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渊盖苏文唐太宗之间有何渊源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09-08)220

渊盖苏文唐太宗

渊盖苏文唐太宗的故事你了解多少?说到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大部分人应该都只记得他明智,知道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甚至是军事家。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有认怂的时候。而让唐太宗都觉得可怕的人就是渊盖苏文了。渊盖苏文又被称作渊盖金,历史上关于整个人物最多的评价就是军事上的绝对独裁者。

渊盖苏文唐太宗之间有何渊源

渊盖苏文剧照

虽然在渊盖苏文的独裁暴政下高句丽最终走向了灭亡,但是在渊盖苏文前期政治生涯中,还是打过不少胜仗的,渊盖苏文一开始就是统一自己的国家,把反对自己的人都消灭完以后才开始慢慢走出国门开始侵略,最开始唐朝想灭掉高句丽也是被渊盖苏文给抵挡住了。并且唐太宗还在渊盖苏文手下吃过败仗。

历史上有关于渊盖苏文唐太宗的相关事情,其实也是被后人经常拿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据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被渊盖苏文大败,而且还哭着退回自己的领地,这个时候的唐太宗甚至都开始怀念魏征,认为如果魏征在自己的处境就不会那么难堪了,而且这一事件的发生还使得唐太宗下旨重新修了魏征的墓。

史上有记载渊盖苏文唐太宗这一战,渊盖苏文大概消灭了唐军三十万余人,这也难怪唐太宗会如此的悲伤难过了。而且还有传闻经历过渊盖苏文的事情后,唐太宗都开始认为自己会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从此间也是可以看出渊盖苏文确实是非常有实力的。

渊盖苏文是谁

渊盖苏文是谁?渊盖苏文姓渊,又叫做渊盖金,是我国唐朝高句丽东部的独裁铁腕将军。据记载:他的形体高大魁梧,面容秀美,气势磅礴;平日对自己的衣着非常的讲究,而且每次都要佩戴金饰和五把刀;旁人很害怕他,在路上看到他都会绕道,不敢正视他。

渊盖苏文唐太宗之间有何渊源

渊盖苏文剧照

渊氏家族是高句丽族里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名为渊太祚,在高句丽东部位居大对卢(与中原宰相的地位相当)高职,父亲去世后,渊盖苏文继承了父职,成为高句丽族的大对卢,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军政大权,威胁着高句丽族统治者的地位。642年,渊盖苏文在宴会上弑杀荣留王及朝廷大臣,立荣留王的侄子为王。但实际上,渊盖苏文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大权,大王成为他的傀儡。

在渊盖苏文掌权期间,高句丽族与唐朝的矛盾很尖锐,唐太宗曾三次带领军队攻打高句丽族,渊盖苏文带领族人进行顽强抵抗,多次击退唐军,挽救了高句丽族,因而,渊盖苏文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但是,渊盖苏文在统治期间,实行强硬的军事独裁政策,高度集中政权,使族人长期受到压迫,这也是高句丽族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666年,渊盖苏文逝世,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政权,高句丽族发生内斗。长子渊男生最后投靠唐朝,并帮助唐攻打高句丽族。高句丽族由于长期的饥荒和内斗,军事实力不断下降,难以抵抗唐的攻打。668年,高句丽族被唐和新罗联合消灭。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盖苏文又叫渊盖金,他的父亲叫做渊太祚,是高句丽族的大对卢,其地位相当于唐朝的宰相。渊盖苏文在其父亲去世后,顺利的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高句丽族的大对卢。当时的高句丽族是朝鲜三国时期的强国之一,跟中原经常发生战争。渊盖苏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将军,他在位期间实行非常强硬的独裁政治。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渊盖苏文唐太宗之间有何渊源

盖苏文剧照

盖苏文在高句丽族担任大对卢,掌握着国家的军事大权,对当朝的统治者造成很大的威胁。高句丽的荣留王想设宴杀害盖苏文,盖苏文得知荣留王的计划后,把荣留王及其身边的朝廷大臣都杀害掉,并且称自己为“大漠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为高藏王,成为他的傀儡。盖苏文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国政兵权,开始他的铁腕统治。

高句丽族当时是属于唐的附属国,但盖苏文联合百济族开展造反战争。644年,唐太宗率兵攻打高句丽族,但是遇上河水上涨,不得不撤军,这时的盖苏文想向唐朝示好,但是遭到唐朝的拒绝。645年,唐太宗再次发起攻打高句丽族的战争,在盖苏文的顽强抵抗下,唐军难以攻打下高句丽。在661年至666年,唐高宗多次率军攻打高句丽族,但是都无功而返。盖苏文在抵御唐军的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盖苏文实行的独裁统治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高句丽族的后世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对渊盖苏文的评价

对渊盖苏文的评价是什么?渊盖苏文是朝鲜三国时期高句丽族著名的铁腕将军。他的父亲叫做渊太祚,在高句丽族担任大对卢的职位,即相当于唐朝时期的宰相,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大部分统治权。渊盖苏文在其父亲去世后,自然而然的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高句丽族的大对卢。渊盖苏文在抵御唐攻打高句丽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很对人认为渊盖苏文弑君夺位致使高句丽族走向衰落。

渊盖苏文唐太宗之间有何渊源

渊盖苏文

642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要设宴杀害他,所以,渊盖苏文先下手弑杀荣留王及其身边的忠臣,并立荣留王的侄子为高藏王,高藏王形同虚设,掌握大权朝廷大权的仍是渊盖苏文。渊盖苏文摄政后,在高句丽族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使得高句丽族人们生活得痛苦不堪,很多人认为渊盖苏文的极端统治手段是致使高句丽族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渊盖苏文在高句丽族实现独裁统治,不得人心,但是他带领着高句丽族多次的抵抗唐军的攻打,保卫高句丽族。644年至645年间,唐太宗曾率兵攻打高句丽族,在渊盖苏文的领导下,高句丽族取的了战争的胜利。此后661年至666年,渊盖苏文还多次带领高句丽族人民顽强的抵抗唐军,获得多次的胜利。无容置疑,渊盖苏文在保卫高句丽族这一方面,是个值得敬重的英雄,他为高句丽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介绍的就是对渊盖苏文的评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9/398424.html

“渊盖苏文唐太宗之间有何渊源” 的相关文章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大家都知道清朝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皇帝,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实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皇帝“保庆帝”。很多人估计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当然历史对其的纪录也非常的少。身为一代皇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位保庆帝。“保庆帝”...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1127年,金朝一路高歌勇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帝被俘走,除二帝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带走,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后朝的警钟...

王玄策是什么人?单骑平印度,盛唐帝国的荣耀

王玄策是什么人?单骑平印度,盛唐帝国的荣耀

王玄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中国历史上,五千年来名将如云,智将如雨。但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不显的人却创造了后世网友最津津乐道的神话!唐时,中国的西南部也就是印度河流域的国家被称为天竺。公元647年,李世民派出使者王玄策前往天竺进行友好访问。而这个在唐史上默默无闻的人,连生卒年...

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交战,结果是怎么输的?

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交战,结果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仙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鼎盛的朝代,而唐朝之所以鼎盛,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无关系;在唐朝时期,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不仅攻灭了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等国,而且还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朝鲜人有“中华遗风”?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的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我们的近邻朝鲜,我们总是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这个曾经臣服天朝的藩邦今日虽然多有异心,但中朝之间文化上的血脉共同也总让我们感叹朝鲜人有“中华遗风”。如果寻根溯源来看,我们总会把一切聚焦到故事的开始,一场史诗性的迁...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道光将林则徐革除职务 英国人为何赞林则徐是中国好总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国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到广东广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由于钦差大臣林则徐早已严阵以待,英国军舰占不到便宜,便沿着海岸北上。那时候,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广东外,均防备松弛。所以英国...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