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资治通鉴》卫嗣君的故事记载,权谋家的本领是演戏!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26)13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卫嗣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资治通鉴》周纪二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

【译文】

卫国卫平侯去世,其子嗣君即位。卫国有个苦役犯逃到魏国,为魏国王后治病。卫嗣君听说后,要求用五十金把他买回来,经过五次反复,魏国仍是不给,便打算用左氏城去换。左右侍臣劝谏说:“用一个城去买一个逃犯,值得吗?”嗣君答道:“这你们就不懂了!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会有大乱子。如果法度不建立,当杀的不杀,即使有十个左氏城,也是无用的。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失去十个左氏城,也终无大害。”魏王听说这件事,感叹说:“国君的愿望,不满足他恐怕会不吉利。”于是用车把逃犯送回卫国,未取报偿。

《资治通鉴》卫嗣君的故事记载,权谋家的本领是演戏!

【解析】

先来所说卫嗣君其人,在《资治通鉴》赧王中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283年)、《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中有这样一段材料。

【原文】

嗣君薨,子怀君立。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

【译文】

卫国卫嗣君去世,其子即位为卫怀君。卫嗣君在位时喜好侦察别人的隐私。有个县令曾掀开褥子,露出下面的破席子。卫嗣君听说了,便赏赐给他一领新席。县令大惊,以为国君料事如神。卫嗣君还曾派人经过关卡,用金钱贿赂掌关的官员。事后把掌关官员召来,指令客人过关时给了你金了,你快退回去。掌关官员十分惊恐。卫嗣君还宠爱泄姬,器重臣子如耳,但又怕这两人因受到宠爱器重而敢于欺瞒自己,于是提升另一个臣子薄疑来与如耳匹敌,尊崇魏妃来与泄姬分庭抗礼,说:“以此可互相参列比较。”

首先在卫嗣君上位第五年,因魏国干涉,卫国自贬,从卫侯贬为卫君。这对一个国家来说算是奇耻大辱。而对于卫嗣君来说,这个政治事件对他的影响就是损伤了他的权力威信。甚至可以预见,卫国国内必然会有人对其软弱不作为而不满,伺机搞他给搞下去。

所以此时卫嗣君作为一国之君,他所要关心并不在于如何把卫国国力搞上去,而是如何把自己的权力给维护好。毕竟如果自己被废了,卫国再怎么强也与他无关。而且历来被废的君主,哪个好下场?

因此,卫嗣君做了材料中的三件事。县令破被子、官吏收钱、平衡势力。

第三件事,宠 *** 和重用臣子,再提拔一派做平衡这个不细说,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之一件事、第二件事,又有什么意思呢?

县令破被子、官吏收钱都有共同的特点,做的隐秘,没什么人知道。但是却被卫嗣君知道了,这说明什么?卫嗣君眼线、耳目很多,对内控制极强。而这两件事又给卫国内部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不要企图隐瞒卫嗣君,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别搞小心思。

这么做像什么?像不像明代的朱元璋搞锦衣卫?

但是仔细一想,当时卫嗣君下的卫国,实力其实已经很弱了,地域只有濮阳这一个地方,如果卫嗣君想要大搞特务政治,没有足够的国力来支撑他来弄。所以,卫嗣君只有通过定向的演戏,来向别人传递一种信号,让别人觉得他控制力强、无所不知。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官吏收钱和县令破被子,恐怕都是卫嗣君为了达到自己政治目的而自编自导的事件。为的就是加强自己统治。那么再回到更先的材料。这个逃犯,卫嗣君这么锲而不舍的要追回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两个可能。

之一,这个人是卫嗣君身边的人,知道卫嗣君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卫嗣君为了杀人灭口,就要把他给搞回来。

第二,这个人又是卫嗣君一次演戏,来突出自己重视法令。

个人认为,之一个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不管是哪个,目的都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卫嗣君的权力稳定。

那么卫嗣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再来看2个史料

之一个,出自《战国策·卫嗣君病》: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丽也;所用者,绁错、挐薄也。群臣尽以为君轻国而好高丽,必无与君言国事者。

说的是卫嗣君临死前,有人去建议大臣劝谏,里面提到,卫嗣君在位的时候,贪图美色重用奸佞。

第二个,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如耳说卫嗣公,卫嗣公说而太息。左右曰:“公何为不相也?”公曰:“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然而有百金之马而无千金之鹿者,何也?马为人用而鹿不为人用也。今如耳万乘之相也,外有大国之意,其心不在卫,虽辩知,亦不为寡人用,吾是以不相也。”

说的是,关于人才如耳的重用。说卫嗣君知道如耳有大才干,但是就是不重用他,因为卫嗣君认为如耳心不在卫国,不能为他所用,干脆不用。这背后反应的问题是卫嗣君对于人才的态度,不在于才干,而是必须基于对自己的权力稳定,他怕人才太厉害而伤害他自己的权力。

因此,这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卫嗣君此人未必是昏君,但是也算不上明君,他对于自己的权力稳定有极强的敏感意识,甚至把自己权力稳定的需求凌驾在卫国利益之上,他多疑、猜忌、不信任、敏感,唯恐有人威胁到他的权力。

但是他面临的环境是卫国弱小,他没有强大的武力来保护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辗转腾挪。而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卫嗣君只有靠给自己披上一层神秘不可测的外衣来渲染自己。无论是县令破被子、官吏收钱、追缉逃犯,都是卫嗣君自己导演一出戏,为的就是让人觉得他无所不知、明察秋毫。

魏王的意思

卫嗣君再小也是一国之君。魏王和卫嗣君是同一种人,他知道卫嗣君这样做的含义是什么。想当初他的老祖宗魏文侯,不也是这样演戏让别人觉得他是个重视人才、信守承诺的君主。

因此魏王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把逃犯交出去换卫国的城池据对是非常划算的买卖。但是有利于魏国,不利于魏王。

所以,魏王不要卫国的城池,直接把人送回去,然后说了材料中的那句话:“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即人主国君的欲望,不满足会有灾祸。

你觉得魏王这话是自我感叹?还是说给魏国朝臣听的?

分析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马基亚维利在《君主论》论中写的那句话,作为君主需要有很多美德,但是并不是真的有,而是要让别人看起来他有这些美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9083.html

“《资治通鉴》卫嗣君的故事记载,权谋家的本领是演戏!” 的相关文章

李白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白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可是他却逍遥地游山玩水,海阔天空到处走,日日琴棋书画诗酒花。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李白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同一个祖宗《新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个兴圣皇帝就是凉武昭王李...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北周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期间,随之而来的大隋朝完成了对南朝陈的统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象二年(580年),北周爆发三总管之乱。益州总管王谦不满杨坚专权,于是起兵声讨,结果两个月后就兵败被杀。王谦拥兵数十万,又有巴蜀天险为凭障,为何仅两个月就迅速败亡了呢一,出身名...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陈庆之,白马探花、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凌迟是古时候专业用以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种刑诉法。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反正,帮助朝廷剿灭其他藩王,包括郑经和尚可喜。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后,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由于在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长坂坡之战,许褚面对张飞的叫阵是什么表现?

长坂坡之战,许褚面对张飞的叫阵是什么表现?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三国中的长坂坡之战非常出名,当时,刘备败走,曹操率军在当阳的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先跑了,让张飞带二十骑断后,张飞横矛立马在当阳桥头叫阵,曹操手下诸将,无人敢出战。当时,曹操手下大将几乎都在,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都在,但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