其时连商鞅本人也害怕,每次出门,都要卫士保护他。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去,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公子虔乘机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魏国,魏国人早已恨他,在魏无处存身,只好返回封地商邑。他组织了一批人马准备抵抗秦军,但寡不敌众,被秦惠文王抓获。秦惠文王以“车裂”残酷刑法把商鞅处死。商鞅虽死,但秦国改革并未停止,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