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夜雪》白居易所作咏物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8)190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夜雪》吧。

没有爱的日子里渴望着爱,没有雪的岁月里,只好读一首与雪有关的诗。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夜雪》,虽然短小,却十分精悍,意味深长,非常值得欣赏。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本诗是一首明面上的咏物诗,吟咏《夜雪》之时,诗人外部和内在的种种感知。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45岁诗人白居易,正该官场一帆风顺的地步。当时京城却发生一件大事,当朝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上书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擅越职守,最终贬为江州司马。寂冷深夜,窗外积雪,诗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夜雪》白居易所作咏物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首句“已讶衾枕冷”,写气温之冷。衾枕指被子和枕头。诗人已经非常惊讶,原本热乎暖和的被子和枕头,慢慢地变得寒冷起来。这种感觉是非常敏锐的,也符合诗人敏感的性情,可是也只能保持着这种诧异的神态,拿不出解决问题的 *** 。

此时此刻,诗人仍然是处于一种比较迷糊的状态,还没有搞清楚眼前所遭遇到的改变。固然,句中有着“已讶”二字,点明了某种可能。或许,早已知晓;然而,故作糊涂。是人生的姿态?是人生的悲哀?难得糊涂!

在这里,有许多背景被诗人故意隐藏起来,需要读者自己细心体会。“已”字自然暗示着曾经所想象的一切过往,而“讶”字则昭示着内心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困惑和无奈。诗人对“冷”的感受,是逐渐增加到某个程度,然后才突然有感觉。

次句“复见窗户明”,写夜色之明。“复”是又或再,是繁复,是重新。或许都有可能,把一件事情给整得更加复杂化。诗人又一次看见窗户变得明亮起来。他什么曾经看到过?他曾经经历过什么?想象使简单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说前面的“冷”是“冷暖自知”的话,那么此处之“明”则就像窗户上的一层纸,无情地被人撕烂和捅破掉了。这个破坏者或揭露者是哪个?或者是他人,来自无情的对手;或者是自己,源于世事的经历。有些事就像溃烂的脓疱,不如早点让它破皮把脓水流出。

这一句和之一句有所关联,而且关系很深很厚;已经感知到的“冷”和此处看见的“明”,仿佛清晰,实际上仍旧朦胧。气温之寒冷是为何?夜色之明亮又是为何?现在是没有任何像模像样的答案的,只能任凭揣测。

《夜雪》白居易所作咏物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句“夜深知雪重”,写夜雪之多。重,雪下的大,雪下得厚,大而厚故重。因为“衾枕冷”,因为“窗户明”,所以诗人方大胆忖度是“雪重”。原来,诗人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个人现在身处的困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缘由,他其实都是一清二楚的。

诗人是不可能出去的,他破不开这个局面。所以,有必要再次交代一下曾经模糊的背景,想要让它变得清晰一点。但是这个清晰只是相对的,它依旧保持着遮蔽状态。所以诗人才在此句开头说“夜深”,一个显得复杂而繁琐的背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眼睛是没有作用的。虽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尾随在“夜深”后面的,便是意味深长的一个“知”字,似乎全知,但却未知,实际唯有感知。无法身临其境,无法张目观望,所以只好用心感知。与盲人摸象何等相似?诗人感受到了“雪”的重量,其重也乃知雪下之大之厚。这种感知上的推测来自于前面的“冷”和“明”,不矛盾,不突然,顺理成章。

尾句“时闻折竹声”,写夜雪之重。夜深人静时分,耳畔不断地可以听见窗外传来的声响,那是竹枝无法抵抗厚雪施加的重压而折毁。既然“夜深”,眼睛当然没法指望,只能靠耳朵听“闻”,去探究周边某些情况。

这句完全承接上句而来,把前面所说的某种生命之中难以承受之“重”,在这里用具体的自然现象给清清楚楚地表达传递出来。诗人没有办法讲解得通透,只有打马虎眼,借物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竹被折断来自于雪这个外部因素,心灵受到压迫也是源起于人为,这是两者相似的地方。

一个寻常的“时闻”二字,十分明白地指出:这种伤害是长期的,是没有间断的。我们可以浅显地理解,诗人只是描写着自然景象,就是雪压断了竹子而已。可是这个说法,恐怕连诗人自己都难以相信。

《夜雪》白居易所作咏物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身处深夜,视觉受到诸多限制,有很多场景无法尽情展示。但他没有陷入这种环境困扰,而是依次通过触(冷)、视(明)、感(知)、听(闻)四个层面进行叙写,去巧妙借助烘托手段,结合自身的真情实感,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一场夜雪盛景。

白居易的乐府长歌写得当然是荡气回肠,令人赞叹不已。但是其另有许多小诗,读来却清新淡雅,不假雕饰,别具风格。比如这首《夜雪》诗,初读时分,觉得浅显易懂,语言直白,然而再三品味,却觉得诗意盎然,韵味悠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3052.html

“《夜雪》白居易所作咏物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的相关文章

王定六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四位

王定六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四位

王定六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活闪婆,建康府人氏,在扬子江边开酒店为生。他非常倾慕梁山,后因结识张顺,便投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四位,上应地劣星,担任北山酒店掌店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宣州,追封义节郎。活闪,也叫霍闪,在江淮一代是闪电的意思,(在陕西北部内蒙河套一带也有类似叫法,意为闪过...

龚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八位

龚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龚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龚旺,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有虎斑和虎头纹身,外号“花项虎”,在马上会使飞枪。原来是东...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714年...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梁元帝萧绎有哪些文学成就?一首《春日》诗处处写春

梁元帝萧绎有哪些文学成就?一首《春日》诗处处写春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才子皇帝,著名的有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南北朝时期也有一位才子皇帝,多才多艺的他实际上也是葬送南梁的主要责任人,他就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朝梁国的第六位皇帝——梁元帝萧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绎不仅是出生于帝王之家,也是出生于文学世家,其文才十分...

韩休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韩休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休(673年-74...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