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5)15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朗想要说服诸葛亮投降,为何却被气死马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王朗的一场辩论堪称经典。在这场辩论中,双方各陈己见,都将自己的观念说了出来。王朗在辩论中所说的话,论点清晰,论据清楚,颇有道理。但是在经过诸葛亮的反驳后,却被活活气死马下。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一、 王朗和诸葛亮的辩论。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发生在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期间。在这场北伐中,诸葛亮旗开得胜,一举夺取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曹魏在经过商议后,决定由曹真挂帅出征,并任命郭淮为副将,七十六岁高龄的王朗为军师。

在和诸葛亮的蜀军接触后,王朗自告奋勇,要亲自和诸葛亮辩论。并夸口说,自己只要用一席话,就能够说服诸葛亮投降。这样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让蜀军撤退。曹真闻言大喜,便出兵和诸葛亮见仗。

王朗请对阵主将答话,诸葛亮出阵,让小校回话说,“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然后王朗就指责诸葛亮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兴无名之兵。诸葛亮也针锋相对的回答说,自己是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无名?

于是王朗便长篇大论地说了一篇说辞。他是从天数开始,说天数有变,归有德之人,是自然之理。然后他为曹操歌功颂德,说汉末时天下大乱,是曹操拨乱反正,将天下重新平定。因此曹魏得到了百姓民心的拥戴,众望所归。

到了曹丕的时候,他顺天应人,通过禅让得到了汉朝江山,有法理的依据。王朗因此指责诸葛亮逆天理,背人情行事。最后,王朗用双方的实力对比来威吓诸葛亮。他说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后王朗还利诱诸葛亮,说诸葛亮如果投降,不失封侯之位。

面对王朗的一套说辞,包括他的威逼利诱,诸葛亮大笑回答。诸葛亮先说东汉末年的乱局,就是一群狼心狗肺的奸臣导致的。然后又揭王朗的老底,说他本来是汉朝的孝廉,可是却助纣为虐,帮助曹丕篡位。最后说自己代表的蜀汉政权是汉室正统,延续着汉朝的寿命。如今自己接受蜀汉皇帝的旨意来讨伐逆贼。像王朗这样的奸臣,只配躲起来苟延残喘,哪配谈论什么天数。然后还骂王朗不久死后,有什么面目去见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

王朗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后,气得大叫一声,撞死在马下。因此,这一场辩论也有了结果,以诸葛亮的胜利告终。那么,王朗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却因为诸葛亮的一番话给气死。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二、 王朗想要以利压制诸葛亮。

王朗与诸葛亮的辩论,实际上是双方另一种形式的交锋。诸葛亮和王朗都是成年人,双方都不可能说服对方。他们的辩论,是以这种形式挫伤对方的士气,为自己的军队取得优势。这是双方在道义上的交锋,如果失利将会给自己的军队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因此王朗将自己的观点逐步展现开来,显示了王朗严谨的逻辑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我们看王朗的一番言语,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王朗是完全站在曹魏的立场上,来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压制诸葛亮的。他和诸葛亮的辩论,实际上是想以实力为后盾,将逆臣的帽子强加在诸葛亮的身上。这样,曹魏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取得道义的优势。

他首先一上来就给诸葛亮扣上一顶帽子,那就是兴无名之兵。这就把诸葛亮的军队,说成了化外之民的武装。他将诸葛亮的讨伐,形容成没有理由的故意挑衅。当诸葛亮针锋相对的说自己是奉旨讨贼时,王朗又抓住这句话,用自己的逻辑来证明自己为正统,诸葛亮为贼的理论。

王朗作为曹魏篡汉的推手,当然在这一方面上做够了文章。为了让曹魏享有正统的名号,他们专门沿用王莽的做法,采取禅让的形式。这样,在曹魏君臣的眼中,汉室江山在禅让之后就已经灭亡,自己成为汉朝名正言顺的继承者。他们还美其名曰是仿效过去尧帝禅让舜帝的方式,顺天应人。

王朗就是以这种逻辑来展开他的辩论的。他以天数为借口,来证明曹魏的正统性。他首先举出东汉末年的乱象,对曹操平定战乱的功绩大肆赞扬。他将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归结为天命所归。然后他又将曹丕篡汉的举动加以粉饰,证明曹丕的行为是符合法统的。最后他举出魏蜀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有封侯之赏来对诸葛亮进行威逼利诱。

我们从王朗的论调来看,王朗对诸葛亮完全是以势压人。他是想用利益的争夺,来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这完全是一种荒谬的逻辑,利益与道义的矛盾,使得王朗的辩论变得似是而非,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击。

三、 诸葛亮以义来回敬王朗。

诸葛亮马谡就抓住了这一点,他马上就指出了王朗的言语,完全是一种“鄙语”。这种言论,完全是品行高洁的人士所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孔子早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王朗以他的言行,向世人表明了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 小人。

诸葛亮在回答中,自始至终就抓住一个要点,那就是王朗本是汉朝的大老元臣,如今却成为篡汉的曹魏功臣。因此,王朗本人就是个寡廉鲜耻的卑鄙小人。既然王朗是一个小人,那他嘴里说出的“鄙语”自然是荒谬之词了。

因此,诸葛亮首先针对王朗所说的汉末的乱象,将造成乱象的原因归结为朝堂之上没有忠义之人。都是一些道德败坏的 *** 之徒,断送了汉室江山。而王朗本是举孝廉出身的人,也就是汉朝的“大老元臣”,本应该是汉朝的忠臣,为汉朝的延续而努力。可是他却成为汉朝灭亡的推手,这正和上面所说的卑鄙 *** 之徒遥相呼应。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诸葛亮还再次点明自己代表的蜀汉是汉朝正统的延续,自然不会承认曹魏的所谓禅让之举。这是因为尧帝禅让舜帝是出于自愿的举动。曹丕的禅让之举是一种强迫的行为,当然得不到忠于汉室之人的承认,这就揭露了王朗伪善的真面目。因此,诸葛亮咒骂王朗,他死后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帝于地下。

诸葛亮的这些言辞,如同刀匕一样直刺王朗的心胸,让他无言以对。虽然他想要回击诸葛亮,却找不到回击的言辞。最后只得气死在马下。经过这一番较量,诸葛亮牢牢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让蜀军士气大振。

四、 王朗被气死的原因。

按理说王朗和诸葛亮辩论失败,也不该这么轻易地被气死。但是,他的表现却出人意料,他当场大叫一声,撞死在马下。王朗的死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王朗当时年岁已高,身体欠佳。在书中,王朗在担任曹魏军的军师,来对抗诸葛亮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了。在汉朝时,这个年龄的人早已经行将就木了。而曹魏派王朗这样的人上阵,表示了他们对王朗能力的认可,希望王朗能够力挽狂澜。

但是,王朗虽然见多识广,可是他的年纪是一个硬伤。他的身心健康当然不可能与年轻人相比,更不要说诸葛亮了。因此,他在遭受诸葛亮的呵斥的时候,无法应付这样的打击,才会气死马下。

其次,王朗过于骄傲,说话太满。王朗年事已高,他经历了汉朝和曹魏时期,一直位高权重。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也养成了王朗颐指气使的脾气。他在其他人的恭维之下,忘记了自己的斤两,居然说出了用言辞就能够让诸葛亮投降的话来。

但是出乎王朗的意料之外,诸葛亮对他这样的逆臣根本没有什么尊重地表示。在王朗以言辞威压的态势下,不但没有丝毫屈服,还给予了有力的回击。王朗在没有言辞反驳诸葛亮的情况下,自己的牛皮吹爆,丢尽了脸面。为此,更加让他感到耻辱,倍感气愤,加速了他的死亡。

第三,王朗多年的教育,让他心中有愧。最根本的一点,是诸葛亮抓住了王朗言辞里的漏洞,对王朗进行了严厉的回击。王朗和诸葛亮辩论,是企图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可是他却不能拿出相应的依据,只是以强势压人,企图用自己的实力优势来威胁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可是诸葛亮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抓住王朗的身份,用道德观念来攻击他。在证明王朗是一个道德沦丧之徒后,就将他的言辞全部推翻,将他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因此,诸葛亮就牢牢抓住王朗的生平、身份,来揭露他 *** 的面目。

王朗是汉朝举孝廉出身的老臣,他自幼受到的教育就是效忠朝廷,忠于汉室。这一点,在那些老臣的心中都有着心理上的烙印。在曹操的手下,有着大批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举动迷惑的汉室忠臣。这些人中有荀彧、荀攸这样的重臣,他们后来因为反对曹操篡汉而被曹操清除。可是即便如此,曹操也不敢迈出篡汉称帝那一步,这就是多年所受教育留下的影响。

王朗自然也有这样的情结。他一边为了荣华富贵追随曹氏父子,为了曹魏篡汉而奔走。但是,这是他出卖自己的良知而做的事,时刻在遭受道德的审判。这种内疚的心情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是它伴随着王朗之徒的终身。在诸葛亮毫不留情地对他揭露批判的时候,王朗终于因为内疚而无言以对,只能活活被气死马下。

结语:

王朗在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时,担任曹魏军的军师,要和诸葛亮进行辩论。他的本意是想借这个机会挫败诸葛亮,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打击蜀军的士气。谁知道一场辩论下来,王朗理屈词穷,自取其辱,被气死在马下。

在这场辩论中,王朗想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可是却处处以势压人,还用利害来向诸葛亮威逼利诱,这恰恰给了诸葛亮反击的机会。诸葛亮揭露王朗寡廉鲜耻的面目,让他伪善的真面目暴露在大家面前。诸葛亮用这种方式,直接推翻了王朗的论调,牢牢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遭到诸葛亮反击的王朗无言以对,再加上内心有愧,最终只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29617.html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的相关文章

杜根:东汉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根:东汉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根,颍川定陵(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杜根,字伯坚,是颍川定陵人。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永初元年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成为郎中。当时,和熹邓太后执政,权力集中在外戚。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了,就和同时郎一起上...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肝义胆,刘备为何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张飞与关羽的兄弟情谊让人争相模仿,“三顾茅庐”里刘备与诸葛亮的主从情谊让人津津乐道,但无数人也曾对刘备的一员猛将——赵云赵子龙...

樗里疾:不仅是秦国宗室大将,也是丞相,擅长外交、军事

樗里疾:不仅是秦国宗室大将,也是丞相,擅长外交、军事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秦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有着无数先辈为之奋斗,不管是宗亲还是外戚,都有着十分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次我...

三国时期关羽一家没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一家没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由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国家的灭亡,自然有一批该国的旧权贵要倒霉,蜀汉也不例外。比较典型的是,蜀汉元老关羽的家族,在蜀汉灭亡后被灭族,史载:“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都是出生于农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常遇春是明朝名将,为朱元璋一统江南,推翻元朝立下巨大功劳,是仅次于徐达的大明第二名将。那为何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呢一,投靠朱元璋常遇春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早年做了强盗。至正十五年(1...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为何再也没有生下孩子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为何再也没有生下孩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当皇帝之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生下儿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是明朝的第3个皇帝,本来按照常理他是当不上皇帝的,他是抢了自己侄儿敬文帝朱允文的皇位,最终才登上皇位的。在当上皇帝之前他就已经和自己的原配,徐达的女儿生了4个儿子,5个女儿。不过在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