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秋下荆门》李白之一次离开蜀地时所作,道出心中真意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6)230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秋下荆门》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其伟大的形象一直都活跃在中国历史史册之中,时刻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梦想着“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李白的性子是洒脱的,或许正是因为他所具有着的这种不羁特质,使其诗歌才能与众不同,高蹈出尘,恍若“谪仙”落凡俗。他的壮观之处在于,常常可以寻觅到躲藏在生活淤泥中的美好,并且开怀大笑,为之放声高歌。

《秋下荆门》李白第一次离开蜀地时所作,道出心中真意

他是出色的歌唱家,却不是高明的仕途从业者,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或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切都是性情使然,有些事强求不得。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

本诗《秋下荆门》又作《初下荆门》,大约写成于李白之一次离开蜀地之时。年青时候的诗人“满目情怀都是诗”,因为胸中有抱负,脸上洋溢着自信,以为只要努力过,成功就会水到渠成。

可是多少事,从来就与想象迥然不同。它的结局是注定的,它的过程是坎坷的。年轻时候的“得即高歌失即休”,最终慢慢地会变成“今朝有酒今朝醉”(罗隐《自遣》)。岁月迟缓,江湖独流,人生如舟,且行且珍惜。

在之一句“霜落荆门江树空”中,起句源于自然而自然而然,上手“霜落”二字,照应题目里面那个明晃晃的“秋”字,秋霜落地,万物萧瑟,一切都仿佛长轴画卷缓缓展开,慢慢地呈现在人的眼前。刹那之间,尘世明亮。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位于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此时的荆门山为何显得这般空旷,只因秋霜降临,树叶经受不住寒冷侵袭,纷纷萎黄飘落。

这种完美的因果关系,被诗人慢慢地道来。在这里,季节成为所有的抒情节点,眼前的景色只是诗人中途所见,仅为一个妙手偶得的铺垫,主要还是在后面。那些至关重要的情绪,都是这样酝酿而成,如美酒甜蜜醉人。

《秋下荆门》李白第一次离开蜀地时所作,道出心中真意

“布帆无恙挂秋风”,诗人由描摹阔大无边的壮观景致,蓦地转向近身侧畔,顺着江水飞快前进的行舟。甚至并没有提起整体的船只,而仅仅专注于悬挂在桅杆上的那面“布帆”。船行水上,布帆无恙,可谓一帆风顺,同时也彰显出诗人心情舒爽,无限畅达。

此处,“布帆无恙”是一个典故,事见载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排调》中:“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颿,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牋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颿无恙。’”后遂以“布帆无恙”为旅途平安之意。

太白真妙手也,总是在寻常字词里得意非凡,单单活生生的一个“挂”字,就能够巧妙地绘出无法显示于人前的风之面貌,明明是布帆借秋风而快速行进,他偏偏要别出心裁以布帆来画秋风。秋风因此一“挂”而形象树立突出,尤其逼真而生动。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这两句有照应诗题之意,也算是一个标准答案。诗人为什么要“秋下荆门”而去呢?原来,出这趟远门,诗人并非为了去吃什么著名的鲈鱼脍,只是因为他喜爱游山玩水。如此理由,大有陶元亮“性本爱丘山”的特质,如今方才“复得返自然”,当然快活非凡。

《秋下荆门》李白第一次离开蜀地时所作,道出心中真意

昔有诗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而动思乡情,想念故里吴中菰菜羹、鲈鱼脍,对人叹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不辞而别,乘船回归。这番行为,端的洒脱不羁,想来当然惹得太白羡慕不已吧。

也许正是如此,诗人才需要更加超越前贤,更要寻找一个好的“借口”。于是对人解释“自爱名山”,所以才会“入剡中”。“剡中”是个好地方,名山胜水无数,闻名后世的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雪夜访戴逵的逸事,就发生在这里。

对于最后一句,有人以为诗人有求仕之意,所以才会在第三句里反向运用张翰之事迹,以此说明诗人不会像张翰那样见机而退,反而会积极上进,突出“自爱名山”,想要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从而“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个比较有意思,姑且录之。

此诗用典极多,但却像人所评论“不为用典,是为高境”,就是说让人感觉不出诗句刻意引用典故,随意驱使,自在如意。诗人纳情入景中,内在一点欲求,一点心思,尽显笔端。如此造化,用意微妙,宛转幽邃,耐人咀嚼回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2735.html

“《秋下荆门》李白之一次离开蜀地时所作,道出心中真意” 的相关文章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郭正一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郭正一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正一,字不详,定州...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衮(729—783...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

鲍照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鲍照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鲍照,字明远,南宋朝时期文学家,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北周庾信齐名,二人合称“鲍庾” ,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鲍照的故事吧。杜甫曾盛赞李白诗作“俊逸鲍参军”,这鲍参军,即鲍照,唐人为避武后讳也称鲍昭,他的诗风是如何俊逸,先看一首感受一下:诸君莫叹贫,富...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薛金莲为《薛丁山征西》当中的人物,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薛金莲为《薛丁山征西》当中的人物,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薛金莲为说史演义《薛丁山征西》当中的人物,薛仁贵与柳金花之女,曾闯宫救父,参与西征,后因不服嫂子樊梨花挂帅,被樊梨花责打八十军棍,在樊梨花感化下,薛金莲终于认识了自己错误,姑嫂同心击败了西凉。后与窦一虎共同镇守锁阳城,薛家满门遇害后,曾助侄子薛刚复唐,最终为调停薛刚、薛强兄弟的争执,不幸累死。下面历...

在《说岳全传》中,宋孝宗为何会将张信晋升为镇国公??

在《说岳全传》中,宋孝宗为何会将张信晋升为镇国公??

在《说岳全传》中,张信是配合岳家军抵御金军的主要统帅之一,也是岳飞的儿女亲家之一。岳家军进驻朱仙镇时,张信奉命率领五万兵马前去助阵,从此与岳飞并肩作战,成了抵御金军的四大统帅之一。在朱仙镇的决战中,张信亲自率部冲锋,大破金军的左长蛇阵,立下大功。宋孝宗继位后,张信向天子进言,铲除奸臣、为忠良平反,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