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作为诸葛亮的嫡子,诸葛瞻为什么对姜维如此反感?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7)22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瞻在为蜀汉战死前,为何自责不能对内除掉黄皓,对外制约姜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蜀汉的历史上,姜维是最后一位大将军。他在费祎的时期,就矢志北伐,多次率领军队袭扰曹魏。在费祎死后,姜维在掌握军权后,就按照他的意愿,开始了对曹魏的大规模进攻。他发动的攻击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也给了曹魏沉重的打击。直到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施展诈降计,想恢复蜀汉政权。因为种种原因,姜维没有如愿,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

作为诸葛亮的嫡子,诸葛瞻为什么对姜维如此反感?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他从小聪明伶俐,长大后娶了刘禅的公主。当时的蜀汉百姓,出于对诸葛亮的敬仰,对他称誉有加。在曹魏的灭蜀之战中,姜维的主力被钟会牵制在剑阁一线,邓艾乘机率领军队偷渡阴平,袭取江油,兵锋直指成都。蜀汉君臣只得起用诸葛瞻,让他率领蜀汉最后的主力去迎击邓艾,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

可是诸葛瞻优柔寡断,在率领军队到达涪城后就不进军了。当时他手下的建议他赶快进军,依据险阻挡住邓艾,不能让邓艾进到平原地带。可是诸葛瞻就是不动,以至于黄崇急得落泪。邓艾则乘此机会,长驱直入,打败了诸葛瞻的前锋。随后,双方在绵竹进行决战,诸葛瞻虽然和邓艾殊死作战,最终还是战败。诸葛瞻父子和等人都战死沙场。

作为诸葛亮的嫡子,诸葛瞻为什么对姜维如此反感?

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诸葛瞻在战败之际,对他人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那么,诸葛瞻在最后的时刻,对于导致战败的原因,没有占领江油依托险阻抗击敌人感到悔恨,可为什么要对黄皓和姜维有如此大的冤仇呢?黄皓乱政,除之有名,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矢志北伐,为什么诸葛瞻还要这样对待他呢?

我们首先从正史上查找不到这件事,在正史上,只是记载有诸葛瞻儿子诸葛尚说的话,当时诸葛尚叹到,“父子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诸葛尚说完这话后就冲入敌阵战死了。从诸葛尚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父子主要的矛头还是针对黄皓的,并没有说到姜维身上。

在蒋琬、费祎死后,刘禅逐渐亲政。可是,刘禅在亲政后,由于没有了正直大臣的强有力监督,他就逐渐走上了歪路。其中任用奸佞小人黄皓就是刘禅更大的错误。黄皓是刘禅身边的宦官,在得到刘禅的宠信后,他开始插手朝政,把蜀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

当时,吴国的使者薛在回国后评价自己在蜀汉的见闻时说,“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黄皓对蜀汉政权的危害了。

作为诸葛亮的嫡子,诸葛瞻为什么对姜维如此反感?

更有甚者,黄皓与姜维不和,他还想为他的党羽谋取大将军的职位。姜维在得知后想要除掉黄皓不果,只得率领蜀军主力到沓中种麦屯田避祸,让开了汉中的防御大门。当姜维得知曹魏将要发动灭蜀之战的时候,专门向刘禅发出了警告,想要刘禅赶快加强汉中的防守。可这件事被黄皓压下了,他蛊惑刘禅说曹魏没有能力攻破汉中防线。就这样,黄皓的胡作非为,贻误了战机,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原因。诸葛瞻父子出于对蜀汉政权灭亡的痛惜,当然恨不得斩了黄皓不可。

那么正史上没有记载诸葛瞻说的外制姜维这句话,历史上就没有这件事吗?我们从历史上的史实来看,这件事是很可能存在的。在景耀五年,诸葛瞻和董厥一起上表刘禅弹劾姜维,认为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敝,要夺姜维的兵权,让闫宇来接替姜维。如果是这样,诸葛瞻对姜维的反感还是很严重的。

那么,姜维北伐是诸葛亮的遗愿,作为蜀汉的忠臣,诸葛亮的嫡子,诸葛瞻为什么对姜维如此反感呢?这主要还是出于大家对姜维个人能力的评价。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是这个人粗有文武,能力一般。我们看费祎的言语,就知道他对姜维的看法。当时费祎在阻止姜维北伐的时候,就指出诸葛亮尚且不能北伐成功,我们就更不如诸葛亮,没有北伐成功的希望。所以,我们谨守社稷,等待将来有能力的人出现继续北伐。

从费祎的言语中,他根本就不认可姜维的能力。但是,姜维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是这么看的。他不管能不能北伐成功,反正是要北伐的。在北伐初期,姜维还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到了后期,姜维连一次胜仗都打不成。就这样,姜维率领越打越少的军队,为了北伐而北伐,依然不停地对曹魏发动没有希望的进攻。就这样,姜维耗尽了蜀汉的军力、人力、物力,将蜀汉拖入了灭亡的深渊。

诸葛瞻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姜维这样胡作非为。他想要制止姜维,可惜力不从心。蜀汉在魏延死后,内讧中损失了所有的有进攻能力的将领,只得依靠姜维这样水平的将领。刘禅在军事上也只能依靠姜维,最后也没有撤换姜维。

所以说,诸葛瞻把整个蜀汉灭亡的原因归结为黄皓弄权于内,姜维穷兵黩武于外。这也是符合当时蜀汉的实际情况的。再加上姜维改变汉中的防御措施,开门揖盗,让敌人轻易突破了秦岭天险,直接打到蜀汉腹地。这一切,更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诸葛瞻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为此,他不惜先任用黄皓的亲信闫宇去代替姜维。虽然这样一来可以暂时停止姜维的北伐,可也无异于饮鸩止渴。其实,当时蜀汉的局势已经如同薛所说的,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这样,诸葛瞻只得在临死前,怀着对黄皓、姜维的怨恨而战死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8/329867.html

“作为诸葛亮的嫡子,诸葛瞻为什么对姜维如此反感?” 的相关文章

司马禧:西晋时期宗室,与父亲一同被石勒所杀

司马禧:西晋时期宗室,与父亲一同被石勒所杀

司马禧(旧读xī)(?~311),晋朝宗室王,由于叔祖父梁王司马肜死后无子,出继司马肜为后的司马禧嗣封为梁王。亲祖父是晋朝琅邪武王司马伷,亲生父是武陵庄王司马澹。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永嘉末年,司马禧与亲父司马澹俱被石勒兵所杀,谥号怀。人物生平司马澹妻子郭氏...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从朱元璋刚发迹时就跟随他,更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时开始辅佐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文臣。吴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是在公元1364年,直到小明王...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寿元年(693年)的一天,宰相狄仁杰因为被来俊臣等人诬陷谋反,而遭逮捕下狱。来俊臣审问狄仁杰,让他承认谋反。狄仁杰知道自己若是不认,定会被白白折磨至死,于是乖乖承认谋反。来俊臣大喜,便不再提防狄仁杰。后来狄仁杰使计使武则天得知...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夺得皇储之位。关于这次事变,唐朝官方参与修纂的史书记载的十分隐晦含糊,致使事变真相千年迷离。为此,史学界曾进行了长期努力,...

曹丕杀了几个兄弟 曹丕真的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吗

曹丕杀了几个兄弟 曹丕真的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吗

还不知道:曹丕真的杀了亲兄弟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字子桓,是魏晋时期三曹代表之一,建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他也是曹操和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又能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对待部下谦逊和蔼。善于和百官打交道,又宅心仁...

历史上赵光义与花蕊夫人、小周后之间到底有何故事?

历史上赵光义与花蕊夫人、小周后之间到底有何故事?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花蕊夫人和小周后都是末代皇后(或者相当于皇后)。在国家灭亡之后,她们都随末代皇帝到达宋朝的都城开封。这两个人来到开封后,处事态度不太一样,花蕊夫人选择奉迎敌人,小周后选择和敌人抗争。但是两人的结局却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