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秋联诗揭露了林黛玉的悲剧无法避免
众所周知曹雪芹为《红楼梦》中的人物作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将各自命运,推进情节的重要伏笔融入进去,所以说书中贾家中秋联诗揭露了林黛玉的悲剧无法避免。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前一句为黛玉所作,后一句为湘云所作。
这两句除了写出中秋夜宴的热闹之外,也有两层意思。
一,争饼的“黄发”是指大人。饼代表的是名利。
刚才宴席上贾赦、贾政互相借笑话嘲讽和指责对方,兄弟就差阋墙。代表了荣国府内部的斗争和分裂。
同样,贾家对皇帝不忠不顺的本质,还是利益之争。
皇帝登基后对贾家不好,贾家便不忠不顺,皇帝待贾家更不好……恶性循环导致贾家的局面越来越差,最终矛盾彻底激化。
大人们争饼,代表了争权夺利的 *** ,所以用了“嘲”。
分瓜的“绿媛”指年轻的女儿,其实也指年轻人。
贾宝玉、贾兰、贾环的中秋诗,各自表明志向,代表荣国府未来的继承人之争。
而无论男孩子如何纷争,女儿注定要被当做联姻的牺牲品,身不由己的被嫁给各个合适的家族,以为家族弟兄们未来谋求更大的利益作出牺牲。
年轻人分瓜,还不确认未来命运悲喜,所以用了“笑”。
二,“争饼嘲黄发”,也要与当日端午节袭人与晴雯吵架,林黛玉说的“争粽子吃恼了”结合,预示钗黛之争背后是大人们的你争我夺。
“分瓜笑绿媛”又要回到之前的中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栊翠庵,妙玉请喝体己茶时拿给薛宝钗的“(分瓜bān)瓟斝”茶具。
“分瓜”字的本意就代表分利,影射攀权附贵的本质。
薛姨妈带着女儿薛宝钗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就是为了分利。反之林黛玉则毫无所求,对贾家有益无损。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上一句为史湘云所作,后一句为林黛玉所作。
这两句才是真正的史湘云和林黛玉的个人结局伏笔。
先说“寒塘渡鹤影”。
鹤在古代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仅次于凤凰被称“一品鸟”,高于其他鸟类。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史湘云自诩“是真名士自风流”。推崇“唯大英雄能本色”,呼应她的丈夫冯紫英。
鹤与雁一样,是感情忠贞的象征。
“寒塘渡鹤影”的重点,在于只有一只鹤形单影只。
根据史湘云的判词和[乐中悲]曲子,以及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内容结合,可知史湘云嫁给冯紫英后,夫妻男才女貌,琴瑟和鸣,感情极好。
史湘云为冯紫英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双麒麟送子、白首双星、头胎养了双生子),原本一生就应该幸福美满,抵消她幼年无父无母的悲苦。
奈何冯家卷入贾家抄家之祸,一同被抄家。冯紫英不久去世,史湘云则被迫像 *** 云儿一样,流落到了烟花巷。
“寒塘”代表史湘云[乐中悲]面临又一次孤苦无依的艰难处境。
冯紫英的父亲名叫冯唐,通“塘”,也证明冯家的悲剧源于冯唐的错误立场所导致。
“渡”代表度过。史湘云尽管遭难,却凭借她坚韧不拔,乐观积极的人生观挺了过去。最终结局还不错。
从《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咏红梅花得花字》“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来看,史湘云晚年与薛宝钗姐妹携手度过,应该得于两个儿子的结果不错。
当初薛宝钗帮助史湘云筹备螃蟹宴,贾母就借枕霞阁落水大难不死的故事,暗示史湘云必有后福。薛宝钗还是得了史湘云的帮助。
再说“冷月葬花魂”。
“花魂”,《葬花吟》中的“花魂、鸟魂”都是指黛玉。
“葬”代表了黛玉之死。
“月”是一语双关。肯定与林黛玉之死密切相关。
首先,月指中秋节。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了四出戏,第四出《离魂》出自《牡丹亭》,脂砚斋批语提示伏林黛玉之死。
《牡丹亭》对林黛玉极为重要。“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开启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也伏笔日后的悲剧。
贾赦八百两银子买的十七岁小妾嫣红,出自《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结合刘姥姥的茗玉 *** 十七岁去世的故事,林黛玉死在十七岁无疑。具体时间与杜丽娘一样在中秋之夜。
好巧不巧,晴雯也是中秋后就死,也印证了黛玉的死期。
晴雯死在十六岁,慧娘死在十八岁,林黛玉真正死的年纪就是茗玉 *** 的十七岁。茗玉者,借鉴自汤显祖的玉茗堂,《牡丹亭》为“玉茗堂四梦”之一。
杜丽娘是因相思而绝,死在中秋夜,也印证了林黛玉因相思泪尽而亡的结局。不存在上吊、沉湖的说法。
其实从《葬花吟》《题帕三绝》和《桃花行》《柳絮词》几首诗词来看,林黛玉死的时候已经不在贾家,而是与贾探春一同二女同嫁去了海外异国。
其次,月指帝王。
之前就讲过“双悬日月照乾坤”,是指太上皇与皇帝二皇并立的局面。
贾家就是忠于“残阳”的太上皇。被象征“月”的皇帝所忌惮,才被抄家。
林黛玉所作“凸碧堂、凹晶馆”,借山顶近天近月寓意居庙堂之高,影射伴君如伴虎。而退步凹晶馆,则处江湖之远,进退有度可保无虞。也暗示了曹雪芹借“月”影射皇帝的现实。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借昭君出塞故事,揭示黛玉像王昭君一样,被赐婚远嫁异国为王妃。与杏花签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重叠。
潇湘妃子是贾探春给林黛玉取得名号,恰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为王妃的典故。
以上如此巧合就肯定不是巧合。前文讲过很多,不多赘述。
林黛玉被迫远嫁异国,最终在他乡因思念贾宝玉而死。《题帕三绝·三》写得清楚。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彼时已经不在贾家,窗前竹非潇湘馆之竹,身边人也不是贾宝玉。最终泪尽而亡,呼应在《桃花行》所描述的梦醒之后。
造成林黛玉远嫁的根源,就相当于昭君出塞的皇帝赐婚。“冷月”也指皇帝的无情赐婚。
林黛玉判词图画中“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除了是林黛玉的谐音外,就是指“枯木”黛玉被“玉带”帝王围住不能脱身的悲剧结局。
玉带代表皇权,蟒袍玉带都是皇帝的恩赐。
林黛玉的判词,再结合“冷月葬花魂”,基本交代清楚她的死因、死状和死期,正是最终结局的重要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