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严嵩是怎么倒台的 严嵩是怎么死的
严嵩倒台
严嵩专权了二十年,最后还是倒台了,不仅被削官还乡,儿子不久也被定罪杀头。而严嵩自己后来无家可归,在外流浪两年后,因病而死,死后还无处安葬,无人吊唁,可以说悲剧十分凄惨。
戏剧里的严嵩
严嵩的地位和权力,说到底全部来自嘉靖皇帝对他的宠爱,因此严嵩最后倒台也必然跟皇帝有关。明世宗嘉靖皇帝是一个十分聪明,而且对官场和权力看得清楚很透的皇帝。在严嵩父子俩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时候,他不是没看到,只不过是不放在心上而已。因此,一些大臣弹劾严嵩,他也并不重视。而等到严嵩父子开始令嘉靖讨厌的时候,那才真正是严嵩的末日到了,尤其是万寿宫失火事件,严嵩越发的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而严嵩倒台的幕后主手是当时地位仅此于他的徐阶。徐阶之前一直隐忍多年,如今感受到嘉靖对严嵩态度的转变,就开始发动对严嵩的斗争。他把一位擅长扶乩的道士蓝道行引见给了迷信道教的嘉靖。而蓝道行有次扶乩时,得出的结果是“分宜父子,奸险弄权”,明确地把矛头指向严嵩父子。嘉靖问为何上天不诛杀他,道士回答说是留着由皇帝来正法。之后,在他人的弹劾以及徐阶的怂恿下,嘉靖罢黜了严嵩的官职,勒令他回家。
之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在徐阶等人的预谋下,被弹劾入狱,第二年结案后,严世蕃被斩首,严嵩也抄家,彻底倒台。
严嵩是怎么死的
1562年,严嵩被人弹劾,明世宗嘉靖皇帝终于下令,拔出了严嵩的所有官职并勒令他回到原籍。没过几年,他又被削去官籍贬为庶民,家财也全部被抄,1567年,在贫穷和疾病中去世,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影视剧里的严嵩
严嵩刚开始只是被削官而已,世宗并没有想让他死,可最后却再次降罪这才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而第二次降罪的祸根是在他的儿子严世蕃,也就是说他受了儿子的牵连。
当严嵩下令被罢官还乡时,他的儿子和党羽也被遣送去驻守边疆。可是没多久,严世蕃一行就在途中私自逃回了家乡。之后,严世蕃以及党羽罗龙纹等人,网罗江洋大盗等亡命之徒,在乡里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也是因此,又有人来上书弹劾严世蕃,而状告的主要两条罪行是作乱和通倭,而这两条正是世宗嘉靖最为讨厌的,所以才换来了严世蕃的杀头,甚至牵连了父亲严嵩。原来,严世蕃的党羽罗龙文,本身就是倭寇的亲戚,两人的亲密交往也就自然而然成了那些仇视严嵩一家的人的把柄,甚至多了一个意图作乱的罪名。
严嵩被削籍抄家后,可谓无家可归穷困潦倒,加上年事已高身染重病也是常事。因此,一直苟活在他人墓地里的严嵩在1567年病死,享年87岁。据说,他在弥留之际写下了“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两句。死后,严嵩不经没有棺木下葬,而且没有一个人敢去吊唁,直到万历年间才得以安葬。
嘉靖与严嵩
《嘉靖与严嵩》是一本历史图书,作者名叫苦乡,2011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平装版共354页,定价38元。由名字就可以知道,该书讲的是嘉靖皇帝与他的宠臣严嵩之间的故事,而它的全名还包括“是非君臣”,可以说整部书是在为这两人 *** 。
《嘉靖与严嵩》
苦乡是湖北人,原来是一个农民,后来发表了许多作品,大约300万字,其中也有不少获得了各类奖项。他是中国农民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百万言巨著作家。苦乡的代表作品有《北京城里的农民工》、《刀刃上的明朝权臣——严嵩》等。
嘉靖与严嵩,后世对这两人的评价大多以负面为主,认为一个是昏君,一个是奸臣。但历史常常是掩藏的,真相并不一定就是主流观点说的,尤其是嘉靖皇帝一直颇有争议。
对于嘉靖皇帝,人们大多知道的是他沉迷道教,重用奸臣严嵩,但对于他的优点和功绩常常就被忽略了。比如,嘉靖极为聪明,据说丝毫不必朱元璋差;统治前期出现了“嘉靖中兴”,有颇多改革之处。有一点必须说明,嘉靖沉迷道教,喜好炼丹来长生不老,二十几年没上朝,但这不代表他就不顾朝政。其实,他白天修炼,晚上批阅奏章,时常要到凌晨几点才睡,因此嘉靖一直掌握着朝廷大权,所以才能因为道士的一句话就让权臣严嵩丢官回家。
而严嵩也不只有缺点,除了他在书法文学方面的造诣,据说他还有勤奋好学、忠于妻子、知人善用等不错的地方。
明朝严嵩
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
严嵩戏剧扮相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
严嵩自己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和党羽也是为虎作伥,横行霸道。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各种方式敛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夸下海口说,朝廷还没他有钱。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却突然失去圣宠,又是罢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个道士给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说的一句话而已。
严嵩 张居正
严嵩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而张居正是之后万历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两人都是一时的权臣,而且都有贪污受贿之类的情况,不过严嵩败坏朝政、祸害国家,张居正因为改革朝政而对社稷有功,所以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十分两极。
张居正铜像
严嵩和张居正,除了地位和品德方面有些相似之处,两人之间本身也存在不少的联系。比如,在张居正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学习时,严嵩早就已经入内阁,而在之前他在翰林院任职长达十几年。之后,严嵩扳倒夏言成为了内阁首辅。而按照明朝的规定,内阁首辅还要同时监管翰林院,相当于是那里的校长。所以,当时在翰林院的张居正从关系上来说,是严嵩的同事,更是他的晚辈和学生。
在正是严嵩与夏言的那几年内阁权力之争,让张居正见识到朝政的腐败,让他有了改革政治的主张。虽然之后,张居正有上表文章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改革主张,但明世宗和严嵩都没有重视。一直到握有大权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改革措施。由此可见,严嵩可以算是张居正的反面教材。
此外,严嵩和张居正还因为一个人而产生莫大的联系,那个人就是徐阶。徐阶和严嵩同为内阁大学士多年,等到在严嵩渐渐失宠后,一直隐忍的他突然发难,成功让嘉靖皇帝下令,使严嵩倒台。而张居正在翰林院时,徐阶就是他的老师之一,后来也一直照顾举荐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