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令人吃惊的古代接生可怕手段:产妇要靠鞭打分娩

历史文化5年前 (2020-06-06)230

导读:在技术落后的中世纪,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对母婴都是件十分危险的事,像难产那样的并发症是很可怕的。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和因此导致的死亡对母婴来说经常发生。即使没有任何并发症,母亲也得经受长时间持续的剧痛。生产通常是在家中进行,一般在从主住宅中隔离出的小房间里,这间小屋必须是不通风的。农村妇女没有条件拥有选择房间的权利,就得在主住宅中的地板或干草堆上生产了,产妇们可以得到她们的女性或亲戚的帮助。有时在产妇周围提供帮助或鼓励的人多达30位。

大多数情况下助产士(有时还会带有助手)会来给产妇接生,因为产房几乎总是妇女独有的空间。男医生只有在不得不动手术开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生一堆火,而由于房间里人数很多,产间里温度会再升高些。高温被认为是对产妇和新生儿有益的。还得烧热水进行清洗工作。贵族或富裕的家庭里的产妇有精心准备的产房。地板要清扫过,床上铺有更好的床罩,房中的一切都准备得当。中世纪的妇女一直都用坐姿或下蹲的姿势分娩。如果健康情况允许的话,产妇会采用有助于利用重力的姿势,她通常会揪住悬在房椽上的一条绳子或被单来支撑自己的精神。

公元15世纪时,使用生产凳来使产妇在生育过程中保持身体竖直向上的古法出现于意大利,并且这一 *** 很快在整个欧洲流传。当没办法弄到这种特殊形状的马凳时,人们有时会将产妇放置于两张并排的椅子上,让她的身体在二者中间保持平衡。当然此法只适用于那些大腿肌肉很发达的妇女来尝试,身体状况较弱的产妇则有时会采用坐在另一名妇女的大腿上然后借助她的腿来生孩子的方式,这在正统社会是很流行的。产婆通常会 *** 产妇的腹部来减缓疼痛和加快分娩进程。

迷信依然很盛行,怎样使妇女自然分娩或引产时更容易些的 *** 不计其数。产妇有时会被鞭打或看其他人被鞭打来引产。根据德国的一个传说,一位晚产的皇后被抬到一间屋子看20个人被鞭打,其中两人被打死。皇后被所见事物惊吓而顺利生产。接生护士会排除产妇周围任何可能会干涉妨碍生产的因素。一切环状物、花边、编织物、扣子和钩环等都得被拿走。门窗都开着,瓶子要拔去瓶塞,有时马匹也要被放开。在产妇面前盘腿则被认为一定会导致难产。如果分娩过程持续了20次子宫收缩以上,家庭其他成员甚至会向空中放火箭,这样做是让子宫放开的意思。

为了减缓生产过程中的疼痛,可在产妇腹部放一块暖和的布。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有效 *** 。酒精、 *** 和印度麻会常用于其他医学问题中的缓痛,但很少用于分娩中的妇女。阵痛被认为是生产中必然发生的,是上帝给所有女人自夏娃时代就必须承受的惩罚。当时,任何对阵痛的缓解都被认为是对上帝的反对——他要听到女人忏悔的叫声来得到惩罚的满足。

在分娩时,遭受分娩巨大痛苦的产妇会试着从周围助产的人中借助力量。那些好心的助产者会给其提供各种鼓励支持来尽量使分娩容易些。有些石头常作为护身符使用,玉被认为对顺利分娩十分有帮助。希尔德加德建议产妇应在怀孕期间及临盆时都携带玉石一块,这可以驱邪,而生孩子被看做是不可缺乏神力相助之事。

若分娩困难且情况加剧,像胎儿的胎位不正,就得使用助产工具了。其中最不令人生畏的工具就数一种钝钩了,当胎儿臀部朝下而引起难产时用它来钩住孩子的腿部助产。其他令产妇望而生畏的助具有尖钩(即钩针)和小刀。使用它们时尽管可能挽救了产妇的性命,但会因此而伤到孩子,有时甚至一部分一部分地取出孩子(的肢体)。尽管中世纪特别在城镇地区的接生婆们也总是随身携带铁钩,但大多数这类外科手术还是由外科医生执行。在用铁钩之前,她们得在其他的接生者的帮助下一起确定胎儿已死在产妇腹中,然后才能肢解死胎。对于一位已经饱受数小时折磨的母亲来说,看到她的接生婆拿起尖钩无疑更让她悲痛。

当母亲把孩子生出 *** 时可能会出现阴裂现象( *** 与 *** 之间裂开)。特罗图拉的《中世纪妇女健康指南》中对怎么修治阴裂有详细介绍,此书是最早用白话文写就的医学治疗书籍。助产婆先用酒和黄油清洗患处,“再用双层银线在伤口处缝三或四针。接下来在此处即外 *** 根据伤面大小包扎一块亚麻布。再把热沥青敷于布上,这样做可有助于子宫收缩,并由于沥青难闻的味道而固定。最后伤口在聚合草、小菊花及肉桂皮的药力作用下愈合起来”。

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剖腹产的记载,这是一种当母亲因精疲力竭无力将婴儿产出或婴儿胎位不正而被卡在里边时所采取的措施。整个中世纪,外科技术几乎毫无发展,所以那些剖腹产术大都以悲剧结尾。虽然众所周知,妇女在这种手术中可能难逃一劫,但手术依然是一项重要步骤,因为它意味着母婴至少可以被分别埋葬。尽管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究竟有多少产妇能在术后活下来却并不清楚。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瑞士阉猪人贾克布·纳福尔的,他妻子于公元1500年难产。他请来当地13位产婆和两位医生,但他们都没能帮上忙。绝望中,他亲自为妻子进行了剖腹产手术,结果母婴都存活下来了。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几个孩子。

也许还有更早几个世纪的未被记载的成功例子,但它们肯定数量很少且时间相隔甚远。做这种手术必须切过产妇腹部和连接主肌肉和脂肪间的部分,然后把刀片抬起平切,这样就可切开子宫壁。剖腹产术通常只是在已经死去的产妇身上施行。这种手术的重创对于未经麻醉的产妇来说无疑超出其承受范围,即便她能挺过手术,也很可能死于传染病或大出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19117.html

“令人吃惊的古代接生可怕手段:产妇要靠鞭打分娩” 的相关文章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称为菩萨皇帝?生平如何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称为菩萨皇帝?生平如何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南梁开国皇帝,在位47年时间。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读者不禁要问,为何南朝会有这么的寺庙?其实这与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有关。因为这位皇帝...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而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时就已登基,...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久负盛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文学造诣极高,深受后世景仰。在这八大家中,其中有三位就出自一家,而且是亲父子,那就是苏洵、苏轼和苏...

古代皇帝一共有400多位皇帝 他们大多数为什么都不长寿

古代皇帝一共有400多位皇帝 他们大多数为什么都不长寿

对古代皇帝寿命大都短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啥都不缺 为何大多都短命呢?中国一共400多位皇帝,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超过40岁,连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都比不上,这是为何呢?难道过得太好,老婆太多也会影响寿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历朝历代的皇帝平均寿命。从秦始皇开...

在古代,勾践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都用了哪些办法

在古代,勾践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都用了哪些办法

提起越王勾践,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国是一个上下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发展至今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十分不容易的。经历了朝代的更迭,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争,才...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汉贼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汉贼是不是真的

对曹操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中的曹操是什么?曹操真的是汉贼吗?后来尽管诸侯联军已经攻破了洛阳,本来可以乘胜追击的情况下,诸侯联军却因为分赃问题大打出手,白白错失了打败董卓的机会。曹操兵少将寡,独自追击董卓时被打败差点死在战场上,幸好军士把马匹让给他才得以...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文公名叫公子鲍,春秋时期宋国的第24任国君。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由此看来,宋国大多采用父传子的继承方式。可是到了他这一辈,却是兄传弟,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国君之位是抢来的,而且是祖母帮...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曹植,字子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