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审判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20)190

大理寺是宋朝中央更高审判机构,在其诸多职能中,司法审判是主要职能。为保证大理寺审判的公平与公正,避免徇私枉法和冤假错案,宋朝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大理寺审判的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理寺有效、正确地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对维护宋朝法律有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宋审判制度历史介绍

实行鞫谳分司制度

在狱案审判中,宋统治者将审(鞫)与判(谳)分开,审问案情的官员无法断刑,检法断刑的官员也无权过问审讯,使之互相牵制,不易作弊,此即鞫谳分司。宋代司法审判机构中,多数都分置鞫司与谳司。如开封府以左、右军巡院和司录参军为鞫司,法曹参军及知府为谳司。

大理寺则有断司(即鞫司)与议司(即谳司)之分。州郡则以司理参军为鞫司,以司法参军及知州通判为谳司。审案时,由鞫司负责调查取证认定事实,由谳司负责检法议刑,各司其职,不许越权。

高宗时曾下令:诸州法司吏人,只许检出事状不得辄言予夺。对案件的判决得由长官、副长官共同决定,如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正月诏杖罪以下,长吏与通判量罪区分。

鞫谳分司是宋代法政体制渐趋完善之重要标志,在狱案审判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宋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鞫谳分司之制,在审判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立法禁止二司在结案前的商议。

鞫谳分司之制不仅使审理与判决之权分离,使之互相牵制和监督,而且还规定法司在检断时,有驳正的责任;谳司检断时,不得只据鞫司之审理定罪,也不许傅会牵合,稍有文饰,必须据法检断,力求对鞫司审理之误予以驳正。

谳司检断中如有违戾,由监司按治施行;若审理有误未予驳正,则要依法治罪。鞠谳分司之制的推行主要是加强对审判中执法官的约束,防止官吏作弊,减少刑狱冤滥。

北宋审判制度历史介绍

实行录问与翻异别勘制度

录问,即徒刑以上的案件经过初审后,必须由没有参加审讯的、依法不合回避的其他官员再次提审案犯,核实供词,案犯如无异词,则可检法议刑;如有异词,则须由另一机构重审。

录问制起源于五代,宋代加以继承和发展。

宋律规定,县级机关的录问,一般由县令、佐集体进行,其徒罪以上囚,令佐聚问无异,方得结解赴州。州级机关的录问,严禁所部僚属录问,而必须于邻州选官录问。京师地区一般选差御史台官充录问官,而御史台审理的案件,须由门下省和谏院差官录问。

录问是宋代狱案判决前的例行程序,也是赋予犯人的之一个申诉机会,如错过这个机会,到最后行刑前的过堂和行刑时,仍然可以称冤,只要罪犯翻供或称冤,案件就必须重审,称翻异别勘。

该制度起源于五代,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诏:诸州决死刑,有号呼不服及亲属称冤者,即以白长吏移司推鞫。狱案的之一次翻异,则由同级机关异司复审,称移司别勘。

宋代在各级司法机关内部都设有并列的审判部门,如大理寺下设左断刑和右治狱,左断刑下设左右推,负责鞫勘诸处送下狱案;开封府下设左右厅和左右军巡院,左右厅协助长官日视推鞠。假如移司别勘后,犯人再翻异,则由上级机关差官别推。

宋代对翻异别勘制有严格规定,对那些必须依法别勘而不依法别勘者,则依情节轻重而治罪。

史载:诸勘鞠公事,妄作缘故,陈乞移推,及州县未结绝,非冤抑不公,而监司辄移者,各杖八十。诸罪人翻异或家属称冤,应申提点刑狱司差官别推而辄移屑县者,徒二年,若无出入减三等。

北宋审判制度历史介绍

越诉

中国封建诉讼制度中的诉讼程序,一般是按诉讼管辖和审级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的。越级诉讼是诉讼中的特别诉讼程序,历代封建统治者对越诉都是严格禁止的。但北宋末至南宋时期,统治者却增立越诉之法,大开越诉之禁,这在中国封建诉讼制度历史上是一个突出的变化。

宋徽宗即位后,吏治的腐败,官吏的横敛,民不堪命。因此,在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对赵宋王朝统治形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宋徽宗为了标榜革弊恤民之意,限制官吏的横征暴敛,加强中央集权,始开越诉禁门。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针对州县官司辄置柜坊,收禁罪人,乞取钱物,害及无辜的情况,御笔行下,凡官司辄紊常宪,置杖不如法,决罚多过数,伤肌肤,害钦恤之政者,许赴尚书省越诉。

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又针对诸路州军公吏人,违条顾觅私身发放文字及勾追百姓,而监司守令坐视漫不省察的情况,亦许民户诣监司越诉。

宣和六年(1124年),因在外现任官私置机杼,令机户织造匹帛,又令尚书省立法严行禁止,如有违犯者,各徒二年,计利赃重者,以自盗论,并许越诉。

统治者试图通过百姓的越诉来钳制官吏的违法行为,达到稳定统治,加强皇权的目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9/337407.html

“北宋审判制度历史介绍” 的相关文章

吕雉和韩信有什么仇 吕后为何对韩信非杀不可

吕雉和韩信有什么仇 吕后为何对韩信非杀不可

对吕后对韩信有着什么样的仇恨,非杀不可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毒女人心”这话体现在汉朝的高祖吕后吕雉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这位汉朝历史上的女政治家,虽然没有黄袍加身,但是在丈夫高祖刘邦去世后,把持朝政,休养生息,制订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推动了汉初社会的有序发展,...

常林: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常林: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常林(生卒年不详),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掾、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

诸葛亮北伐如此艰难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穷兵黩武的北伐

诸葛亮北伐如此艰难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穷兵黩武的北伐

对诸葛亮明知北伐艰难,为何宁愿冒着“穷兵黩武”之名,屡屡北伐?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用五个字道出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本意,但是实际上,诸葛亮北伐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此,他还有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初中课本上就学过的...

公孙瓒是真心对待刘备的 刘备为何还要单独去闯

公孙瓒是真心对待刘备的 刘备为何还要单独去闯

对公孙瓒早年对刘备亲如兄弟,为何刘备还是选择独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家里生活艰苦,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可以相依为命,为了谋生,刘备干着织席贩履的生意,要知道,在古代,从来都是重农轻商的,所以刘备当时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很多人都瞧不起他,更不相信...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对刘禅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因听闻汉献帝刘协遇害(实际上是谣传)而愤愤不平,但群臣却劝谏他自立为帝。刘备开始还不太愿意,但在诸葛亮的极力劝谏下,刘备这才于221年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还不知道:汉献帝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东汉因他而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汉朝最后的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很罕见的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不过,汉献帝遇到的情况,难度实在太大,从母胎开始,就一直是地狱级难度。以至于不管换谁到他的...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芳兰,生卒年不详,北海剧县人,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的女儿,吴末帝孙皓的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安元年(258年),孙皓为乌程侯时被聘为妃。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孙吴灭亡后,随孙皓迁居洛阳。人物生平立为皇后滕芳兰是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