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敦之乱东晋开国皇帝的自取灭亡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13)140

西晋灭亡后,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在江东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司马睿就是晋元帝。

司马睿初到江东之时,江东世家大族林立,没有人重视他,追随司马睿的王导建议司马睿联络当地士族,又拉拢因躲避战祸南渡的北方士族,司马睿才能慢慢在江东站稳脚跟。后来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建立东晋政权,更大的原因可说是得到了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帮助和支持了。王敦和王导出身琅邪王氏士族,因拥立之功,王氏士族得到重用,时人评价说:“王与马,共天下”,王氏的名声,似乎更在皇族司马氏之上了。

王敦之乱东晋开国皇帝的自取灭亡

“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可能是许多人的通病,时间久了,司马睿开始疏远丞相王导和王氏士族,转而任用心腹取代和 *** 王氏在朝中的地位。朝中的王导等人对此感到心中不平,当时王敦领兵镇守荆州,于是上书陈述王导的功劳和司马睿的不公,奏表到了朝廷后,王导不想因此和皇帝产生冲突就封好后又交还给王敦,可是王敦却再次派人呈上了奏表。司马睿也忌惮在外统有重兵的王敦,重用亲信刘隗、戴渊,表面上是说要抵抗北方胡族的侵袭,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王敦。

王敦素有野心,只是一直隐忍不发,但一个人的死亡却让王敦放心的发动了叛乱:镇西将军祖逖北伐,已经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可说指日可待了。但司马睿不止防范王敦,对于势力强盛的祖逖也怀有防范之心,任命戴渊做了征西将军,官位在祖逖之上加以节制。祖逖因收复山河却得不到皇帝信任重用,竟屈居在没有远见卓识的戴渊之下,忧愤成疾,最终病重而死,其收复的土地旋即又被胡族占领。

王敦之乱东晋开国皇帝的自取灭亡

祖逖,是王敦唯一畏惧的人。祖逖死后,王敦再无所惧,怀揣着篡位的野心和对于司马睿“忘恩负义”的怨恨,他领兵以“诛权臣刘隗”为名,进攻京城,史称“王敦之乱”。司马睿率军迎战,战败。刘隗、刁协、戴渊是司马睿的三个心腹,结果戴渊战败被杀,刁协也在出逃中被杀,最讽刺的是其最信重的刘隗竟然投降了胡族。

王敦想要废掉司马睿另立新君,王导据理力争,坚决不允许他这样做,王敦只能作罢。王敦自立为丞相,掌控了朝廷大权,司马睿虽然还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他的号令却是无人听从了。

不久之后,司马睿这位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就忧愤而死了。

王敦之乱东晋开国皇帝的自取灭亡

司马睿能够偏安江东,王导是更大的功臣,然而他却不眷顾这恩德,任用心腹排挤当初拥立他的王氏一族,可说是寡恩薄义了。祖逖有恢复中原的壮志和威慑权臣的才能,然而司马睿又不能相信他,反而任用亲信监督他,致令祖逖郁郁而终,也可说是糊涂多疑了。司马睿更大的过错,可能是心胸狭隘没有吞吐天下的志向了,他的死亡,也该说是咎由自取了。

让司马睿和民族英雄祖逖一样忧愤而死,这难道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方式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7/325517.html

“王敦之乱东晋开国皇帝的自取灭亡”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317年~384年,另说325年~393年、328~413年),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反对桓温的篡逆图谋,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司马懿70岁才选择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司马懿70岁才选择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对为什么司马懿要等到70岁才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公元249年,已经70岁高龄的司马懿,趁着曹爽陪着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军政大权,为什么司马懿要等到70岁才造反呢?因为他害怕曹操,曹丕,曹睿三人。正文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他的形象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