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称作用墨之法,宋代姜夔《续书谱用墨》有何记载?
墨法,又曰“用墨之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精华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曰:磨墨之法。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沍,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谈墨法离不开水,即水墨,以墨为体,以水为用。从传统复杂的制墨工艺就可一窥墨法的精奥。传说中“墨分五彩”,或9种墨法,如浓墨,淡墨,湿墨,干墨,涨墨,宿墨,冲墨,渴墨;虽然墨法不同,但黑浓淡转,墨的神韵确实中国画之独有。
破墨法:
破墨法中分为浓破淡、淡破浓两种表现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必须趋湿进行,达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水润墨涨法:
水润墨涨是我现代著名画家邱汉桥先生创造的国画山水技法。水润墨涨就是水和墨的高度概括。水与墨本无形,但它确又承载着有形的使命、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又传导着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它可让无形变有形,即“无”中生“妙有”之玄。邱汉桥的每幅作品都有水的灵动、水的滋润、水的气运、水的晕光,从而使他的作品磅礴、宁静、幽远,具天成之美
积墨法:
是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 *** 。积墨可湿积也可干积。湿积易显墨韵,干积易见墨骨。能做到积染千层,仍然元气淋漓为佳。
焦墨法:
焦者枯干也。用笔枯干滞涩凝重,极富表现力。焦墨运行中速度缓慢,故而老辣苍茫,但焦墨不宜多用,与湿笔对比使用方显焦墨的意韵。
宿墨法:
顾名思义即时隔一日或数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纸上所呈现出的一种脱胶墨韵用墨法。宿墨法在现代人物写生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纸上的渗化比新墨渗化多了一种笔墨意味,具有空灵、简淡的美感。
冲墨法:
当之一遍所绘之墨尚未干透时,用清水冲洗,使之产生墨块中间淡化,用笔边缘明确的效果。偶尔用此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