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徽宗变法:通过形象工程 营造出超越历史的盛世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4-22)211

传统上一般也会把王安石变法视为“原样”,把徽宗和蔡京之新法视为“变态”,但这更多地出于道德批判,从北宋晚期的历史来看,所谓的“异化”并非对原初理想的“反动”,而是处在其本意的延长线上——目标与口号并没有变,而是实现的手段、路径改变了。说到底,如果原初的理想成为一种具有统御力的政治话语、价值观而无法被放弃,再加上这种理想又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而实现的时候,异化就发生了,而且逐步深入。

因此,北宋晚期政治史的特殊性就在于:系列的政治变革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基础,也就是上述士大夫所提出的理想政治设想,体现于王安石“法先王之政”、司马光建设“亘千万年无颓坏”之政治体的主张;更体现于“致君尧舜”、“一道德同风俗”、“丰亨豫大”等政治口号。因此,在当事人看来,政治上的更革应该达到终极目的——虽然众人并没有一致的解释,因而也不断生发出各具特色的政策、法度。作为对比,此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等人所提出的目标不过是“法制有立,纲纪再振”,完全构不成一种具有统治力的“意识形态”,因此庆历新政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孤立的政治体制改革(以整饬吏治为核心),迅速失败之后,政坛即陷入沉寂。如司马光所说,仁宗后期的朝廷“乐因循而务省事,执事之臣颇行姑息之政”——庆历新政就如石沉大海。

相比之下,北宋晚期确实是个“后变革时代”,但因为这个变革是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所以这个“后变革”不是停顿,而是变革层出。故北宋晚期的历史说明,政治变革一旦具有了意识形态支柱,就可以各种形态成系列地出现。而在这种系列变革中,更大的危险并不在于变革的夭折或“党争”,而在于原初政治理想的异化——恰恰危害政治体本身的各种“党争”就是这种异化的副产品。可以说,只有理解北宋晚期政治史诸“口号”与“行动”的背离,才能理解所谓的“党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新旧党争相关问题作为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主要线索,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那么,徽宗朝是否为这个“后变革时代”的自然终点?徽宗朝通过各种形象工程,营造出了超越历史、自我作古的极盛姿态,这已经可以被视为追寻理想秩序的终极答案了。虽然这个最终图景是营造出来的,但“营造”本身就说明了诸政治口号在现实中的穷途末路。这也就意味着,支持熙丰变法及一系列后续政治变革的“意识形态”已经达到了自身影响力的极限,这就是一种政治危机。而另一方面,学界已有的研究也说明,徽宗时代确实也面临着不小的社会危机。既然如此,即使没有北宋的突然崩溃,徽宗时代本身已经处于一个新一轮调整的临界点,因此不能把南宋时代政治体制的变化、理学对政治和社会的新设想完全视为北宋突然灭亡的结果,它同样也是北宋晚期的后续。皇权在宋代是虚化还是加强了?

徽宗变法:通过形象工程 营造出超越历史的盛世

宋史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陈旧又有吸引力的话题:宋代到底是一个皇权虚化还是皇权加强的时代?诸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各执一词。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就意味着承认“皇权”有一种固定的演变趋势,而且承认皇权是“一个”自足的研究对象。近来有研究根据现代政治学的观念指出,中国古代的“皇权”呈现出权力(power)递减与权威(authority)增大的趋势(注:王瑞来《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第376-378页。作者所说的皇帝权威,其实即其一直强调的“象征性”皇权。作者其实以“君主立宪”作为历史目的。亦参见作者《论宋代皇权》,《历史研究》1989年1期,第159-160页)。权力与权威的区分,确实是对皇权复杂性的一种分解,值得重视。但在政治学中,权力、权威这两者本身有相当的复杂性、争议性与不可测量性。

北宋晚期政治的演变也说明,对于君 *** 力的探讨,确实不能将“皇权”作为一个笼统、含混的讨论对象,至少不能将两个层次的问题混为一谈:一是关于君 *** 力操控的技术问题,或政治体制问题;二是与皇权相关的观念问题。从技术层面而言,北宋晚期出现了几种性格迥异的方式:

上表清楚地说明,虽然君臣秩序的基本格局是一样的,但随着君主、宰执人选的变化,随着现实政治问题的不同,每个时代都有独具特色的权力分配、操控方式。因此,如果从“技术”的层面谈皇权,则皇权并没有任何弱化或者加强的固定趋势。新君所继承自上一位君主的主要只是“君位”,而无法完全延续其实际的权力格局,新的君主在建立自己的权力格局过程中,就会塑造有别于前任的独特政治体制。可以说,在保证君臣基本秩序的前提下,王朝体制具有巨大的弹性和多变性,这也就带来一个非常具有迷惑性的现象——今人可以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发现既能支持皇权虚化,又能支持皇权强化的证据。

一旦涉及到皇权的观念层面,北宋晚期又能看到两种非常极端的形式。一个极端是士大夫政治对于君主角色的新定位——“圣人”式君主。在宋代成熟的官僚制下,君主在行政上的“私”属性得到了根本性的抑制。但是,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下,士大夫理想中的君主,还应该是一个非人格化的政治、道德、秩序符号,且只要接受士大夫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一系列规训,这样的“圣人”式君主是可以成就的。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理念的提出,说明了士大夫对君权的一种限制。但这种说法其实是个误解,士大夫并非是要从的权力角度限制君主,而是要使君主成为圣君,因为完美之治必有完美之君。因此,决不能把士大夫对于君主角色的重新定义拉低到权力分配的技术层次去理解。

另一个极端则是徽宗式的神性君主。正文说过,培育圣君的理想在哲宗身上彻底失败,徽宗式的“圣君”采用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从道教获得资源,通过形象工程将自身神秘化、神圣化,由此成为一个具有神性的君主。但是,儒学复兴、政教有别的大背景又使得他这一神性完全无法施展于王朝政事之中。为此,他的方式是以“御笔”展现自己在政事中的存在——正文一再强调,这主要是一种姿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4/311362.html

“徽宗变法:通过形象工程 营造出超越历史的盛世” 的相关文章

荀况: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况: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如果没有马超,魏延能跻身五虎上将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没有马超,魏延能跻身五虎上将的概率有多大?

五虎上将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称汉中王之后,进行封赏,封了好几位将军,特别是跟随自己四处征战,为自己取荆州和益州立下战功的几位重要将领,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这就是刘...

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嫡妻徐氏所生的嫡长子,可惜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那么他都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虽然一生妃嫔不少,但是他一生挚爱的还就是嫡妻徐氏,朱棣一生有九个子女,但是七名子女皆是徐氏所生,尤其是朱棣的三个儿子没有异母兄弟,老大就是朱高炽...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王十朋的推崇是因为什么?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王十朋的推崇是因为什么?

娄师德,字宗仁,唐朝宰相、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1112-1171年),以坚持正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直言批评朝政受到世人的称赞,他写了一首《娄师德》诗,大意是:不顺从不和睦的事情不难纠正,只要做到别人的唾沫吐到脸上让它自己干。遇事心平气和认...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但...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三国演义中徐庶和庞统二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三国演义中徐庶和庞统二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徐庶和庞统都曾为刘备麾下赫赫有名的谋士,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结果却一息志一身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空落了一身智谋,无限遗憾。庞统逝于落凤坡,功名未就,令人唏嘘。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对...

评论列表

曾娜
曾娜
2周前 (09-12)

这段文字深入探讨了北宋晚期政治变革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皇权在宋代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徽宗和蔡京之新法以及庆历新政的差异与特点,文章指出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口号与实际行动的背离是把握其本质的关键所在;同时对于学界关于宋朝是否属于权力虚化或加强的时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理解方式值得借鉴和思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