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15)270

司马迁之死

司马迁的死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死因没有被记载,连死年都存在很大的疑问和争议,这其中也有许多可以讨论的空间。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司马迁介绍

班固在《汉书》中为司马迁专门写过一篇传记,但是在这篇传记中也没有记载司马迁的死亡原因和日期,以至于后世对司马迁的死充满了疑惑,也使得司马迁之死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但是坊间也流传着几个关于司马迁死因的说法,可以从中判断一二。

之一种说法是司马迁是因为在给任安的回信中,出现了埋怨的语句,被汉武帝知道之后就下令,秘密处死司马迁了。这个说法中存在很大的漏洞,首先我们能从报任安书书中发现,司马迁并没有写什么埋怨的语句,表达的是自己没有把话数清楚,而导致了汉武帝的发怒。而且后来汉武帝为司马迁 *** ,还重用了司马迁,让司马迁担任了中书令一职。要是汉武帝下令杀了司马迁,如此反复无常的人,又怎么能做皇帝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因为自己的史记能够公开,为世人所知而高兴致死的,这个说话中实在有太多的漏洞,就不再赘述了。另外一种说法是司马迁退居故里,颐养天年,最终无疾而终。这个说法在韩城市司马迁祠内《翟邑侯重修太史庙记》碑文可以查证。

因为司马迁的死没有被明确的记载,而且坊间又有许多的传闻,因此司马迁之死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司马迁生死观

司马迁的生死观贯穿了整部《史记》,我们从司马迁描写的每个人物和事件上都能看出一二,司马迁生死观之积极、壮烈,就像他这个人一样。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关于司马迁的画作

司马迁说过一句震古烁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换句话说,司马迁认为在生死关头,每个人都需要谨慎的选择,选择重于泰山之死,而不能轻如鸿毛一般的死去。所以在生命面前,司马迁没有选择毫无原则地苟且偷生,也没有糊里糊涂地就结束生命,这一个观点在司马迁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有所体现。就像蔺相如先是为了和氏璧,之后又为了赵国的尊严,两次都在秦王面前表现的奋不顾身、甘愿一死,这种态度令司马迁非常的佩服,而司马迁对蔺相如的敬佩之情也在文字中溢于言表。

再如屈原之死,屈原在楚国屡次遭遇打压,满腔的志气却无处施展,眼看着昏君无能,奸臣当道,别国大军压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选择一死,来对这个国家发出最强有力的 *** 。屈原用自己的死唤起了人们对于国家存亡问题的思考,激起了百姓对于昏君的愤怒,于是司马迁评价屈原是能与日月争光辉了。事实也是如此,在司马迁的高度赞扬之下,屈原也成为了千古豪杰了。

在《史记》之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的人物事件,无不在传达着司马迁对于生死的态度,仔细研读一定都会有所收获。

司马迁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司马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在他身上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有许多精神是值得后世,乃至是今天的人们学习的。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司马迁石雕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司马迁,首先就是司马迁的文章,我们仅谈文章。司马迁的文字精炼深刻,用词精准,文章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就《史记》而言,不看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就单单是文学价值,也足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而且司马迁还是一个博学、深刻、丰富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的。

而当我们了解到司马迁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境遇之下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我们就能感受到司马迁身上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精神了。

首先司马迁是坚强的,无法想象在封建思想统治之下的当时,司马迁是如何忍受残缺的身体给自己带来的煎熬和痛苦的。就算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会带来许多的非议和嘲笑,可想而知当时司马迁有多坚强。其次司马迁也是一位理想至上的人,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司马迁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坚强的活下来,这是理想的力量。

而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实录的风格能够看出司马迁对待历史认真的态度,这种实录精神也是司马迁身上认真、严谨态度的体现。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

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官,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成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司马迁塑像

司马迁成年之后被父亲派出去游历山河,天南海北的搜集了大量的旧识古文,这也给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司马迁尊父亲的遗愿,当上了太史,在长安为官的司马迁也因此认识到了许多当时的鸿儒大家,诸如董仲舒等人。董仲舒对司马迁的思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都在日后体现在了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当中。

后来因为李陵被俘,背反汉军投降匈奴的事件,司马迁仗义直言,认为李陵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因此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后来李陵被诬告是要带兵进攻长安,司马迁也因此被判了死刑。但是司马迁因未完成父亲的遗愿,编写史书,所以选择以宫刑代替死刑苟活了下来。

侥幸活下来之后,司马迁在悲痛中站起来,用了十数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完成了自己太史公的使命。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司马迁承受着这样的伤害和屈辱,最后还能有这样的成就,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和决心。这份毅力和决心这也是司马迁为后人所称道的原因之一。

司马迁宫刑

宫刑是中国古代严酷的刑罚之一,历来也有很多名人曾因为一些原因遭受过宫刑。汉武帝生性残酷,在他统治的时期,许多朝中的许多大臣都曾受到过一些酷刑,其中也有司马迁、张贺、李延年等人。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司马迁

当时李陵带了五千兵马出击单于,但是行军至浚稽山的时候遭遇到了单于的突袭,结果李陵以寡击众,以五千的兵力杀敌一万多。但是单于的兵马越聚越多,而汉军的援军却迟迟未到,于是李陵就弹尽粮绝,最终投降单于成为战俘。当时群臣都声讨李陵的行为,但是司马迁却站出来说了几句真话,说李陵孝敬父母、宽仁待下,又忠于国家,可能是情急之下投降匈奴,心中却想着能够早日回朝。汉武帝听了之后大发雷霆,将司马迁给收监了。

但是后来公孙敖前去匈奴接李陵回朝未果,公孙敖没能完成任务,于是就向汉武帝造谣说是看见了李陵在匈奴练兵,准备帮助匈奴攻打大汉。汉武帝盛怒之下杀了李陵的家人,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要被处以死刑。当时法律规定,处以死刑的人如果能拿出五十万的赎金就能保命,或者降死刑为宫刑,以此求生。司马迁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自己的使命,于是选择接受宫刑。

出狱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史学著作《史记》,而宫刑,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他前进的动力。

司马迁怎么死的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坊间对司马迁的死也有很多的传言,导致司马迁的死成为了一个谜团。不过对于坊间的一些传言的分析,也大致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司马迁画作

之一种说法说的是司马迁惹怒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下令秘密处决了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首先司马迁一案是汉武帝亲自给 *** 的,而且 *** 之后汉武帝还重用了司马迁,不计前嫌的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中书令。如果是汉武帝亲自下令杀死司马迁的话,那么汉武帝这个皇帝当的也太反复无常了,如何能够做好一个皇帝以德服人呢?并且,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曾强调过,是自己没说清楚话,没能给皇帝减少烦恼,这样认错的态度不应该招致杀身之祸,可见这个传言不真。

另外还有说是,司马迁的《史记》得以公开之后,司马迁高兴死了。这个说法显然就是无稽之谈,所以也就没有深究的必要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退居故里,无疾而终。这个说法可以在今韩城市司马迁祠内《翟邑侯重修太史庙记》碑文中查证,碑文虽为清康熙七年韩城知县翟世琪先生所撰写,但他记叙的是华山“方外士”遗留的证言,比较可信。根据这碑文判断,司马迁晚年应该是干了几年中书令,之后就退了下来,在华山和道士讨论人生之道,七十岁的时候退居故乡颐养天年,终年七十岁无疾而终。

司马迁墓

司马迁的死因在史书并没有记载,对于司马迁的死年,现在公认的年份是公元前90年。但这之中其实还有很多存在争议的地方,也有人说司马迁是死在公元前87年,而还有说是公元前96年死的。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位于韩城的司马迁衣冠冢

而且关于死因也存在一些疑问,有人说司马迁是被汉武帝秘密杀害的,也有说是因为自己的《史记》公开出版了,司马迁高兴死了,这个应该是无稽之谈了。还有说法是司马迁隐居山林,无疾而终。我们可以分析的一些,如果司马迁是被汉武帝秘密杀死的,那么推崇和尊重司马迁的班固,为什么在《汉书》中对司马迁的死没有描述。在史书中,除非是他杀,不然对死因没有什么描写的。所以大致能够判断,司马迁应该是病死或者是无疾而终的。

司马迁死了之后葬在哪里也没有记载,现在在司马迁故乡韩城的墓地为衣冠冢,并不是司马迁真正入土为安的地方。对于司马迁真正葬在哪里有人说,有可能是葬在了山西,因为司马迁本身就是山西人。但是汉武帝的茂陵边上有非常多的陪葬墓,在茂陵东北有一个村落叫史村。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司马迁就是在这了编撰《史记》的,而且解放的后,村里有个古墓塌陷,老人说那个就是御史官的墓,这是否与司马迁有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但是人们心中司马迁的墓,就应该是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南,与司马迁祠相连的这个地方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7236.html

“司马迁之死真实原因 司马迁生死观的影响”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手下有五位统兵打仗很厉害的将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演义中,这五人当中,有四位死于箭下,只有一位在战场上活了下来。那么,这四位死于箭下的将领,都是怎么死的呢?五人中,谁死的最悲惨?先说...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孟俊,替杨氏报了血海深仇。那韩令坤是...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之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后代却遭满门屠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消除自己在“甘露寺之变”之中弑君的恶行,为代替曹魏攒下政治资本,司马昭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趁着姜维被黄皓屯田沓中的机会趁机以举国之力伐蜀。...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还不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到后来建立明朝,这一路走过着实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时,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何偏偏将皇位传给...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广陵思王,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阴丽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荆30岁的时候,曾找了一个术士给他看相。术士看完后,吓得立刻就去告官。这是怎么回事呢?刘荆是刘秀一个很不安分的儿子。刘秀生前,封他为山阳王,镇藩山阳国。山阳国在现在山东菏泽定陶...

曹洪是什么人?他最后差点死于曹丕之手是为何?

曹洪是什么人?他最后差点死于曹丕之手是为何?

曹操有夏侯氏和曹氏两大宗亲势力,其中,曹氏宗亲的实力最为雄厚。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黄初元年(220年),曹丕成为皇帝不久,就把堂叔曹洪逮捕入狱,还判他死刑,以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为何曹丕要杀死自己父亲曹操的兄弟兼救命恩人呢一,投奔曹操曹洪出身沛国曹氏,为曹操堂弟,早年担任蕲春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