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瞻基的风评为什么越来越差了?宣德缩边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中国历史27秒前10

民国以前,一说起朱瞻基那绝对是明代前三的帝王,仅次于二祖,史书说他是盛世明君,民间亲切的称他为蟋蟀天子,但是近代他的风评却越来越差,许多知名博主说他在大明十五帝中也就排名五六位,甚至不如成化帝和明孝宗。

而他之所以被诟病,甚至被口诛笔伐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宣德缩边”,即他在位期间,大明放弃了漠南、交趾、奴儿干都司,坐视瓦剌统一,后金崛起。

但宣德缩边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我们不妨来议一议。

宣德缩边之背景与决策原因

1、漠南由攻转守

漠南其实说不上放弃。明初,朱元璋和朱棣对北方蒙古势力的多次征伐,实际上已经将漠南打成了无人区,没有多少人在。

而到了宣德年间,漠南的局势变得复杂,蒙古各部之间纷争不断,朱瞻基既想坐收渔翁之利,又不想花费精力和代价继续维持在漠南的统治,因此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减少了许多出发进攻阵地,而改成了建设横向堡垒群,对蒙古采取了不干涉,放任自流的态度。

以当时之现状,明军再行征伐蒙古已经是弊大于利,蒙古一盘散沙,很难再有捕鱼儿海这样的战果,你打他就逃,北征已经失去了意义,由攻转守是应有之意,瓦剌能够如此快的崛起也是出乎朱瞻基意料之外的。

有人说他没有选择羁縻鞑靼残部是一个错误,但以明初北方经济水平和气候条件还有萎缩的西北贸易,是维持不了太久的。宣德时期的瓦剌只是地图填色,主力全在叶尼塞河一带,不与明朝接壤,要阻碍瓦剌统一需要深入漠北远征两千公里远,根本不现实,最多到图拉河打几次仗。

再说饮马河之捷,脱欢统一瓦剌各部还是发生在成祖在位末年。朱瞻基也背不着这个锅。

2. 交趾的困境

交趾的情况比较复杂。

虽然越南从秦朝开始,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领土,也就是越南史书上的“郡县时代”,但自从吴权击败南汉建立吴朝,也已经脱离华夏近五百年。

所以,朱棣在1406年,趁陈朝君主遭外戚篡位之机,占领了安南,并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越南人民便开始了激烈的反抗。

1418年2月,越南清化人黎利在蓝山起义,虽然很快被明军击破,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潘僚、郑公证、黎饿等起义军依然此起彼伏。

可以说,从永乐十六年起,越南的起义之火就没有停息过,宣德元年的崒洞之战,明军更是被黎利军重挫,被迫退守几个被包围的城市。

对此,朱瞻基一开始并未打算放弃交趾,而是派出了十万大军南下剿乱,可惜柳升太轻敌,黎利太狡猾,倒马坡一战,明军中伏,主将阵亡,交趾大胜。

1427年,黎利主动遣使入明,要求册封陈暠(黎利所立傀儡)为王,朱瞻基就坡下驴,无奈表示同意。

次年,也就是朱棣死后4年,黎利除掉陈暠,即皇帝位,建立后黎朝。

对此,群臣建议借机再次派兵征伐,但朱瞻基却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不仅宣布放弃交趾,明军全部撤离越南,而且下诏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安南正式独立。

从整个过程来看,朱瞻基放弃越南,既是出于无奈(明军不争气),也是出于利益考量,永乐时代一直在搞大工程,百姓已经疲惫不堪了,宣德此时选择与民生息,并非完全失误。

而且,交趾地区反抗不断,明朝在此的统治成本极高,明显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这时战败,与其死扛不如顺水推舟。

再说,就算明军没有失利,或者是朱瞻基选择继续出兵攻占,明朝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去移民交趾(明初人口全去补充北方了),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不如此,明朝对交趾最多也就再压个二十年,结果差别并不大。

对如此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放弃并没有太大问题。

3、奴儿干都司的废除

提到奴儿干都司,中国人都会以此为荣,因为努尔干都司管辖的区域,包括很多今日已不是中国的领土,如海参崴、库页岛等等。

它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

这个机构是朱棣设立的。

永乐元年,朱棣派行人邢枢往谕奴儿干,招抚诸部,目的是想在残元后方布置暗哨。

次年,又在此相继建卫所一百三十余个,置奴儿干等卫。永乐七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朱棣最终决定在此设置奴儿干都司,以统辖各卫所,实行“藉女直制北虏”方针。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对于明朝巩固边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它,明朝有效地管理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促进了东北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是明 *** 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更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也是明朝对东北地区行使 *** 的重要象征。朱棣就一再强调黑龙江流域是“锁钥之地”,亦失哈也曾奉命九上北海,在松花江上建造船厂。

对于这样一个战略要地,朱瞻基为何却放弃了呢?

原因应该有三:

其一,控制力下降。

作为奴儿干都司的首创者,朱棣有一个误区,始终认为那里是蛮荒之地, *** 对那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所以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是羁縻政策,让那些本地的部落首领自行管理,而没有把那里作为属地,实际管理。这就给后人埋下了隐患。

比如,从宣德二年开始,奴儿干都司下属的兀良哈三卫就屡次南下,犯边事件渐多,明军穷于应付,朱瞻基甚至不得不亲率精骑奔袭兀良哈。

奴儿干都司又成了一块沉重的包袱。

其二,蒙古势力的崛起。

有明一代,奴儿干都司赖以存在的条件,唯有永乐时比较俱备,故亦失哈等能“五至其国……招谕口安。”

但到了宣德年间,蒙古势力的崛起,导致这些条件渐在丧失。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是朱棣“藉女直制北虏”方针的重大措施,以解除征伐漠北的右翼威胁,而朱棣亲征漠北的胜利抑制了蒙古的东犯,给东北带来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则为奴儿干都司的开设提供了保证。

但宣德年间,瓦刺崛起,三卫附从,辽东沿线更无安宁之日。因而朱瞻基对奴儿干都司的开设,时有反复,并最终在死前决定:“凡采捕造船运粮等事,悉皆停止,凡带去物件,悉于辽东官库内寄放;其差去内外官员人等俱令回京,官军人等各回卫所着役。”

这道遗命,无疑宣布放弃了奴儿干都司。

其三、战略重心转移。

朱瞻基时期,明朝的战略重心开始逐渐转向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边疆地区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认为维持奴儿干都司的统治并非当务之急。再加上维持奴儿干都司的运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不得不考虑放弃一些边疆。

汇总来说,宣德缩边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最起码民众是受益的,“仁宣之治”就是更好的证明。如果他继续执行乃祖的对外政策,会不会被认为穷兵黩武,也是说不准的。

但今人对他的诟病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人为何对宣德的风评越来越差?

对于外敌的保守策略(再进一步就是绥靖),对于那些苦寒之地的不重视,缺乏尚武之风,才是他风评越来越差的根源。

朱瞻基放弃这些边地,有他实际的原因,比如浪费国力,劳民伤财,苦寒之地,得不偿失等等。

但任何时代大规模对外战争都是费钱费人的事,哪怕是近代,中国抗美援朝,俄罗斯打乌克兰都消耗了国内大量资源,可当政者依然要打,为的什么?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民众不一定理解,但这是领袖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至于苦寒就不要这种论点,更是胡扯, *** 苦寒,新疆沙漠苦寒,洛基山脉苦寒,西伯利亚苦寒,就可以不要了吗?

正如普京大帝所说:“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

这就是现代民族意识,国土意识的觉醒。

这也是现代人更喜欢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明成祖,甚至纣王、隋炀帝的原因,他们虽然被时人认为是穷兵黩武,但功在千秋。

最后还是要为宣宗辩解一句,在他看来,无论是漠南、东北,还是交趾不仅是偏远苦寒之地,还是异国他乡,并不是不能放弃的祖宗之地,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怪不得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2145.html

“朱瞻基的风评为什么越来越差了?宣德缩边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的相关文章

滕王李元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滕王李元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滕王李元婴,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没有存在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如果说起大唐,你会想起什么?是大唐开放的遗风,是大唐的繁华盛世,是玄武门之变,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留下了独一无二、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天空中的繁星点点,无疑,它是最亮的那一颗。唐朝要说的历史,不胜枚举...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按照时间年限来看的话,秦朝15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朝37年,...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攻城近百座;张仪出使诸侯,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纵观吕夷简的一生,他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纵观吕夷简的一生,他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

赵良栋在清朝是什么地位?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赵良栋在清朝是什么地位?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因果命运之事,接受过中国现代教育的很多人自然都是不相信的,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却也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确实是十分奇妙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善举,最终可能为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