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后,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09)180

刘娥垂帘听政,需要宦官在她与臣子之间架起桥梁,传递消息。这样就导致了宦官权利增大,那么刘娥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呢?她如何处置乱政的宦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后,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雷允恭为宦官,是可以出入禁中的入内内班院押班,在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更显重要。他作为大臣与太后之间的“传声筒”,有结交大臣、交通内外的权力,这让他的身价大涨。雷允恭是否可以大权在握?这取决于刘太后“军国大事权兼处理”的方式。

由于刘娥是宋代之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过去宋廷并没有相关案例来参考,所以在仪式、制度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但政务不能不处理,所以在面对真宗去世休朝、大臣们几次上书请奏听政后,刘娥仍旧得展开她的垂帘听政。

听政的方式要如何呢?王曾提出效仿东汉的模式,五天在承明殿上朝一次,皇帝坐在左侧,太后坐右侧,并垂帘于前,听取政务。

反观丁谓,他希望自己独揽大权,所以提出皇帝仅每个月初一和十五日面见一次群臣,重要事务则让太后和皇帝直接召集宰辅执政大臣们决定,其他琐碎小事交由雷允恭传奏给刘太后,直接让太后处理。

丁谓的处理方式,其实表示了皇太后的地位和权力在皇帝之上。因为皇帝参与不多,小事基本都是太后决定,大事皇帝又需要和太后及宰辅大臣们商讨,一个月面见大臣的次数也仅有两次而已。

所以,王曾当时便认为,若按照丁谓的建议,宦官拥有的权力就太大了,两宫和执政宰辅间存在宦官这个“中间人”,之后会造成祸端。但丁谓不予理会。

王曾亦向刘太后上奏:“宋王朝是太祖、太宗和先帝真宗的天下,而不是太后您的天下,为何要让皇帝和太后两边处理不同的天下政务?这不仅让皇帝与大臣们之间有所阻隔,而事情上奏的权柄交由宦官内侍,更是天下大乱的前兆。”

然而,最后刘太后仍选择了丁谓的办法。因为,这使得她能够掌握更多政事,而且她的决策重要性更高过皇帝。

事实上,丁谓和雷允恭已经私下结交。因此,丁谓拥有了比其他辅政大臣更大的权力,亦可先行得知政务机密。

朝堂政务在决定太后如何垂帘听政之后展开:“三月庚寅,初御崇德殿听朝。皇太后设幄次于承明殿,垂帘以见辅臣。”

丁谓等奏曰:“属者太后受遗总政,群情协宁,实天命所定。”似乎丁谓等人和刘太后已经决定听政模式,且可以安稳地执行没有什么异议。

丁谓此时深受刘太后信任,并且二人有共同打击的目标:寇准和李迪。于是寇准再次被贬谪,从道州贬去雷州,而李迪,则被以朋党的罪名贬谪。

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后,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此时,王曾因寇准被连坐的处置过重,提出质疑;丁谓利用王曾过往与寇准之间的来往,作为反击和要胁,让王曾害怕受到波及,只能罢手。这也埋下了王曾在“雷允恭事件”发生后,执意要严厉处分丁谓的原因之一。

雷允恭将自己讨来的差事搞砸,给了刘娥处理他的借口。雷允恭在丁谓获取山陵使职位后,也希望能参与其中。他是首先踩到刘娥底线的人。

山陵使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尤其是在建造陵寝时,挖掘面积广阔,谁也无法仅从地表判定好与坏,若遇上水脉,则更加麻烦。

雷允恭抵达陵寝后没多久,便遇上了难题。判司天监告诉他山陵上百步左右的位置有个穴位有益于子孙,类似汝州赵廷美的坟穴,而赵廷美子孙丰旺。

对于仅有一子存活继位的宋真宗来说,没有多子多孙,不可不说是个遗憾,所以雷允恭当下便询问为何不用,司天监认为此穴位可能有水脉,而雷允恭决断地说“当即用之”。他为何如此坚决?想来应是山陵事乃重中之重,需要多重检验复查,时间容易拖延,这样就来不及赶上七月的期限。

因此,雷允恭身为刘太后信任有加的属下,当下打包票让司天监的人照着他的意思行动,完全没有询问山陵使丁谓和刘太后的意见。

之后,雷允恭虽有进宫和刘太后报告此事,但已经先决地挖了。刘太后对他“没有和其他人商量、讨论,就下决定”的行为并不以为然,要求他询问山陵使丁谓的意见。结果,雷允恭告诉丁谓之后,“谓亦知不可,而重逆允恭意,无所可否,唯唯而已。”

雷允恭在丁谓这边得不到决定,却欺骗刘娥说丁谓没有意见,这导致最后山陵兴筑发生问题的时候,他无可避免地要承担全责。

“既而上穴果有石,石尽水出,工役基艰,众议籍籍。”事发后,大水湮灭陵寝造成施工困难。丁谓一开始还想包庇雷允恭,没有实诚上报,但是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其他官员自陵寝归返,将此事上告刘太后。

刘娥向丁谓询问此事,自此丁谓也不可能再掩人耳目,因为雷允恭捅的篓子实在是太大了。同时,王曾、吕夷简等在垂帘听政初期被丁谓排挤出核心的官员,也跳了出来。在一系列的处理勘验下,修筑皇陵的事还需再议定,而因为擅自移动皇堂位置导致淹水的雷允恭,被判杖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6188.html

“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后,她又是如何防止宦官干政的?”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司马懿临终遗言:子孙不准扫墓!这是为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论你是什么达官贵人,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哪一个朝代不是别人的万千尸骨登上那至尊之位。而我们经常听到三国中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为了成就后...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没有主动出战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没有主动出战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却始终不主动出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乱纷飞的年代之中,能否保住性命,本身就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尤其是在三国那个年代,群雄逐鹿,裂土分封的事情常见。但是在这个时代当中,能力出众者,几乎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曹...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李亨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氏生的第三个儿子,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改年号为至德元年,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称帝时,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退位,也没有诏书许可李亨称帝,也就是说,李亨是...

柳宗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柳宗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枊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的第二位,韩愈和他发起的古文革新运动,一时间在唐代掀起了散文创作的浪潮,形成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风清骨竣、气势宏伟、笔力雄健的文风。宋代苏东坡对柳宗元的评价颇高,说他的文章内容...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字敬宗,吴郡吴县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胤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之节待他。适逢杨竺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入狱。后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2...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