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有多热呢?来看看这些诗就知道了
夏天,实在热得可以,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在古代,没有温度计,无法对气温进行量化。但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暑热的感受通过诗词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一斑。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诗仙李白通过《丁督护歌》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辛苦劳作的情景: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实在精当。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左拾遗贬官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诗中说: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诗圣杜甫,面对暑热可说是率真得有点放浪形骸了。他已经“束带发狂欲大叫”,一心想“安得赤脚踏层冰”,使读诗者也不禁感同身受了。
王维在《苦热行》中则写道: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诗人讲了种种苦热景象之后,竟然异想天开地“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他热得要到宇宙中去“凉快凉快”。
杨万里的《五月初二日苦熟》则说:
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
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上下东西与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
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
吾曹避暑自无处,飞蝇投吾求避暑。
吾不解飞且此住,飞蝇解飞不飞去。
杨先生够幽默的,自己想图个凉快,想飞出这狭窄的船舱,但会飞的飞蝇却不想飞。大自然的热谁也逃不脱。
古诗中描写人体在苦热中的状态主要用流汗。宋代张来的“欲动身先汗如雨”(《劳歌》);唐代范灯“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六月》);宋代戴复古“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发泼”(《大热》)以及唐代司空曙的“啸风兼炽焰,挥汗讶成流”(《苦流》)。瞧,汗都被描绘成“雨”、“泼”、“浆”、“流”。
看来古代的暑期实在是不好过,甚至宋代范成大竟写出“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秋前风雨顿凉》)。为了苦热快点过去,加速衰老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