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苏轼喝醉之后写下的千古名篇,为何会吓到地方官?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5-05)160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苏轼酒后写下了一首《临江仙》,吓得徐君猷以为苏东坡“畏罪潜逃”,马上带着人风风火火地赶到临皋亭,结果发现苏轼还在睡大觉。那么苏轼喝醉之后写下的千古名篇,为何会吓到地方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北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白话翻译:

夜晚去饮酒,醉了醒,醒了又醉,等到归家之时,已经过了三更天。门房里传来书童熟睡的鼾声,怎么敲门,他都不理我,于是我步行到长江边上,去听滔滔东流的水声。

人生更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人生,并不属于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呢?此时残夜将尽,水面无波,真想乘一艘小船从这个地方消失,去大江大海里度过余生。

苏轼还未出川之时,就已经与佛道结缘了。他十九岁赴京应试,途经黾池的时候写下了《和子由黾池怀旧》,从中已经能看出他的“少年老成”了。

自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投入大牢,差一点丢掉性命,从此以后,他的避世念头就更重了。

苏轼喝醉之后写下的千古名篇,为何会吓到地方官?

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春,苏轼和儿子先行到达黄州。在按照惯例向当地的知府“报到”以后,父子二人就搬到了当地的定惠寺里居住。

因为犯了事,亲戚朋友为了避嫌,也不和苏轼通书信了。他自己也“羞于见人”,于是除了吃饭,或者去城南的安国寺洗澡,别的时间他都是昼伏夜出。

也就是说,苏轼往往都是白天关起门来睡大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独自一人跑出去散步、赏月。这样的枯燥的生活维持到了当年夏天,弟弟苏辙把他的家眷全部送到黄州为止。

在苏轼的妻儿来到黄州之前,他曾经给好友曾章惇写信坦承自己当时遇到的困难。他在信中说,黄州当地的“鱼稻薪炭颇贱”,很适合穷人生活,但是这也只足够他一个人吃饭而已。

苏轼从前在朝中当官的时候,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外加上一份生活物资补贴。获罪被贬到黄州之后,薪水就停发了,全靠补贴过活。

再加上苏轼从前很爱享受,从来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所以他并没有多少积蓄。他估算着如果妻子、儿女全都搬过来以后,他的存款也就只够一家人吃一年了。

因为这个原因,苏轼后来才会跑到黄州东南的山上去开垦荒地,过上自耕自食的日子。当时他居处的房子,是旧友向上级求来的。

苏轼开垦的那一块荒地,也是昔日的老部下送给他的。妻儿没到黄州之前,他经常到处去参观寺庙和别人家的园林。

另外,苏轼还经常到江边捡石子“打水漂”,或者与渔夫打成一片,或者在街上缠着不相识的人讲“鬼故事”。但是妻儿来到黄州后,苏轼就得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为吃饭发愁了。

总的来说,在黄州生活的那几年里,苏轼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感觉到心头很压抑,过得并不快乐。心情不好,想借酒消愁的时候都害怕喝醉了“说胡话”,被人抓住把柄。

本来缺钱贴补家用,城中的文人邀请苏轼去题字赚点“润笔费”,他都不敢。他就怕自己前脚写下什么,后脚就被人拿去“作注”,再罗织一个罪名。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的那一个晚上,苏轼刚好和朋友一起泛舟江上,大家开开心心地饮酒作乐,想必还谈了不少关于人生的感悟。

因为谈话非常投机,舍不得回家。所以酒醉了又被江风吹醒,醒过来又继续喝。看着江上的明月,再想到现实人生,苏轼乘着酒兴,难免会想起前代诗人的名句。

譬如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譬如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苏轼喝醉之后写下的千古名篇,为何会吓到地方官?

总之,前辈诗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和“扁舟”干上了。想要忘记、抛却人间的烦忧,坐着小舟,去江海上自由航行。

于是苏轼受到启发,写下了“小舟从此近,江海寄余生”,但他也只是想想罢了。因为李白和李商隐说要乘“扁舟”去“江湖”,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们从来没有抛妻弃子,离家出走过。

苏轼同样也只是嘴上说说,他一生与佛道有缘,喜欢与寺院的僧人往来;他也炼过金丹,打过坐,但是从来没有一次真的出家当和尚。

本来苏轼这首词只是随性一写,写完了往桌子上一扔,然后就去睡大觉了。可是没想到他还没睡醒,知州徐君猷就杀到了他的家里,来看他有没有逃跑!

夜半三更,苏轼在自己的居所里写了一首词,知州在官邸里面居然能马上知晓。可见当时苏轼的家里,必定潜藏着知州的“眼线”。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知,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一直受到官府的监视,颇不自由。在这种监视之下生活,对于一个性格外向,好交朋友的人来说,真的是太难受了。

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子考虑,我想苏轼大概真的想一逃了之了吧。

结语

“长恨此生非所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句词表达了苏东坡对现实生活中争名逐利的厌倦,以及对自身陷入这种生活的困境而无法自拔的无奈。

因为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他还得为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们活着。

一个人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而一个家庭又是属于一个社会的。所以人一生下来,身上就承担了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佛家总是想着发动信徒,摆脱家庭、社会加诸于个人身上的责任,去追求自己梦中的极乐世界。

但是一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却很难放弃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毕竟六道轮回,天堂地狱这种东西,从来没有活人见过。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经过“乌台诗案”之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置于官府的监视之下,想喝酒都不敢喝得太醉,但是他的内心世界还是一如从前。

后来苏轼游览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首词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年的他和青年时代一样,仍在满怀豪情地歌颂三国时代那位,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少年英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5/376762.html

“苏轼喝醉之后写下的千古名篇,为何会吓到地方官?” 的相关文章

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遂作《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遂作《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在《明史》将相列传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巾帼英雄秋瑾所作的诗词,诗中的“...

西游记中的殷开山历史原型是谁?一生有何战绩?

西游记中的殷开山历史原型是谁?一生有何战绩?

熟悉《西游记》的人都清楚,唐僧的生母是当朝宰相殷峤之女,叫殷温娇。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殷温娇则是当朝宰相殷开山的掌上明珠,那殷开山就是唐僧的外公。若是唐僧的父母没有遇到刘洪,想来他们一家三口应该过的很幸福。那《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殷开山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殷开山不仅是《...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休璟(627年-7...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译文及注释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注释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炉火:唐代,...

水浒一书中有哪些角色颇为可惜?都能取代梁山一些好汉了

水浒一书中有哪些角色颇为可惜?都能取代梁山一些好汉了

即便是没有读过《水浒传》原著的人也应该听说过水泊梁山之上有一百单零八位梁山好汉,根据能力大小他们又被分为了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地煞好汉中虽然也有孙立、黄信、樊瑞这样的遗珠,但天罡中的好汉大部分还是要比地煞好汉强的,甚至可以说地煞中有一部分好汉就是用来凑数的。比如“九尾龟”陶宗旺这个角色在书中甚至...

吕不韦为什么要写下《吕氏春秋》?只是为了千古留名而已

吕不韦为什么要写下《吕氏春秋》?只是为了千古留名而已

对吕不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氏春秋是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幻,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简单介绍一下吕氏春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