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诗词文献4年前 (2021-04-17)220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原文】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②。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③?”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④,群无留良焉。苟无良⑤,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注释】

①伯乐:传说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带地方,相传冀州出产良马。

②遂:于是,就。

③安能:怎能。邪: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助词。

④辄(zhé):就。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⑤苟:如果,假如。

【译文】

“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立即就空了。那冀北是天下产马最多的地方,伯乐虽然善于识马,但怎能选空那里的马群呢?”解释这个问题的人说:“我看所说的空,并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伯乐善于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们选走,马群中就无法留住好马了。假如一匹好马都没有,即使说没有马,也不能算是虚夸的假话了。”

【原文】

东都①,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②,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③;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④;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⑤,无所礼于其庐⑥。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注释】

①东都:指洛阳。

②鈇钺(fū yuè):同“斧钺”,斫刀和大斧,是古代两种兵器。此处指代节度使的身份。

③罗:网。借喻招纳贤士的手段。幕下:幕府中。军队出征,施用帐幕,为此将帅的官署叫“幕府”。

④拔:选拔。尤:突出的,优秀的。

⑤缙绅(jìn shēn):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也作“搢绅”。

⑥礼:此处指依礼拜访。庐:茅庐,此指贤士的家。

【译文】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东都洛阳,固然算是士大夫的“冀北”了。拥有真才实学而隐居不仕的人中,洛河北岸有一个叫石生的,洛河南岸的那一位叫温生。御史大夫乌公以节度使身份在河阳镇守的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个人才,于是就依照礼仪招募,将石生招入到幕府之中留用;没过几个月,又认为温生是个人才,于是就通过石生从中作媒介,以礼前去招募,又把温生招入幕府中安置下来。尽管东都确实有很多真才实学之士,但是如果早晨来选取一个人,就这样把其中更好的人带走;晚上到那里去挑选一个,然后就把其中更优秀的那个人带走了。这样一来,从东都留守、河南尹起,直到各部门的主管,连同我们洛阳、河南两县的官吏,如果政务上遇到难以通达的问题,以及处理事务上遇到疑难问题,又到哪里找人咨询商讨并去妥善解决问题呢?那些辞官回乡闲居里巷的士大夫们,和谁一起娱乐郊游呢?年轻的后辈晚生,又到哪里去考究德行的高低和请教学业呢?东来西往路过这里的洛阳官员,也无法依礼到他们的家中去拜访了。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是:“御史大夫乌公一到洛阳镇守,那么洛阳贤士的家中就没有人了。”难道不也可以这样说吗?

【原文】

夫南面而听天下①,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②,不能自引去③,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

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④,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释】

①南面:此处指皇帝。

②縻(mí):系住,羁留。兹:这里。

③引去:引退,辞去。

④留守相公:指东都留守郑馀庆。相公:指宰相。四韵:旧体诗一般为隔句押韵,四韵为八句。

【译文】

皇上处理天下大事,他所能委以重任而且可以依靠其能力的人,只有宰相和将军而已。宰相为皇帝搜罗人才用于朝廷理政,将军为皇帝选拔文才武将,到幕府中以备国家任用,这样一来,要使国家内外不安宁,那是不可能的了。我被羁留在这里任职,不能自己引退而去,想依赖石、温二位处士的关照安度晚年。现在,二位都被有权力的人抢先带走了,这又怎能不使我耿耿于怀呢?

温生前往军营就职以后,能拜在乌公军门之下,那正是我前面所说的,成为天下值得祝贺之事;而后面我所说的,是我私下里对选尽人才这等事情的抱怨罢了。

东都留守相公朱馀庆更先写成一首四韵诗来赞美此事,我便推敲他的诗意而写了这篇序文。

【赏析】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石处士和温处士都隐居在洛阳一带,韩愈和他们都是关系密切的好友。石处士因大义而被征召,温处士同样被选拔出仕。这篇文章就是韩愈为温处士出仕而写的。虽然与《送石处士序》为姊妹篇,但是文章立意和构思却大为迥异。

本文开篇便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这个新奇的比喻,赞扬了乌大夫慧眼识贤、善于荐拔人才的美德;接着又用“私怨于尽取”反衬乌大夫“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难得可贵,看似报“怨”实为称颂,这样的笔法,其实远比正面直接称赞更为有力。

因为文章的中心在于乌公之取士,所以必须推开一步,进而阐明了求治与得人的密切关系。乌公能够“唯贤是举”,这正是为国求治之举。如此颂扬赞美,了无谄媚奉承之嫌,使文章更为朴实自然。

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温处士的贤能,但是先以石处士作为陪衬,赞美其才学深厚,卓尔不群。然后又从多个方面叙说温处士出仕后给东都带来的如同“良马”被选空般的“不良”影响,十分含蓄而巧妙地从反面衬托出他的过人才能,使整篇文章能够凌空翻越,不落俗套,从而进一步赞扬了温处士出众的才能和乌大夫善于识人、用人的德行,表达了作者为朝廷能够广泛得到人才而欣慰,流露出一种送别朋友远行时淡淡的感伤之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4/373502.html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的相关文章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清楚,水浒好汉们几乎人人有绰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为众多有特色的英雄以及有趣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当然,梁山中有很多能力突出的人,比如神机妙算的吴用以及打虎武松等好汉,但是相对应的,在梁山之中,其实还...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意思是:李白将要乘船远行离去,忽然听到传来的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

裴耀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二首

裴耀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二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耀卿(681年-7...

独孤损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旧唐书》中多有提及

独孤损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旧唐书》中多有提及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独孤损(?—905)...

《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注释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

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初衷是什么?

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初衷是什么?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首在《甄嬛传》上被甄嬛一舞惊鸿的配乐,其实是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曹植所做的《洛神赋》里面的句子。曹植着力描写的洛神是谁,他为创作《洛神赋》的初衷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

杜审言:他的性格不受人待见,但他的诗歌却受人喜爱

杜审言:他的性格不受人待见,但他的诗歌却受人喜爱

王勃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蕴含着四海之内皆朋友的豁达之情,王勃送别的友人便是杜审言。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审言的故事吧。提及杜审言,想到的自然是他的孙儿杜甫,诗圣诗史的美誉在唐朝诗词中熠熠生辉,自是掩盖了他本身的光华,他光芒虽小经久不息,却也令人难以忽视。他出身于世代书香世家,钟鸣鼎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