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十五从军征》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一个从军老兵的悲苦经历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3)200

《乐府诗集》辑录了五千多首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收录其中的《十五从军征》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喜欢唱歌,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总喜欢吆喝那么一嗓子。这些劳动人民在生活中随口吟唱的内容,贵在天真烂漫,贵在直抒胸臆,贵在反映民意。

后来统治者们发现,这些实在的情感表达反映着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就在我国的之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设立了 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乐府。

《十五从军征》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一个从军老兵的悲苦经历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 *** 叫它“歌诗”,魏晋时期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后来,宋代有个叫郭茂倩的人专门收集乐府歌词,并且编成了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著名的《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朝自武帝开始,直到东汉灭亡,或者对外征战,或者军阀混战,一直征战不休,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光是汉武帝征讨匈奴的战争,就多达十几次。东汉光是与南部和西南部少数民族的战争,先后就有40 多次。长年的征战,再加上天灾人祸,饿殍遍地,汉朝人口大幅度减少,兵源严重不足。所以实际上,统治者常常大大降低征兵的年龄,同时也大大向后延迟退役的年龄。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五从军征》就反映了一个从军老兵的悲苦经历,很值得人们同情。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十五从军征》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十五从军征》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一个从军老兵的悲苦经历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头两句直接控诉汉朝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黑暗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无限的痛苦。“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让回家,天底下有这样不公平的兵役制度吗?王侯将相的子孙有这样终其一生在前线流血流汗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汉末的兵役制度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接下来四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问得多么真挚热切,这是他六十五年来心中问过无数次的问题啊!尽管长时间地没有答案,却始终是照亮他暗淡途程的希望之光。“‘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顺着乡人的遥指,远处呈现的是荒坟垒垒。现实的答案是无情的,好比一桶冰水兜头泼在老兵身上,希望之光瞬间暗淡。

《十五从军征》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一个从军老兵的悲苦经历

接下来四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老兵回到家看到的景象:雉飞兔窜、野物丛生,一片荒芜,这一切,好比第二桶冰水兜头泼在老兵身上,希望之光彻底熄灭。在这两句里,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最后六句“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这六句用白描手法,叙述老兵回到家后忙着做饭的情景。老兵不是衣锦还乡,他依旧贫困,只能用野谷子粒做饭,用井台边的野葵叶煮汤。当汤和饭都熟了的时候,老兵想找个亲人来一起吃,却一个人都没找到,老兵甚是伤心,此刻也吃不下,走出家门口向东张望,看到的只是亲人的坟墓,他不禁老泪纵横,湿透衣襟。诗歌白描出的这几个画面没有繁枝缛节,直抵读者心灵,一个从军六十五年才得以回家却又无家可归的老兵形象跃然纸上。

本诗成功地运用了现实主义典型化的创作 *** ,以一个老兵的遭遇为例,揭露了长期战乱下,统治者以暴力推行超长服役制的残酷和不人道:它无视人性,剥夺了作为一个人所应亨有的劳动、天伦等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和权利。全诗没用一个“悲”字,也看不到直接的心理刻画,然而,从具体景物、事件和动作的叙写中,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老兵的孤寂和哀伤,并被这种感受深深地打动,激起了同情与悲愤的感情,从而显示出本诗巨大的艺术魅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2183.html

“《十五从军征》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一个从军老兵的悲苦经历” 的相关文章

李云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七位

李云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七位

李云,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原是沂水县都头,开酒店的“笑面虎”朱富的师父,有一身好本事,打斗起来三五十人近不得身。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九十七位,上应地察星,负责起造修缉房舍。因为眼珠是蓝色的,胡子和两鬓头发是红色的,所以人称“青眼虎”,看来他有外族血统。李逵去接老母上山时,被曹太公设计捉住。李云领人押...

施恩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

施恩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

施恩是小说《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金眼彪”,在小说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中首次出现,出场时是一个小管营,后来于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中跟随二龙山头领上梁山,司职步军将校,巡逻营步军头领。施恩跟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在打常熟时落水而死,死后追封:义节郎...

萧嵩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两首

萧嵩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两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嵩(?-749年)...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简介: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简介: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唯)《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

《八阵图》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译文及注释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