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李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宋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
李迪(971年-1047年),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今山东鄄城旧城)。北宋名臣、诗人。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任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人物生平
李迪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其家族先世居赵郡,后移居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山东鄄城)。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携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文学家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是公辅之才。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中进士甲科,状元及第。考中状元后,李迪被授职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后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任三司盐铁判官。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进行泰山封禅时,李迪又任兖州通判。因解送开封府进士失当,被贬为海州监税。又改任右司谏,起任郓州知州。后获召入朝,奉命纠察刑狱案件。升任起居舍人,安抚江州、淮州,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之职任三司盐铁副使,升任知制诰。
真宗巡幸亳州时,李迪任留守判官。他素闻亳州盗贼横行,遂命李迪知亳州。任上,李迪明察暗访,探知盗贼的据点,派勇士将其捉拿,并斩首示众。李迪回京后,适逢河湟地区吐蕃首领李立遵等势力强盛,真宗忧虑关中形势,在长春殿召对李迪,将其升为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永兴军城中有许多游手好闲的人,常常作乱犯法,李迪上奏捉拿首领,将其送往朝廷。后调任陕西都转运使,入京任翰林学士。
李迪曾于假日回家省亲,忽然接到朝廷诏令问对于内东门。真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奏的每年朝廷收入和支出的数目给李迪看。这时每年都要发生虫灾和旱灾,真宗询问用什么办法来补救损失,李迪请求拿出内藏库所藏来资助国家急需,那么赋税征敛宽松,百姓不会感到烦劳。真宗说:朕打算让李士衡接替马元方,等李士衡到任后,朕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的财产没有内外之分,希望陛下下诏将金帛赐予三司,来显示陛下的恩德,又何必说借呢。真宗十分喜悦。李迪又说:陛下东封泰山时,下敕令所过之处不要砍伐树木清除道路,将驿舍或州治的官署作为行宫,仅仅派人修饰休息罢了。到巡幸汾州、亳州,土木劳役,超过往年百倍。如今虫旱之灾,大概是上天降下旨意警告陛下。真宗认为很正确。
李立遵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率军三万多人,准备侵宋。顿时边关谣言纷纷,形势吃紧,边帅曹玮疏请求增兵固防,但真宗反认为他害怕,准备派人替换他,将其斩首。李迪力陈曹玮有勇有谋,是忠臣良将,他日定能边关奏捷。真宗方才作罢。同年,曹玮于三都谷之战中大破李立遵部。
天禧二年(1018年),真宗立赵受益(改名赵祯,即宋仁宗)为皇太子后,寇准被奸臣丁谓诬陷罢相,真宗欲以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受。真宗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专权,排除异已,李迪被罢相,知郓州,几被迫害至死。史称此时朝中正人为之一空。
丁谓垮台后,王曾为相,李迪起为秘书监,知舒州。历任江宁府尹,兖州、青州知州,又任兵部侍郎、知河南府。李迪入京上朝时,太后在帘后对他说:你一直不想让我参预国事,恐怕是一种过失。如今我将天子抚养成人并登皇位,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对答说:臣下蒙受先帝的恩德,如今见天子聪明通达事理,臣不知道皇太后的大德,到了如此地步。太后也很高兴。李迪后以尚书左丞知河阳,升任工部尚书。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亲政的仁宗重召李迪为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不久,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景佑年间,李迪被吕夷简排挤陷害,罢为刑部尚书,知亳州,后又改任相州知州。不久后又任资政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留任京师。李迪素来厌恶吕夷简,于是上奏称吕夷简私交荆王赵元俨,曾经补任其门下的僧人惠清为守阙鉴义。吕夷简请求辩护,仁宗下诏对吕夷简加以审讯,都是李迪在中书所行之事,吕夷简因而没有参加斋祠。李迪之后被降为太常卿、知密州。又任刑部尚书、知徐州。李迪上奏自己所在之地邻近兖州,打算巡视州县顺便祭祠大山来为仁宗祈求丰年及皇子。仁宗对辅臣说:大臣应当替百姓访问疾苦,祈祷对李迪不适宜,不要让他前往。此后,李迪又改任户部尚书、知兖州,再加授资政殿大学士。
李元昊攻延州,宋军损失惨重,李迪自请戍边,仁宗不许,命李迪为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调知青州。次年,驻守本镇,请求告老回乡,以太子太傅致仕,归濮州。后来李迪之子李柬之为侍御史知杂事,侍奉李迪来到京师。仁宗多次派使者前来慰问,并想召见他,李迪以身体有病而辞谢。
庆历七年十月十日(1047年11月1日),李迪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七岁。仁宗追赠李迪为司空、侍中,谥号文定,并亲自题其墓碑为遗直之碑,又改其所葬的邓侯乡为遗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