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食盐专卖成主要财政收入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14)290

大宋帝国的商业繁荣,并不足以与其征税水平相提并论,就像以帝国财政收入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未必能达致完全的对应。

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对安全的极度忧虑,决定了未来三百年的财政困局:始作俑者赵匡胤无法再回人世,否则重新检讨当初的制度设计,定当后悔不已。

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安全感很低,大致是源于其早年经历的社会动荡不安,军事叛变、士卒暴动、官僚集团在不同的势力之间倒来倒去——总之,赵希望用一套新的制度来彻底解决那些事件对他产生的心理不快。对于军队以及文官集团的建设,必须符合一条原则,即保证皇室对帝国的绝对控制。为实现这个政治使命,大宋帝国将不惜一切代价。

对于军队建设,多年来,帝国已形成一套治理模式:将失去土地的流民、社会轻微犯罪分子都招募进军队。

“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取之虽非一途,而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制以队伍,束以法令。当其无事时,虽无爵赏衣廪之费,一有征讨,则以之力战斗,给漕輓,而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矣”。(《宋史 兵志》)

考察这种治理模式,军队建设某种程度上还承担了财政转移支付的责任。历代应对饥民现象,或采取赈灾措施,或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积极的劝农政策,从来还没有像大宋帝国那样,一股脑地将流民纳入财政包揽编管的范畴。

而文官制度的设计,更体现了赵宋皇室对大臣权利尾大不掉的警惕。宋太祖定下的“官、职、差”三权分离的游戏规则,足以说明其机杼周密的匠心独具:做官的没有职权,有职权的不见得是官,只有皇帝差遣你去做某件事,你才算是真正职、权归一的朝廷干员——在这样的体系下,一个岗位至少对应三个人,机构不膨胀才怪。

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食盐专卖成主要财政收入

另一个严重制约大宋帝国根基的症结是,这个帝国的疆域之小,令人尴尬。到南宋以后,北方领土落入金人之手,帝国的河山更是变得残破不全。不过虽然如此,人口基数比起以往帝国,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损失,人均耕地的大幅度下降虽然严重限制了帝国的农业产出,好在军队基本容纳了大多数失地的农民——另有一部分,则进入城市,从事商业活动。这或许正是后世认为大宋帝国不怎么歧视工商的证据之一。

但大宋帝国的商业繁荣,并不足以与其征税水平相提并论,就像以帝国财政收入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未必能达致完全的对应。

帝国庞大的财政收入中,商税其实并非大头,而农业两税则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宋徽宗时期,权臣蔡京汇报工作说,皇上您的收入都来自两税。熙宁十年两税为五千七百万贯。而商税在宋初只有四五百万贯,北宋中期以后保持在一千万贯上下,更高时也仅仅接近两千万贯。

但这里的商税仅指民间商业。国家直接经办的“官商”可就大不同于反响了。

专卖是两宋官办商业主要的创收工具,尤其是盐的专卖,北宋末年达到四千万贯;盐以外茶叶和酒的专卖同样获利甚丰,南宋时期都在一千万贯上下。另一个比较大的品种是杂税,尤以南宋为最:绍兴三十年,光“经总制钱”就有二千万贯。

民间商业提供的税收虽然不多,但对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商业资本的积聚显然是有好处的。当然,在那个时代,民间商人集团的兴起,一般并不可能改变或改善周边庞大的农民阶层的地位和命运。

宋朝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即把田租、户税、力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另征。换言之,百姓已经为各种设施建设交了税, *** 要兴建各种工程,自应该出钱去雇佣百姓,不得再行征发百姓做无偿劳动。但宋朝的两税制的区别在于,两税之外户税和徭役是照样征收的,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两税制是田租。

于是百姓虽然已经交过免役钱了,但还是得为官府服劳役,甚至因为不堪“差役法”的摧残而招致众多家庭破产。王安石变法,废除“差役法”、行“免役法”,依其本义言,堪称一大德政。以致后来旧党司马光上台,全盘推翻新法,在废除免役法的问题上,也招来同为旧党阵营的苏轼的不满和批评。

反正老百姓是冤大头,没得选择,官府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虽然明明已经交过一次的免役钱,现在却不得不再交一次钱以求免役,能达到这一点已经是求之不得。帝国官吏的无穷创造力再一次得到表现。粮食入官仓后,可能被老鼠偷吃,这个损耗得让老百姓补交,即所谓“鼠雀耗”。

此外还有“支移”和“折变”等名目。

所谓“支移”,就是农民交了税粮以后,官府说:“这还不行,你得给我运输到哪里去。不想去也可以,交钱。运费按运输距离算。”甚至有指定运送到千里之外的。“支移”附加甚至比税粮基数本身还高数倍。

所谓“折变”,就是指交税的时候,本来应该交粮食和布匹,官府要你折成钱交,当然,折换率是官府说了算。甚至有更狠的,先把粮折成钱,再把钱折成绢,这样折上个三五回,一匹布折出几匹,一斗粟折成几斗,“一掴一掌血”,生生把小民逼上了绝路。南宋的布帛折钱,开始是一匹两贯,后来改为六贯,最后折成十贯。几折之间,布帛的实际税率上升了五倍。

有时官府犯穷了,还会提前征收两税,秋粮还没收割,就收秋税,这叫“预催”;今年已经交过了,又叫你提前交明年的,这叫“预借”。南宋后期的淳祐八年,有些州县连淳祐十四年的两税都预借清了。

帝国实行盐专卖,开始是 *** 直接生产销售,后来改成 *** 出卖专卖权给私人,由他们生产销售。宋初,食盐专卖收入为一千万贯上下;到元丰年间,收入翻了一番,成了两千万;到蔡京当政时在翻一番,到四千万贯,这还只是 *** 出卖专卖权“盐引”所得,加上制盐业的劳动跟附加利润,已大大超过农业税。

盐是生活必需品,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价格弹性很低,而且没有替代品,价格增加时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很小。低价你得买,高价你还是得买。唐末每年在盐政上年收入几百万,已经被批评为价格过高,是盘剥百姓。宋人吃盐想来不会比唐时多多少,收入超过这么多,只能是提高价格一途。

过高的价格甚至迫使百姓少吃盐或者不吃盐——苏东坡的《山村绝句》中描述: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山中食无盐。”

山村老翁诉苦,不要以为我是和孔子一样因为沉迷音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只是因为很久没吃盐的缘故啊。

强迫商人购买“盐引”也是一大景观。蔡京把各地食盐专卖收入制定一个定额,作为考课官吏的依据,创收超过定额的可以得到升迁,不能达到的则施以惩罚。事关做官前程,下层官吏当然也变着法子创收,民间商人想不买专卖权也不可能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5/315252.html

“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食盐专卖成主要财政收入” 的相关文章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281年-330年1月29日),字承胤,东莱掖县人,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 ,晋朝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胤容貌俊美,性格豁达,善交豪杰,深得士人仰慕。八王之乱时,刘胤欲到辽东避乱,途经幽州时,幽州刺史王浚挽留并表任他为渤海太守。刘胤后...

胡善祥是如何被废的?背后有何原因

胡善祥是如何被废的?背后有何原因

洪熙年间,胡善祥随朱瞻基太子身份的确定,被封为皇太子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宣德三年2月,明宣宗朱瞻基下诏,废黜了皇后胡善祥,册封皇贵妃孙氏为皇后。胡善祥随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郁郁寡欢地开始了自己的废后生涯。胡善祥的被废,引起了朝野一片哗然。时人都对她的遭遇很是同情,就...

丁会是什么人?他选择背叛朱温投降前晋是因为什么?

丁会是什么人?他选择背叛朱温投降前晋是因为什么?

丁会,字道隐,安徽寿春人,唐末名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天祐三年(906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攻打潞州,昭义军节度使丁会开城投降。丁会跟随朱温近三十年,是宣武军老将,为何会轻易背叛朱温而向老对手李克用献城投降呢一,追随朱温丁会出身平民,因为父亲疏于管教,因此少时行为放荡,不肯学习手艺与种...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曹操能降服张辽和臧霸 高顺能力那么强曹操为何将人杀了

曹操能降服张辽和臧霸 高顺能力那么强曹操为何将人杀了

对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兵败于曹操之手之后,...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大将关羽报仇的名义,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东征伐吴。初期,刘备率部一路势如破竹,水陆并进,拿下秭归,进至夷陵。东吴孙权...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