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童年是怎样的 对其之后创作有何影响
马克吐温的童年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艰苦的,漂泊的,但正是由于他这样的童年经历,早就了他日后诙谐的性格和作品创作的源泉。
童年的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出生于1835年11月30日,当时他的家乡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他的父亲名叫约翰·克莱门斯,是一位乡村律师,收入并不客观,因此家中的条件也捉衿见肘。马克·吐温的家 *** 有七个孩子,他在家中排行老六。
在马克·吐温还不到四岁的时候,他就和家人一起迁居到了密苏里州汉尼拔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口城市。既然是港口城市,当然每天都可以见到大海,这让马克·吐温对大海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也成为了他日后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的灵感。
在马克·吐温所在的那个城市,当时是属于南方联邦的奴隶州,因此马克·吐温对奴隶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在他的作品中,解放奴隶成为了主题之一。
在马克·吐温还不到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患有肺炎而去世。由于父亲的亡故,使马克·吐温原本经济拮据的家中一下子变得更加一贫如洗了。因此,才年仅十一岁的马克·吐温,就开始到附近的印刷所去当学童。学童并非是他的主要工作,在印刷所完成了当天的报刊印刷之后,马克·吐温还要到街上去兜售当天的报纸,因此他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报童。后来,他还先后从事过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
马克·吐温的童年给他造成了不幸,同时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他从事的报社,印刷社等工作,也引导他逐渐进入了文字工作的范畴。
马克吐温的母亲
马克·吐温的母亲名叫詹妮·兰普顿?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名为《我的母亲》,内容正是回忆她母亲生平事迹的。
马克吐温的照片
根据马克·吐温自己的回忆称,他的母亲从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身患重病,但是她一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乐观的情绪,仿佛不知道自己是个病人一样。因此,她在被确诊为病人之后,又整整活了四十多年,直到88岁才去世。
马克·吐温的母亲是一个有着热心肠的人,据说有一次,邻居告诉他,有一个人因为马驹受惊而从马车上掉了下来,马克·吐温的母亲却问道,那只马驹没什么事吧?这并不是说明她对于那个人不关心,而是在他母亲的眼里,牲畜和人同样重要。因此,她是一个极具爱心的人,她对于小动物,都是抱以同情和爱护的心态的,据说她曾经收留过19只流浪猫,养在自己家里。让马克·吐温曾一度以为,她爱猫甚于爱自己的孩子。还有一次,马克·吐温的母亲见到一个马车夫正在用皮鞭抽打他的马匹,于是她就冲上去夺下了那个马车夫的皮鞭,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通,直到说得他无地自容为止。
除了爱好动物,马克·吐温的母亲还同样对人抱有强烈的同情心。有一次,马克·吐温的家里买进了一个奴隶,是一个名为桑迪的小男孩。桑迪十分喜欢唱歌,每天都独自一个人在马克·吐温家里唱。马克·吐温实在忍受不了, 就去告诉他的母亲,说桑迪已经唱了一个小时的歌了,能不能让他停下来。马克·吐温的母亲却说,不能这么做,他在唱歌,说明他的心情是欢乐的。如果他不唱歌了,沉默了,说不定是他正在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马克吐温黑色幽默
所谓的黑色幽默,即为绝望的嘲讽之意。因为黑色代表着死亡、绝望的意思,幽默即是一种嘲讽的态度。在文学形式上,就是以喜剧的形势来表现悲剧的故事。温黑色幽默是马克·吐温更具有特色的文学表现形式。
马克吐温的画像
《他是否还在人间》是马克·吐温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名为米勒的穷画家,忽然发现了一个规律,即画家的作品唯有等作者本人死去之后才会出名。于是他和他的朋友,自导自演了一出假死的闹剧。果不其然,在米勒假死之后,他的画作一下子变得畅销起来,但是米勒只能在隐姓埋名之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从这则故事中,马克·吐温用黑色幽默的形式,表达了艺术家的艰辛及其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同时也影射了变态扭曲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小说中,米勒的朋友卡尔将米勒的一幅画以2200法郎卖出,结果在投机商的几经转手之后,居然水涨船高,拍得了55万法郎。从这个地方,马克·吐温又揭示了艺术品市场被投机和炒作的商人把控的现状,揭露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社会现实。
在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之中,也同样使用了这样的黑色幽默的文学表现形式,将社会中丑恶、滑稽、扭曲、阴暗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将其放大,看上去有些荒诞不经,但实际上,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抨击。
马克吐温的作品
说起马克吐温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顽童流浪记》、《乞丐王子》、《乞丐公主》都是马克吐温的作品。马克吐温的作品充满了幽默感和趣味性,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的阅读需求。
马克吐温作品
1876年,马克吐温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正式出版,一出版便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虽然《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少年读物,但是它深受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主人公汤姆索亚居住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一个向往自由、渴望打破枯燥生活的小少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从故事的内容来看,虽然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是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圣彼得堡小镇就是美国当时的社会缩影。马克吐温通过描述主人公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来批判美国社会腐朽的教育制度和庸俗的社会风俗。
除此之外,马克吐温站在汤姆索亚的立场上,用轻松活泼地口吻,娓娓道出汤姆索亚对未来的向往。《汤姆索亚历险记》面世之后,被后人评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
马克吐温的作品大多折射出了社会的丑态,他想通过文学作品来警醒世人,不要被社会同化。马克吐温之所以能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与他丰富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
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马克吐温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他文学作品影响了很多代人。马克吐温的作品至今仍在多个国家流传。所以,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世人对马克吐温的评价。马克吐温是美国人,基于马克吐温对美国文学史作出的贡献突出,所以美国人民对马克吐温的评价非常高,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马克吐温
众所周知,美国历代总统中,林肯在美国人心中排名之一,既然美国人以“文学史上的林肯”来称赞马克吐温,足以见之马克吐温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分量。除此之外,海伦凯勒、威廉福克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都以中肯的文字表达出自己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威廉福克纳曾评价马克吐温说:“之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世人除了对马克吐温个人以及他的作品进行评价之外,还对马克吐温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剖析。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将创作基点放在了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随着马克吐温对社会现状认识的日益加深,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丑陋的一面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能看见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在探索美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他以辛辣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弊端。如果说早年间马克吐温的作品充满了幽默感,那么马克吐温中后期的作品,主要是以讽刺、辛辣的语言批判现实。
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
了解过马克吐温生平经历的读者都知道,马克吐温并不是他的真名。换句话说,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那么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马克吐温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当马克吐温下定决心从事写作时,便给自己起了“马克吐温”这一笔名。
马克吐温
说起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一般认为,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来源于水手术语。在水手术语中,马克吐温的意思就是“水深三英尺”。马克吐温曾经在密西西比河当过领航员,和他的同事们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们会说:“马克吐温”,即让马克吐温记录此时的水深。关于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
马克吐温做领航员时,他的船长名叫塞勒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所以偶尔会给报纸写一写自己在密西西比河航行的小故事,塞勒斯在报纸上发表作品时,笔名是马克吐温。
1858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关于预测的文章,塞勒斯预测新奥尔良市可能会被淹没。此时的马克吐温出自顽皮心理,便写了一篇尖酸讽刺的小品文来批判塞勒斯船长。塞勒斯船长深受打击,决定以后弃笔不写。
四年后,马克吐温得知老船长逝世的消息,他非常自责自己没有给老船长道歉。于是,马克吐温完成作品时,也将自己的笔名定为“马克吐温”,以此来表示自己对老船长的歉意。
马克吐温之死
通过相关资料得知,马克吐温之死是由于狭心症而引起的。马克吐温三个女儿陆续死亡,给马克吐温带来了很大的打击。1904年,马克吐温的妻子也在意大利去世,这让马克吐温更加难过。
马克吐温画像
而后,马克吐温的写作事业进入了最后阶段,因为身患狭心病,所以马克吐温到了晚年时,他的著作都是口授给秘书,而后由秘书整理完成。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病情加重,不久之后便去世了。
除此之外,关于马克吐温之死还有一则传奇的故事。根据记载得知,马克吐温生于1835年11月30日,有人说马克吐温出生时,恰好是哈雷彗星现世。而马克吐温在1910年4月21日去世时,哈雷彗星再次现世。
从马克吐温出生和死亡时间来看,哈雷彗星现世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更奇怪的是,马克吐温曾预言过自己的死亡。有人说,马克吐温曾经预言过,等到哈雷彗星再次来临时,自己也将去世。
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真实可信,但从故事本身来看,充满了传奇色彩。值得一提的是,马克吐温曾预言过自己弟弟的死亡。马克吐温曾在“宾夕法尼亚”号船上工作,锅炉爆炸事件发生之前,马克吐温将弟弟亨利安排在船上工作。
三个月之后,马克吐温梦见弟弟亨利死亡,不久之后,亨利因锅炉爆炸而死亡。当然,人们提及马克吐温预言亨利之死,也是为马克吐温语言预言死亡,添加了一些传奇性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