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18)170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中进士、点翰林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不过清代时期,翰林院却是一个地位较低的衙门。以排列顺序而言是:内阁、部院(六部、理藩院、内务府)、九卿(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最后才是翰詹科道。显然,翰林院排在了最后。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尽管翰林院在中央机构中排名最后,但并不意味着翰林院衙门里的翰林们就会受到冷落,相反,有清一代,翰林的升迁更优,有着一般进士所无法比拟的仕途前景。如果从各个方面进行考量的话,就不难得出“翰林举足轻重”的结论。

清代殿试以后,新科进士们还要进行朝考,通过考试的便可成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深造。严格意义上来说,翰林并非是国家的正式官员,即无品级其俸禄也十分有限,而是属于国家的储备人才。

按制,翰林们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因为科考是三年举行一次(恩科除外),三年后散馆然后新一批翰林入院。也就说,每三年朝廷就要安排这批翰林们入职,如果在京一般都是担任检讨、编修,以及詹事府洗马、司业等职。清初时期规定,吏部、礼部的尚书、侍郎为翰林专缺,但对于人数众多的翰林官来说,无异是独木之桥。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因此,朝廷必须要为这些翰林们安排一个更好的出路。康熙三十三年(1694)谕:“朕先虑翰林拥滞,故用数人于部院衙门。所用数人学问俱优。如有翰林缺出,仍著开列升补。”

此后,翰林官任京堂成为定制。按规定,翰林官可以担任九卿、各监寺少卿、顺天府尹、内阁学士等职。除了京堂外,康熙五十七年奏准,六部侍郎缺出,翰林亦可开列,因六部尚书例由侍郎升任,所以便形成了六部堂官亦多翰林出任。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翰林院虽然不重要,但翰林院中出来的翰林们,日后都是六部尚书、侍郎的首选。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翰林也有满、汉、蒙之分,满、蒙翰林因为人少缺多,升转很快。按惯例,满、蒙翰林院编修、检讨一般在一年之内就可实授,有“编不过夏”之说。詹事府洗马、司业,升京堂则需稍候时日,但也不过数年而已。而汉缺翰林时间相对更长,如果数年得升京堂,则属殊遇。

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后,翰林官之候缺者可以不需坐补原官,即可通融补用,而其他官员则要先补原官,方可补用他职。这样在任职上便体现出翰林官捷足先登的优势。

明代时,翰林官是不外任的,专待入阁,出路狭窄,坐耗资俸,造成众多翰林无所事事,穷困一生。只能徒发“一生事业惟公令,半世功名只早朝”之叹。清代对翰林官出路多有变通,除任京堂、科道外,外转之制更使其出路广阔。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康熙初年,翰林官因朝廷修纂书籍事繁,少有外转,造成翰林官入多出少,以至于很多翰林官纷纷告假离馆,形成了“三分已去其二”的局面。又因翰林官出路不畅,直接影响庶吉士的情绪。于是,康熙便以编修、检讨外用知府。但因修书需要大量翰林官,这个时候对外转人数控制较严,终康熙一朝,翰林官外转任职都未曾全面实施。

雍正即位后,大开翰林官外转之门,编修可为道府,庶吉士可为州县。此门一开,情况大变,直到清末,翰林官外转成为定例,从而造成了翰林官“列卿尹,膺疆寄者不可胜数”的局面。

按照吏部铨选的规定,不同出身的候补官员,有着不同的仕途前景。进士、举人等出身的为正途,可以优先授官,如果在京即为各部主事和内阁中书,如果在外者拣选为知县、教职。而正途以外的官员,则数年或数十年方能得实缺。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翰林相比进士而言,其优越性更大,同样是选为知县,翰林到省后可以马上授予实职,被称为是“老虎班”;进士到省后,往往需要经过试用方能实授。两相对比,便知差异。

另外,明代就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清代亦如此。清代入阁并非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升任大学士,内阁中大学士居首,其下还有协办大学士,大学士一般是按照资历晋升的,开缺即补。内阁中真正负责具体事务的是内阁学士。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雍正朝以后,大学士多在军机处行走,汉内阁学士成为内阁办事的实际负责人,而此职为翰林官之专缺。内阁学士可谓前途无量,要不按部就班升任协办大学士乃至大学士,要不就是升任各部侍郎、各省巡抚。因此内阁学士成为翰林攀登仕途高峰的一个最主要的晋升之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1/347680.html

“清朝的翰林官是个怎么样的职位?排名最后却很受欢迎!” 的相关文章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泾四...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诸葛亮不是忠于汉室吗 诸葛亮为何不去辅佐汉献帝

诸葛亮不是忠于汉室吗 诸葛亮为何不去辅佐汉献帝

对诸葛亮这么忠心为啥不辅佐汉献帝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第一个原因:诸葛亮隆中隐居,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光复汉室,而是为了能够得遇明主。如果他想辅佐汉献帝,不用在隆中待着,直接去找汉献帝就可以了,而且根据当时汉献帝被曹操把持的现状,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一去,肯定就不是辅...

姜维发动北伐为何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

姜维发动北伐为何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率军北伐,姜维作为蜀汉政权的后起之秀,智勇双全,军事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将士们斗志高昂,可是,为什么和曹魏交战,总是战败呢?姜维最终惨死,令人不胜惋惜。姜维数...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大将关羽报仇的名义,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东征伐吴。初期,刘备率部一路势如破竹,水陆并进,拿下秭归,进至夷陵。东吴孙权...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力救刘邦...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