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22)140

明1586年,一场将要持续近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表面上看,这场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为了确定太子的最终人选,可其背后,却隐藏着皇权与相权,甚至是官僚集团内部等诸多盘根错节的政治斗争。

正如史书所说,国本论起,而朋党以分,朝堂水火矣。争国本者,竟满公车。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而且在这场国本之争爆发四年后,面对愈演愈烈的党争局势,身为明朝的实际统治者,明神宗朱翊钧非但不加以调控阻止,反而选择了退居幕后,不闻不问。

自此开始了他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的怠政生涯。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明神宗就不担心朝堂局势没有了他的控制,继而失控崩溃吗?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明朝党争愈演愈烈

而且,明朝当时的党争局势,还跟其他封建政权的党争不太一样,并非只是一个党派斗一个党派,而是一个党派同时针对明朝朝堂其他所有的党派。

这也就意味着明神宗当时所面临的情况,亦或者国本之争之所以能持续近15年,绝非只是因为两个各自独立的党派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场面。

而是形成了一种某一个党派一家独大,继而其他党派为了不让自身的利益受损,这才临时联合起来,继而共同对抗这个更大党派的情况。

相比于那种势均力敌的场景,这个一个同时针对多个党派的朝堂斗争明显要更为复杂的多。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就拿明神宗当时所面临的情况来说,当时朝堂更大的党派是以沈一贯、方从哲为首的浙党,他们力主拥立朱常洛为太子,且代表了明朝大多数官员的意向。

但这个时候的明神宗却不想册封朱常洛,而是想册封朱常洵为太子。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期间虽然波折不断,但朱常洛总算还是顺利的当了太子。

这段时期,便是前文所说的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且明显皇权意志受到了压制。

但大家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相反,这里的皇权意志受压制还只是一个开始。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因为随着公元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回乡以后,明朝末期更大的一个在野集团东林党也就此逐渐成型。

而且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当时还在朝堂中当权的浙党代表沈一贯也同样成了被批判的人物之一。

若只是这样的话其实还没啥,毕竟封建时期政治意见不同的官员大有人在。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可问题是顾宪成等人在国本之争期间同样是支持册封朱常洛为太子的官员之一。而且由于东林党官员往往都有着极高的道德标准,能很快找到明朝社会上所存在的许多问题。

所以支持东林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并隐隐有着压浙党一头的趋势。

从而也就有了后续逐渐发展成型并互相斗争了数十年的东林党争事件。

也就是东林党同时对抗以沈一贯、官应震等为代表的齐楚浙党联合党派、以及其他同样因地缘关系为核心而结成的昆党、宣党等。

这段时期,便是开头所说的官僚集团的内部斗争。

后来随着朱常洛的登基称帝,还得在这皇权、相权的斗争中再加上一个宦权,俨然更为复杂,不过这都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

主要还是说明神宗为何在这党争愈演愈烈的时期选择了退居幕后。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明神宗不阻止朝堂党争局势的实质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国本之争期间相权对皇权的压制,让明神宗对朝堂失望了,决定眼不见为净。

可事实上,作为明朝的统治者,明神宗他会甘心相权就这么对皇权实现压制,而且自己还不作为吗?

显然不可能。

让我们在回到国本之争爆发初期,那时候是万历十三年,也就是国本之争爆发的第二年,明神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

相信大家从这句话里面很轻松的可以看出来,这个时期的明神宗,其实就已经有了整顿吏治的念头。

如果大家觉得这只不过就是明神宗感叹官员贪污,有感而发的一句话,算不得啥的话。

那就接着往下看,在明神宗怠政期间,明神宗他啥也不管的事情都是啥。

吏部奏天下郡守阙员,不报;阁臣请补司道郡守及遣巡方御史,不报。

类似的案例在明神宗怠政时期极为常见。

反而是那些直接对接民生的大事,诸如治云南失事诸臣罪,巡抚都御史陈用宾、总兵官沐睿下狱,论死。庚辰,振南畿及嘉兴、湖州饥。。。。。。。十二月戊午,再振南畿,免税粮等赈灾、平叛之事,却几乎一个不落。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大家也别觉得这可能是朝堂那些官员代为处理的,因为以明朝的政治体系来说,由官员代为处理的几率很小。

虽然地方上的奏章都会传到内阁那里,由内阁大臣想出解决方案,但是这不代表内阁就可以决策并执行了。

想要决策的话,还必须将代表决策意见的票拟传到司礼监,待司礼监筛选后再呈交给明神宗。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只有明神宗决定做了,这才能由司礼监代笔批注下放六部具体执行。否则明神宗可能压根就看不到内阁提交上来的这些票拟。更别提还顺利下放执行了。

很明显,明神宗之所以不阻止,并不是说他就真的是打算眼不见为净,对朝堂失望了,恰恰相反,他正是想要以一种旁观者的形式去缓解朝堂那愈演愈烈的党争局势。

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相权不影响皇权的情况下更大化的削减官僚集团势力,间接减轻相权对皇权的压制。

与此同时,朝廷没有了新鲜的血液注入,那些以官员为根本核心的党派之争也只能是呈现出一幅坐吃山空一般的互相消耗局面,直到皇权再度占据主导地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9/337822.html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的相关文章

永王李璘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是什么结局?

永王李璘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是什么结局?

李璘是唐肃宗的弟弟,也可以说是曾经与唐肃宗关系很好而为后来的唐肃宗容不下的弟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剧中太子李玙)异母弟,母为郭顺仪。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根据《新唐书》记载,少聪敏好学,貌陋甚,不能正视。母亲很早去世,由太子抚...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了...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占据益州时,以费诗为绵竹县县令。刘备进攻刘璋夺取益州,费诗举城而降,后受拜督军从事,转任牂牁郡太守,再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封汉中王,以费诗为使,向督领荆州的关羽传达官职的任...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太安元年(302年),长沙王司马乂(ai)在洛阳发动兵变,除掉了骄横专权的齐王司马冏,控制了西晋朝廷。司马乂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八王之乱中少有的贤王,但不到一年就倒台。那司马乂为何辅政才一年就迅速倒台被杀呢。一,出身皇室司马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