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不过八、九千的刘秀,王莽十万先锋部队是怎么输在昆阳的?
地皇四年(23)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支军队会合以后,将领们商量打出汉朝的旗号来笼络人心,遂立时在平林军中的汉宗室、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皇帝。刘玄原号“更始将军”,因此便下令改年号为“更始”,封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朱鲔为大司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军主力围攻宛城,认为只要攻破了宛城,则西进可直捣长安,东退也可威胁洛阳,并寻机与东方的赤眉军会师。为了保证主力在宛城方面进攻顺利,刘玄还派王凤、王常、刘秀等人率领部分兵力向北推进,先后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北)和郾城(今河南郾城南),以阻遏南下增援宛城的新军。
新军主力,本来大都调往东方,去讨伐赤眉军,闻听绿林军建立汉政权,进而包围了宛城,深知这才是心腹大患。于是当年五月,王莽派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前往洛阳,征发精通兵法的63人为军官,招募巨人“巨毋霸”为垒尉,搜集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以助军威,共聚集了42万大军,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向宛城杀来。
新军先锋部队十万人首先进攻昆阳。此刻王凤等人拒守昆阳,兵力不过八、九千而已。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兵力,汉军诸将大都主张分散撤退,以图后举,只有刘秀持反对意见,他说:“现在咱们粮草不足,兵力也不如敌人,如果合力抵御,还可能获得胜利,如果分散撤退,则肯定会失败。况且宛城还没攻克,如果放弃昆阳,让敌军进逼到宛城下,则各部都会灭亡。”他说服了王凤等人,固守昆阳城,自己和宗佻、李轶等13骑突围而出,前往郾城、定陵一带调兵解围。
新军主力包围了昆阳,严尤建议说:“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令者(指刘玄)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但主将王邑不肯听从,傲慢地说:“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围城战中,严尤又建议说:“围城必阙,合乎兵法。不如让开一面,让敌人逃走,逃兵跑到宛城下,散布恐惧情绪,以后的仗就好打了。”可惜骄横无谋的王邑仍然不肯听从。
就在新军围困昆阳,连续十数日无法攻克的时候,汉军主力猛攻宛城,城中粮尽,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了。六月初,刘秀等人从郾城、定陵一带聚集了一万多援军,前来解昆阳之围。为了消除军中的惧敌心理,刘秀亲率精锐千余人为先锋,距离王邑军四、五里列成阵势。王邑、王寻恃众亲敌,只派数千人前往迎战,被刘秀打败。诸将都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士气立刻被调动起来了。
当时攻克宛城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昆阳,刘秀假造战报,射入昆阳城中,以巩固守城士兵的决心,同时还把同样的战报故意泄露给新军知道。新军得知宛城已失,士气低落。刘秀遂精选“死士”3000人,迂回到城西,突然渡过昆水,直指新军的总指挥部,杀死了王寻。
城中汉军在王凤等人的指挥下,也趁势杀出,新军全线崩溃,横尸遍野。此时,正逢大风暴雨,滍水暴涨,涉水而逃被淹死的新军不计其数。王邑、严尤率残部狼狈逃回洛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之战。
昆阳大战后,新朝再没有力量整合大军,征剿各地起义势力了,只能重点防御洛阳、长安两座中心城市。而汉军则分兵两路,一路由王匡率领,北上进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和李松率领,西取长安。地皇四年(23)九月,王匡顺利攻克洛阳,十一月,申屠建等逼近要隘武关。
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新朝统治者内部也开始瓦解。当年七月,国师刘歆、大司马董忠等想要劫持王莽降汉,事败被杀。王莽听说汉兵已到武关,急派亲信将领九人,号为“九虎”,率北军精锐数万人前往迎敌。汉将于匡、邓晔等前后夹击,大败“九虎”,六虎败死,三虎退走。
于是汉军长驱直入,逼近长安,豪强申砀、王大等全都聚拢部众,与汉军会合。此时有传闻说在成纪(今甘肃秦安北)起兵的隗嚣即将统率大军来到,汉军诸将为了抢功,猛攻长安城防。王莽毫无办法,只得赦出狱中囚徒,给予兵器,和他们歃血为盟,说:“有不为新朝奋战的,鬼神也不会饶恕他!”但这些囚徒怎么会有战斗力?还没渡过渭桥,就全都跑散了。
最终汉军攻克了宣平门。众臣劝王莽尽快逃走,王莽坚持不肯,大呼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于是众臣挟持他西出白虎门,走到未央宫的渐台,终于被汉兵团团包围。王莽身边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等各级官员千余人,大都战死,最后商人杜吴率先冲上渐台,砍下了王莽的首级。众汉兵一涌而上,把王莽分了尸。
从来一个封建王朝腐烂到了极点,不经过一次大动乱,是无法解决土地兼并等各种社会问题的。王莽想要通过和平改革挽救上层建筑的灭亡,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他的个人能力又注定了改革无法取得好的成果。王莽既被杀死,新朝就此灭亡,新的汉朝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