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爱国诗人王昌龄生平介绍
王昌龄生平
盛唐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昌龄,一生浮沉官场,郁郁不得志,终于安史之乱中与世长辞。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虽于政治领域没多大建树,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其中尤以七绝见长,因而王昌龄在唐代诗坛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生前所创作的伟大诗篇,也广为流传,为后人所铭记。
王昌龄画像
少年时期的王昌龄家境贫寒,是一位苦读考上进士的寒门学子,在潜规则横行的中国封建社会,朝中无人的王昌龄,其仕途之坎坷,可想而知。直到而立之年,王昌龄才得以跻身官场。初时只得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凭借其出众的才学升任博学宏辞,之后又辗转改任汜水县尉,然而很快因事遭到帝王贬斥,于是不得已迁任江宁丞,度过了一段孤独寂寥的岁月。
在这期间,王昌龄从未改变其光明磊落的品格操守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除了饱览江南的风景名胜之外,还十分热衷于诗词创作。据史书记载,王昌龄与盛唐时代数之不尽的诗坛名家都私交甚好,其中,与李白、孟浩然、岑参等大诗人的来往尤其频繁。岑参曾手书《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一诗,赠与王昌龄,以表达二人深厚的友情,一度被传为佳话。王昌龄的诗文笔细腻生动,意境大气悠远,既有以壮写悲的边塞之作,又有哀婉幽怨的深宫寄语,可以说在盛唐的历史上,他是一位别具的家国情怀的诗人。
王昌龄的爱国诗
说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爱国诗,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那首著名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意境壮阔的边塞风光,亦写尽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无私无畏的壮志豪情,无愧为盛唐边塞七绝诗中的旷世佳作。
王昌龄诗
王昌龄一生清廉自守,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致力于诗词创作,留下数之不尽的传世名篇,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在盛唐的诗坛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王昌龄的诗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笔者犹记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上收录过不少他的塞外诗篇,其中有一首《从军行》令人印象十分深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字里行间,写尽了塞外边关将士为国征战沙场的英勇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真实心境,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国运霎那间急转直下。朝廷政局动摇,百姓顿时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一代爱国诗人王昌龄也未能躲过这场浩劫,于辗转返回家乡的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扣押杀害,享年59岁,从此,气势雄浑的边塞诗作顿成绝唱,而王昌龄的生平事迹,也与他的生命一样,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
采莲曲 王昌龄
王昌龄作为一名边塞诗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边塞诗数不胜数。但是,王昌龄除了创作边塞诗,同样也创作了很多其他种类的诗词,《采莲曲》王昌龄这首就是其中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诗。
采莲曲诗画图
《采莲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正如大家所见,《采莲曲》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仅仅二十八个字,既描绘了美丽耳朵场景,又将作者的感情完美的融入到了诗当中。
《采莲曲》的原文翻译如下:“在荷田当中认真采莲的少女,穿着与荷叶的颜色相同的衣裙,仿佛融入荷田当中。而少女的脸庞也在荷花之间忽隐忽现,相互映照,十分的美丽。当采莲的少女进入荷田当中采莲,便不见了踪影,直到听到荷田四周响起歌声,才察觉到有人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在《采莲曲》王昌龄这一首诗当中,并没有直接描述采莲少女的形象,而是通过描绘采莲少女的穿着与荷叶一样,以及采莲少女的脸庞与荷花一样,来说明采莲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巧妙的赞美了采莲少女的美丽。
王昌龄在《采莲曲》当中,利用了虚实结合,以及综合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手法,为读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幅“少女采莲图”。将荷田的美丽以及采莲少女的辛勤劳作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表达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以及对于辛勤劳作的采莲少女的赞美。
从军行王昌龄
王昌龄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之中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写下的诗篇当中,《从军行》王昌龄这首就是十分受人喜爱的一首。
从军行王昌龄诗画图
王昌龄《从军行》原文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的下联“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千古名句,表达了王昌龄离职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决心。
《从军行》大意:“漂浮在青海上空的乌云,将雪山都给遮住了,我站在孤城当中,眺望着处于远方的玉门关。在塞外所经历的诸多战争,已经磨穿了身上所穿戴的盔甲,如果不打败西部进犯的敌人,绝对不会回乡。”
王昌龄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是我国青海湖地区的风景。在我国的青海湖上空云雾弥漫。而在青海湖的北面则有绵延千里的雪山。在雪山的后面便是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的大漠当中,伫立着一座孤独的城堡。再往西边走,便是与这座城堡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在诗中,将这些事物全部的集中到了一起,描绘了一幅广阔壮丽,但是又有一些凄凉的画卷。
《从军行》王昌龄这一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王昌龄在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时,又表达出想要利用自己的才能,投身战场。与身在塞外的战士们一同抵御外来的侵略者,收复国家的失地,保证国家领土的完整以及人民百姓的安居乐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相信大家从小就已经学习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了,这首诗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创作的。而李白之所以会创作这一首诗,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好友王昌龄送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画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原文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全诗译文则是:“在杨花已经落尽,子规正在啼叫的时节,我听到了你正路过五溪这一个地方。我将自己的忧愁与苦闷的心情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我的心情能够随着风,伴随着你一起去到夜郎以西。”
在唐朝天宝年间,王昌龄因为政治事件,被贬为县尉,而任职的地方就是龙标县。在我国古代,都是以左为尊。而王昌龄是被贬,所以称之为左迁。
在我国唐朝时期,有很多著名的诗人,而李白与王昌龄得到成就十分的高。李白除了被人们称为“诗仙”之外,还与王昌龄一起被清朝沈德潜誉为唐朝七言绝句诗人当中成就更高的两人。所以,王昌龄与李白之间的友谊十分的深厚。
当李白听说了王昌龄被贬为龙标知县之后,心中感到很难过,但是自己却有没有办法与王昌龄一起借酒浇愁,只能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遭遇而感到很悲伤,并且祝愿好友王昌龄可以在上任途中,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