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解密:古人的读书与为学治学有哪些讲究和门道

历史文化4年前 (2020-05-29)170

古人读书,五六岁以“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蒙,识字写字。之后学习对对子并诵读《幼学琼林》、《蒙求》等,随后习诵《千家诗》等诗词文赋。再后即进入《五经》或《四书》系统。唐宋间,主要研习《五经》,明清两朝以《四书》为主。自进入了《四书》、《五经》系统就算为学开始。

古人年少时读书分四个步骤,一为朗读,二为背诵,三为默写,四为训解。背诵由“三百千”而诗赋而《五经》而《四书》而“三史”(“三史”为《史记》及两《汉书》)。背诵典籍是古代学者取得成功与成就的必修课。一般在二十岁之前这些功课基本完成,进士功名多数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取得。再后进入著书立说阶段,即古人所言“君子三立”之“立言”。

唐代科举制度确立,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兼有诗赋。经学是中国固有之学也是考试大纲。

《五经》至《十三经》及《四书》

经学是汉武帝所立的国家官学,是后世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经字本义为织布机上的纵线,横线称纬。以道路为例,南北向称经,东西向称纬,如地球经纬线。经线是织布的主干,后寓意为根本义理法则,天地人之纲常。

解密:古人的读书与为学治学有哪些讲究和门道

周秦时期有《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此谓之经书,与之相对有纬书。秦时,《乐》散佚不存。至汉代为《五经》,《易》为群经之首。之后,《礼经》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典籍,所谓一礼变“三礼”。《春秋经》分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谓《春秋》变“三传”。此《九经》之谓,成于唐代初期。至唐代晚期,又增加《孝经》、《论语》、《尔雅》成《十二经》。至宋,《孟子》列入,终成《十三经》。此后再无变化。

《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典籍合称。《论》《孟》为《十三经》之二经,《学》《庸》原本是先秦著作,后被西汉学者戴圣辑入《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因其叔父戴德亦研习《礼经》,戴圣遂称小戴)。南宋时,大儒朱熹把《学》《庸》从《礼记》中择出与《论》《孟》合并,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世间遂有《四书》,又曰《四子书》。自唐朝至清代,科考试题以《五经》及《四书》为范围。唐宋重《五经》,明清以《四书》为要。

经学及学术分科

经学典籍仅指儒家经典。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以及佛道教各种经文典籍不是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不属于经学范畴。经学是学术固有名词,不可把带“经”字的典籍均认为是经学内容。

经学之外的各家之学谓之“子学”,即诸子百家之学。先秦时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等六家。汉代有九流十家之说,即六家之外的纵横、杂、农、小说四家。后来的佛学也属于子学范畴。

中国学问于经、子两门之外还有史学与诗赋等。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术分科,只有书籍分类。西汉学者刘歆以内容对书籍进行划分,称“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唐代分成甲乙丙丁四部,明《永乐大典》及清《四库全书》为经、史、子、集四部。晚近西学东渐。鉴于西方现代学术分科,国人把经、子两部称作义理之学,史部称作考据之学(经学之训诂考据另谓之“小学”),集部为词章之学,其他称作经世致用之学。义理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框架及核心价值所在。此话题甚大,涉及二千多年学术史、思想史等。知者自知,不知者亦非两三句话能以知,故不赘言。

科举应试及书院实学

古人念书有两个途径。一是就读塾馆,又谓私塾。二是在家学习,即把先生延聘家中教习子女。各地城邑乡村皆有塾馆,每年用不了几个钱即可入塾馆学习。县、州、府、省均有官学。学到一定程度即可报名参加县里考试,称县考。之后府一级复试,称府考。再经省官学最后考试,称院考。被录取者即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即进入官学学习,雅称“入泮”。学习三年,应考乡试。

一省或两省每三年于秋季集中举行一次考试,称乡试,雅称“秋闱”。考生限于秀才,中式者称举人(类似于汉魏时期的孝廉)。次年春天,各地举人云集京师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称会试,又曰“春闱”,中式者称贡士。约一月后,皇帝于保和殿亲自主持考核贡士以作排名,称殿试。殿试后,贡士赐名曰进士出身。至此,功名仕途学业就算完成。

南宋以后,书院创始。书院是官办专门研习学问的机构。不以应考科举为主要目的,重实学轻举业。书院于明清两朝极其发达,凡州县、府、省皆有书院一家或数家。掌书院者称“山长”,一般为致仕名宦硕儒充任。教授者一律为饱学之士,督抚疆吏亦亲临授课。明清时的督抚大多政、学两门皆显赫。既是显宦大员又是学界名流,学优则仕在于此。

凡有志于实学者,完全不受科考局限,所学贯通经史子集,精于本业而学于广博。古代所言学者皆为通才,没有只读经而不知史,亦无只会诗文而不通经史者。中国学术源头的经,初始功能就是史书,而后世的史中又满含经义。专则精,博则通,二者兼备,可言精通。就中国学问而言,眼下无一人能担得此二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7803.html

“解密:古人的读书与为学治学有哪些讲究和门道”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上皇权力有多大 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古代太上皇权力有多大 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太上皇的权利有多大?多数还是很悲惨的,但是,这个人却非常强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之前,太上皇制度已经存在,但不成熟,真正的确立是在汉朝。刘邦成为皇帝后,并没有忘本,依旧对自己的父亲十分尊敬,他每隔五天就要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和普通百姓行一样的礼...

在文学、水利等方面,归有光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文学、水利等方面,归有光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康熙是看上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吗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康熙是看上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吗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对历史上是康熙帝先看上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野史及电视剧里都说康熙是因为喜欢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也许恰恰相反,应该是先看好雍正才看好乾隆的。有什么证据吗?举一个例子就行了,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从小就一直被康熙带在身边...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历史上梅花内卫诞生于何时?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梅花内卫诞生于何时?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吗?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以及做一些不为人知之事,便会设立一些特务机构,培养一批精英的内卫。这些内卫、暗卫的存在也是帝王们最后的底牌,其传奇故事也是屡为后人所传颂。大型古装悬疑剧《神探狄仁杰》里,便存在一个十分特...

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章惇,字子厚,北宋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今人所易临摹的当属北宋四大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这四位大咖,可在当时“苏、黄、米、蔡”虽受世人青睐,却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人在书法上的登峰造极,此人在文学、书法、兵法、韬略等...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长期手握重兵,又远离皇帝,为何造反的将军少之又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上原本臣服于君王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这样的形势让他们不再甘于位居人下,都想跃跃欲试,万一真的当上皇帝了呢...

古代妃子来月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古代妃子来月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古代妃子来月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如若碰上不舒服,也可喝中药调理,喝红糖水止痛。在古代的话,就很不方便了,至少这个各式各样的方便简洁的卫生巾就完全没有,相当难受。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要雨露均沾的话,估计有一些妃嫔有时得好几年才能等到一次。如果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