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典故之厉兵秣马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历史文化3年前 (2021-11-09)28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厉兵秣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历史典故之厉兵秣马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被郑国的烛之武说服,不再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盟,并留下将领杞子等三人驻守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如今真是天赐良机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现在由我们掌管,如果你现在派兵来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后,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反对,他劝秦穆公千万不要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而且如果秦军出兵,必会遭到晋国军队的截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根本听不进去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帅领兵出征,讨伐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的队伍之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说:“你们此去凶多吉少,晋军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截击你们,看来我得准备去崤替你收尸了。”

长途跋涉之后,秦军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正巧郑国的商人弦高途经滑国,得知秦军准备偷袭自己的国家后,他假称自己是郑穆公的派来接待秦军的使者。他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另一边,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火速报告了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见他们已经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准备做秦军的内应,便派皇武子跟杞子说:“很抱歉,没有能够好好地款待你们,现在贵国的军队来了,你们可以回去自己的国家了。”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便匆匆逃走了。

历史典故之厉兵秣马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偷袭了,怏怏地说:“如今内应已经没有了,讨伐郑国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看还是回去吧。”于是,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崤地时,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得知讨伐郑国无果,而且还被晋国全歼,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骞叔的劝告。

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成就一番理想,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完善、充足的准备必将归于失败。“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更好注解。无论在什么领域,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对准备,当你自觉时,它成全你;当你不自觉时,它毁掉你。也许你正准备扬帆启程,锋芒初露;也许你经历重重,继往开来;也许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一切都不应该拒绝,但要问自己一句:“准备好了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11/409181.html

“历史典故之厉兵秣马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

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表是汉景帝儿子刘余之后(刘备是汉景帝儿子刘胜之后),是当时的“八俊”之一,不但人长得帅,而且学问很好。黄巾之乱之后,刘表依靠自己的名声才华被何进和董卓看重,被授予荆州刺史,而此时的荆州刺史却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为?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为?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李峤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李峤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

揭秘:古代官员秘书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

揭秘:古代官员秘书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

揭秘:古代官员秘书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秘书在我国古代,作为掌管政府重要文件、负责传达政府决定的职位,其在整个官员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故而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因为考虑到了秘书官员的重要地位,对其选拔的方式也是在不断地完善的。但总的来说,一种职位在其演化...

古代官员很早就要上朝了 他们住哪里又是在哪里办公

古代官员很早就要上朝了 他们住哪里又是在哪里办公

还不了解:古代官员上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官员是如何解决上早朝时的住行问题的?早朝后又在哪办公呢?早朝是古代皇帝召集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的议会,在古代凡是能参与早朝的人都属于官职级别比较高,权力比较大的国家高官,但是实际上早朝却让这些人十分发愁,这主要就在于上...

潘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为何会被夷三族?

潘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为何会被夷三族?

潘安,又称潘岳,字安仁,出生于今河南巩义,西晋著名文学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古代花样美男的代称,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金谷二十四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年时随父宦游多地。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

李隆基登基后,在文化、科技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举措?

李隆基登基后,在文化、科技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举措?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注意拨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