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中上人寄茶》唐末诗僧齐己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茶性的深刻理解
齐己,唐朝著名的诗僧,他的诗风古雅,受到历代诗人与诗评家的赞誉。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齐己所作的《谢中上人寄茶》吧。
茶,生于草木间,汲取天地之灵气。对于喜爱饮茶的人而言,每天都少不了它,四季皆有它的伴随。但,茶以谷雨前更好,所以又有“谷前茶”的说法。于是,谷雨时节,沏一壶细如雀舌的谷雨茶,染满身清香,伴着轻音雅乐,顿觉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皆散去。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茶,顾名思义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谷雨茶,经过雨露的滋润,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营养丰富,茶叶鲜活,细嫩清香。喜爱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诸多诗句咏之。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更高成就。茶文化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唐代诗词中也不乏对茶文化的描述。
其中,齐己是著名的诗僧和茶人,共写有茶诗13首,是唐代禅宗茶道的著名代表人物。其中《与节供奉大德游京口寺留题》 云:“煮茶尝摘兴何极,直至残阳未欲回。”可知他是嗜茶成癖者。而《尝茶》中“味击诗魔乱,香搜睡思轻”是“咏茶功佳句”。《咏茶十二韵》则表现了茶与禅之间的关系。《谢中上人寄茶》最为著名,表现了诗人对茶性的深刻理解。
《谢中上人寄茶》
【唐代】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谷雨前后,山上的茶叶刚刚成熟,嫩绿的叶子稀少珍贵,不易采摘,往往天色已晚,茶叶也采不满一笼子。劳烦你不辞辛苦采茶,不远千里寄茶,我已经将这新茶煮了招待贵客。仔细想来,我与你又很久没见面了。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个爱茶人,而他的朋友也很了解他,及时地寄来了新茶,这份情意,最是难得。诗人收到友人寄来的新茶,有感于斯,作了此诗。
在中国的茶酒文化史上,以茶与酒馈送亲友是一个良好的传统。在赠送和收受的过程中,许多文人学士往往伴以诗文,因而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此诗即是一例。茶酒馈送亲友这一习俗传承至今,但伴以诗文的则少见了。或者因为少才显得作者著名和矜贵。
本诗作者齐己,本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佃农出身,出家后栖于衡岳东林。有《白莲集》十卷,是唐末、五代间的又一著名诗僧,与贯休齐名。
齐己出身贫寒,六岁的时候在寺庙一边放牛一边学习文化,作诗。成年后,齐己游历四海,走遍我国大山大川,一边积累素材一边作诗,许多佳作便是在游历的时候创作出来,逐渐名满天下。后来他出家为僧,成为我国历史上更具盛名的诗僧。
齐己作为一名诗人兼僧人,直接以佛门弟子的身份以禅入诗,以禅论诗,对唐宋诗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他认为诗禅是相通的,两者都是从外“象”参悟的,如“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中春感兴》),正是从“一气不言”的物理中悟得诗意,这与禅悟的机制是相同的。
他又认为,诗禅又都是一种直觉思维。如“禅玄无可示,诗妙有何评。”(《逢诗僧》)“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夜坐》)那么如何来求得这种直觉和灵感呢?
他还认为诗也有苦吟的作用,如“诗魔苦不利。”(《 *** 》),“诗在混茫前,难搜到极玄。有时还积思,度岁未终篇。”(《寄谢高先辈见寄》)一首诗想了一年还没有写好,这也真是属于苦吟了。
齐己诗风古雅,格调清和,钟爱吟咏,尤其擅长五律,意境幽远浑融、苍凉凄美、荒僻幽静,还具有清新明丽、省净准确、平易流利的语言特征,历代诗人赞美有加,口口相传,成为佳话。纪晓岚评价他“唐诗僧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