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抗倭援朝兵败萨尔浒的明辽东经略杨镐生平 杨镐结局 杨镐子女

中国历史3年前 (2022-02-11)180

杨镐(?~1629),明末将领。字京甫,号凤筠,商丘(今河南商丘)人。他缺乏军事才能,又不能敢作敢当,而是勾结朝臣、弄权营私、讳败为胜。他指挥抗倭援朝的蔚山之战以失败告终,虚耗国力甚巨,大伤明朝元气;他指挥反击后金的萨尔浒之战又大败而归,从而彻底逆转了明清在辽东的攻守之势,从此明军在辽东就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了。

宦海沉浮、抗倭援朝

杨镐于万历八年(1580年)考中进士,被先后任命为南昌(今属江西)、蠡县(今属河北)二县的县令。后被调入朝廷,任职御史,不久因为过错贬官为大理(今属云南)评事。大理当时属荒远之地,杨镐从繁华的京都一下子来到这荒远之地,又是被贬官,心绪之差,可想而知。他此后老老实实做官,不敢再有差错。

杨镐在大理过了几年,由于政绩不错,被朝廷任命为山东参议,分守辽海道。在任山东参议期间,在一个寒冷的雪夜,杨镐曾经与大帅董一元一起夜度墨山,以奇兵突袭蒙古酋长炒花的军帐,斩杀、擒获了众多蒙古兵,还缴获了许多物资。因为此功,杨镐升为辽海道的副使。此后,杨镐競競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带领驻守的士兵一边训练,一边开垦荒田。他们所开垦的荒田达130多顷,一年下来,所产谷粟共计18000多石。杨镐的政绩上报朝廷,朝廷又提升他为参政。事见《明史杨镐列传》:尝偕大帅董一元雪夜度墨山,袭蒙古炒花帐,大获。进副使。垦荒田百三十余顷,岁积粟万八千余石。进参政。

16世纪末期,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年)决意入侵朝鲜。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贫农之子。最初叫木下藤吉郎。1568年改名为木下秀吉。因与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作战有功,1573年被封为近江国长滨城城主。之后改木下姓为羽柴(羽柴秀吉,取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姓中各一字)。后屡建战功。1586年受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先后经过纪州征伐、四国征伐和九州征伐,征服了西日本全境。1590年远征关东,包围小田原城并击败北条氏,使陆奥国的伊达政宗等东北诸大名皆归服,统一日本,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閤。1592年出兵朝鲜(文禄之役),遭到朝鲜各地义勇军和李舜臣的朝鲜水军的激烈抵抗,同时明朝也向朝鲜派出了援军,于是休战。不久后谈判破裂,1597年再度出兵朝鲜(庆长之役)。丰臣秀吉1598年8月18日于伏见城逝世。以武力统一日本全国后,开始了对外扩张,他乘朝鲜国内党争纷纭、内讧不断之机,决定率大军入侵朝鲜。当时,整个朝鲜武备松弛,统治者重文轻武,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三百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朝鲜与中国接壤,明朝获得日本将要入侵朝鲜的情报后,特意派使臣去询问朝鲜国王李昖:听说倭寇欲假道朝鲜侵略明朝,有这样的事吗?朝鲜国王竟一无所知。日本侵朝前一年,即万历十九年(1591)六月,日本特使曾通告朝鲜国王李昖:有意在明年春天假贵国道路进攻明朝,届时还请多多包涵与协助!这说明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意在明朝。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丰臣秀吉派出了可以说是日本当时最强盛的军队侵略朝鲜,共调动了50万军队,其中30万用于作战,15万人是先遣队。先遣队分为八个军,宇喜多秀冢为总司令官,小西行长率之一军,加藤清正率第二军,黑田长政率第三军,同时还有4万水军和700艘舰船。另外还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衫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正宗统帅的10万人马驻在名古屋作为预备队。日军在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只用了20天时间,相继攻占开城、王京(今韩国首尔,旧称汉城)、西京(今平壤)。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达6万人。朝鲜官吏弃地而逃,国王李昖仓皇放弃首都,先奔平壤,继而逃往鸭绿江边的义州。

抗倭援朝兵败萨尔浒的明辽东经略杨镐生平 杨镐结局 杨镐子女

李昖为了光复朝鲜,先后派了好几批使节来明朝求援,请求大明尽快出兵朝鲜。明廷认为:倭寇侵略朝鲜,其意实在中国,而明兵救朝鲜其实就是自救。如果再纵容倭寇侵吞朝鲜,一旦倭寇吞并朝鲜,必将攻打明朝,那时将会很被动,遂决定援朝抗倭。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兵两万出征,副总兵祖承训、游击王守官带大部队随后进入朝鲜。同年秋,以陈璘为总兵、李如松为副将的五万多大军赴朝抗日。第二年初,在明军的支援下,朝鲜一举收复西京、开城,直指京城,同时展开海陆两路反攻。朝鲜名将李舜臣李舜臣(1545~1597):李氏朝鲜爱国将领。字汝谐,京畿道开丰人。1545年生于汉城。1576年武科及第,曾任井邑县监等职。1591年任全罗道水军节度使,大力整备军备,并创制出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装甲战舰--龟船。1592年,壬辰战争爆发,他率水军多次击败日军。因战功卓著,升任忠清、全罗、尚庆三道水军统治使。1593年以后的和谈时期,被诬告入狱。1597年,日军再度入侵,他重新被启用。率水军与来援的明朝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多次重创日军。11月中旬,不幸在战斗中中弹牺牲。死后谥号忠武。著有《李忠武公全集》15卷。指挥的朝鲜水军,连创日军,掌握了制海权。日军处境十分狼狈,遂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被迫接受议和,但是,日本竟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南的大片领土。朝鲜国王李昖对此自然不同意,谈判处于僵局,一直拖延了三年,仍未能达成协议。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丰臣秀吉再次率军入侵朝鲜,东西两路并进,连占要塞。明朝调动了川、陕、浙、蓟、辽的陆军和福建、吴淞的水军共14万,再度增援朝鲜。朝廷命杨镐升职为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

有明一代,经略一职始自万历援朝之役,一般是由兵部侍郎出外担任。在万历援朝之役之一阶段里,担任经略的宋应昌只是起到了总理各种军中大小事务的作用,在军事指挥方面并没有多大决定权,军事方面的总指挥实际上由备倭总兵李如松担任。李如松有很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之一阶段的军事胜利与李如松的出色指挥是分不开的。万历援朝之役第二阶段中,从各地抽调的大部明军集结于朝鲜半岛,军中先后出现了三位备倭总兵:麻贵、李如梅和刘綎。这种多头指挥显然不利于展开统一的军事行动,因而明军指挥大权就完全落到了文人出身的经略杨镐身上。从此以后,明朝文官领导武将就成为一种常规,实质上近乎外行指挥内行,明朝与清军交战多次失败,自然也与此有着重大关系。

杨镐还没到朝鲜,就先上奏书陈述十件事,命令朝鲜官吏、百姓运输缴纳谷粟,以便得以增秩、授官、赎罪,以及乡吏奴丁免役。不久,又因为朝鲜君臣隐藏谷物等储蓄不饷明军,杨镐上表弹劾其罪。因此,对于杨镐,朝鲜上下无不怨恨。事见《明史杨镐列传》:镐未至,先奏陈十事。请令朝鲜官民输粟得增秩、授官、赎罪,及乡吏奴丁免役,大氐皆苟且之事。又以朝鲜君臣隐藏储蓄不饷军,劾奏其罪。由是朝鲜多怨。

蔚山战役、讳败为胜

开赴至朝鲜的之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总兵麻贵率17000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3000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3000人,屯兵全州;吴惟忠率4000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3000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明军的战略部署是上述各军据守本部要塞,待总督邢玠率领的4万大军一到,明军和朝鲜军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山之敌。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八月初,日军展开进攻。日军的攻势起初还是比较顺利的,左路军连克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000明军和3000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攻破南原后,付出很大伤亡代价的日军屠城一日。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朝鲜的王京汉城的屏障尽失,再一次濒临险境,朝鲜局势再度危若累卵。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占据南原、全州后,引兵进攻全罗、庆肖,准备会师后攻打汉城,一举拿下,气势极锐。朝鲜境内,在日军的铁蹄践踏后,千里萧条,日军劫掠也没得到多少财物,所以只是在全罗积攒粮食,以为久留之计。事见《明史杨镐列传》:当是时,倭将行长清正等已入据南原、全州,引兵犯全罗、应尚,逼王京,锐甚。赖沈惟敬就擒,乡导乃绝。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

不久,明朝的援军渐渐会集而来。九月,杨镐抵达王京。在杨镐的指挥下,九月六日,总兵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两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王京的前沿阵地。七日于稷山东北与日本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大败黑田长政,黑田长政退守稷山闭门不出。此时攻打青山的日军也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这时从海上也传来捷报,朝鲜大将李舜臣于九月十六日率领朝鲜海军的残余战船12艘,在鸣梁附近与日本海军一支由133只战船组成的舰队发生激战,击沉日军指挥舰及31只战船,击毙日军主将来岛通总。

稷山之役、青山之役和鸣梁海战的胜利,彻底动摇了日军继续北进的信心。由于明朝大军的压力,以及各地朝鲜义军又不断攻击日军的补给线,日军的左右两路大军已成强弩之末,先前嚣张的气势至此荡然无存。日军经过商议后决定两路军全部南撤至沿海一带,小西行长退守顺天,加藤清正退往蔚山,黑田长政退往梁山,岛津义弘退守泗川,建筑营垒工事,伺机反扑。战争局势一时进入胶着状态。

杨镐作为经略,不能使战争一直处于胶着状态,这对明军大大不利。他与总督邢玠、总兵麻贵商议后,计划下一阶段实施蔚山战役。将4万明军分兵三路:左路由李如梅率明军12000人,朝鲜军4000人;右路由解生、李芳春率明军11000人,朝鲜军3000人,左右路大军围攻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中路高策率明军11000人,一方面向南挺进,一方面采用打援战术,阻止小西行长部支援加藤清正。日本加藤清正率部6000人于蔚山城和蔚山南部的岛山据险扎营,严阵以待。

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军开始发动进攻。首先,以少数兵力,突袭蔚山城。城内日军出战大半被歼,日军全部逃回岛山,坚守待援。第二天联军开始围攻岛山外围,游击茅国器率领河南步兵,连破日军新筑的外围三寨。这三道防线一破,日军坚壁据守,不敢复出。杨镐原来在辽东为官时,与李如梅相交颇深,关系很好。时至中午,明军攻抵岛山寨下,游击陈寅连破日军岛山寨二重栅门,就在明军将要攻击最后一重栅门时,杨镐因为李如梅还没赶到,不想让陈寅的功劳在李如梅之上,于是就鸣金收兵,拱手放弃了最后的胜利。事见《明史杨镐列传》:十二月,镐会总督刑玠、提督麻贵议进兵方略,分四万人为三协,副将高策将中军,李如梅将左,李芳春、解生将右,合攻蔚山。先以少兵尝贼。贼出战,大败,悉奔据岛山,结三栅城外以自固。镐官辽东时,与如梅深相得。及是游击陈寅连破贼二栅,第三栅垂拔矣,镐以如梅未至,不欲寅功出其上,遽鸣金收军。

随后几天,日军闭城不出,坚守待援。明军四面包围了岛山。当时,正值隆冬,北风夹杂着雪花,吹得士兵皮肤冻裂,兵士都没有斗志。日军不分昼夜发射炮弹,中弹的明军死伤很多。明军攻打了十日,还是没能攻下。日军察知明军斗志松懈,就假意请降,以为缓兵之计,等待援军。事见《明史杨镐列传》:贼乃闭城不出,坚守以待援,官兵四面围之,地泥淖,且时际穷冬,风雪裂肤,士无固志。贼日夜发炮,用药煮弹,遇者辄死。官兵攻围十日不能下。贼知官兵懈,诡乞降,以缓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初二,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率领援军5万陆续赶到,战场形势立刻发生变化,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李如梅的辽东骑兵部队率先逃奔,杨镐非常恐惧,仓皇而逃,其他各军随后。由于无人指挥有序撤退,致使各营溃散,明军失控,阵营大乱。日军趁势袭击,游击卢继忠率兵3000人殿后,全部被日军杀死。日军依然紧追不舍,明军与朝鲜军死伤不计其数,死尸相枕。副将吴惟忠、游击茅国器断后,奋勇抵挡,日军这才停止追击,明军的辎重丧失殆尽。事见《明史杨镐列传》: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救兵骤至。镐大惧,狼狈先奔,诸军继之。贼前袭击,死者无算。副将吴惟忠、游击茅国器断后,贼乃还,辎重多丧失。

蔚山之役,谋议了很长时间,倾尽明朝全国兵力,会集朝鲜通国之众,却在一旦战败,人人都叹嗟、愤恨。此战虚耗国力,明朝元气大伤,对于危机重重的明朝无异于是一个重大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杨镐与麻贵一起逃奔到庆州,害怕日军乘机袭击,将兵力全部撤回到王京。随后,杨镐与总督邢玠向朝廷诡词报捷,讳败为胜。诸营登记士兵,士卒死亡竟达2万,杨镐大怒,对于死伤情况隐瞒不报,只称仅死伤100多人。事见《明史杨镐列传》:镐既奔,挈贵奔趋庆州,惧贼乘袭,尽撤兵还王京,与总督玠诡以捷闻,诸营上军籍,士卒死亡殆二万。镐大怒,屏不奏,止称百余人。明神宗不明真相,看了杨镐的奏折,以为真的大胜倭寇,非常高兴,颁赐了许多金银给杨镐,并让兵部奖赏此役中所谓立功的将士。

不久,杨镐的父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是大臣家中的父母去世,该大臣就要暂时停职,回原籍守制。但是,杨镐当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朝廷认为东征平倭离不开杨镐,于是神宗下诏杨镐不必按常规停职守制。

就在这时,赞画主事丁应泰听说了杨镐的败况,就向杨镐问起败后作何处理。杨镐得意洋洋地告诉丁应泰说自己朝中有人保护,仍在夸耀自己的功劳。丁应泰对此十分愤恨,于是上疏神宗,将杨镐的败况全部列于其上,说杨镐有28条大罪,可羞可耻之处有10条,并弹劾张位、沈一贯协同撒谎。神宗大怒,准备依法追究杨镐之罪。首辅赵志皋出面为杨镐求情,神宗于是仅罢免了杨镐,命令他等候审讯,以天津巡抚万世德代替杨镐,经略朝鲜军务。事见《明史杨镐列传》:赞画主事丁应泰闻镐败,诣镐咨后计。镐示以张位、沈一贯手书,并所拟未下旨,扬扬诩功伐。应泰愤,抗疏尽列败状,言镐当罪者二十八,可羞者十,并劾位、一贯扶同作奸,帝震怒,欲行法。首辅赵志皋营救,乃罢镐,令听勘,以天津巡抚万世德代之。

明军抗倭援朝,最后以中朝联军的胜利结束。趁着获胜后神宗高兴,给事中杨应文上疏叙及杨镐之功,神宗竟下诏不再追究,再次起用既无军事才能、又品行恶劣的杨镐,从而酿成了更大的祸患。

经略辽东、盲目出师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杨镐出任辽东巡抚。在此期间,杨镐再次偷袭蒙古酋长炒花,大获全胜。御史田生金弹劾杨镐擅开事端,朝廷没作任何处理。当时辽东战事颇多,杨镐极力推荐李如梅,请求再起用他为大将,被给事中麻僖、御史杨州鹤所弹劾。杨镐上疏辩解,请求退休回乡,神宗耽于玩乐,对此不闻不问,杨镐竟然自行退休回乡。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建元天命,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杀祖杀父之仇等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四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分兵两路出击:自亲率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右翼四旗直奔抚顺;令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左翼四旗攻击东州、马根丹。

四月十五日,抚顺在后金人的里应外合下失陷,同一天后金军左翼四旗兵也攻占了东州、马根丹两地,两路后金军还攻占了500个屯堡。明朝辽东巡抚李维翰急忙派总兵张承荫率军一万前去攻打,遇到后金军的袭击,全军覆没。游击李永芳投降,成为明朝边将降清的之一人。抚顺之战,使明军受到了沉重打击,一时间辽东、京师皆为震恐。

辽东是京师的屏障,辽东失则京师危。明朝 *** 为了安定辽东,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剿灭后金的战争,从各方面进行了战争准备。经大臣廷议,认为杨镐谙熟辽东战事,又起用其为兵部右侍郎,命其出任辽东经略。五月,杨镐出关,到达辽东。

当时驻守辽东的明军,虽说有八万余,但精壮能战的只有一万多人,又分散在各地防守。而且步军都不擅长弓马,平时疏于整备武具,作战的刀枪剑戟都朽烂锈钝。由于明神宗统治腐败, *** 官员和将领肆意刻剥士兵,各仓军粮被官吏掺和沙土糠秕等物,使得士兵终日处于饥饿状态,逃跑的人很多。以这种军队迎击骁勇的八旗兵,根本不可能获胜,于是,神宗及内阁大臣紧急征调福建、浙江、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军队赴辽;又加派辽饷,以资军用。

七月,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军从鸦鹘关进兵,攻打清河,明将邹储贤领兵一万固守,结果城破,邹储贤战死。接着后金军又攻占了一堵墙、咸场两地。神宗下诏赐给杨镐尚方宝剑,允许他斩杀总兵以下的将士。杨镐为推卸责任,将后金军攻破清河归罪邹储贤,又在军中斩杀了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徇二人。事见《明史杨镐列传》:至七月,大清兵由鸦鹘关克清河,副将邹储贤战死。诏赐镐尚方剑,得斩总兵以下官。乃斩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徇军中。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神宗命兵部调集近9万人的兵力,连同援明的13000多朝鲜兵,约计10余万人,号称47万,相继汇集辽东,由辽东经略杨镐指挥,企图将后金一举歼灭。明廷对此役也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不懂军事的大学士方从哲等屡次催促杨镐从速出师。

杨镐与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玉庭等商议,定于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杨镐在与诸将商议后,制定了作战方案,即兵分四路,分进合击,企图直捣后金政治中心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官马林率领,自开原出三岔口,向赫图阿拉进兵;西路为主力,由总兵杜松率领,自沈阳出抚顺关,向赫图阿拉进兵;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率领,自清河出鸦鹘关,向赫图阿拉进兵;东南路由总兵刘綎率领,会合朝鲜兵,出宽甸,向赫图阿拉进兵。杨镐坐镇沈阳指挥。

明军原定二十一日先后出师,因连日大雪,改为二十五日。杜松和刘綎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也了解后金的情况,认为不可轻易出师。杨镐大怒说:国家养士,正为今日,如果又要临战之时推三阻四,要按军法治罪!并悬挂一剑于军门。杜松和刘綖只好服从更高指挥的命令。

然而,明军尚未出师,各路军事行动的秘密早已被努尔哈赤的侦探侦知。努尔哈赤探知明军出师的日期和战略部署,根据地形条件和敌我双方情况等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语见《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一辽左兵端。

萨尔浒战、兵败处死

杨镐原定各路大军于三月二日在二道关(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会齐,然后齐头并进,攻打后金军。不料积雪满道,许多士兵都畏缩不前,约定之期很难将各路会齐。

三月初一,杜松率西路军出抚顺,由于路途平坦,先于各路大军沿浑河岸前进,第二天到达萨尔浒。杜松平素以久经战阵、身多创伤夸耀于人。这次他急于立头功,当得知后金兵在界藩筑城而只有少数人时,便准备亲自率领明军两万余人,进抵吉林崖(即界藩山靠河之崖)攻打界藩城,留一部分驻扎萨尔浒。

这时,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队已至界藩之东。侦察到明军分兵的情况后,努尔哈赤说:先破萨尔浒山所驻之兵,此兵一破,界藩的明军自然闻风丧胆。努尔哈赤立即令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率两旗兵支援界藩,自己亲率六旗精锐进攻萨尔浒。萨尔浒的明军遭到多于自己几倍的后金兵的凶猛袭击,又不熟悉周围形势,后金兵则谙于地形。中午以后,天色阴暗,明军点燃火炬照明以便炮击敌人。后金军却以暗击明,伏兵骤起,冲破了明军的阵营,西路军的主力被击溃,伤亡众多。

杜松在吉林崖接到萨尔浒的败报,十分震惊,但他还没有清醒过来,努尔哈赤已乘胜直扑界藩,与代善、皇太极两军会合,原在山上的守军也从山上驰下,四面围攻,把明军切割成数块,加以歼灭,杜松战死。明军被杀死者漫山遍野,血流成河。至此明朝四路大军中的西路军全军覆没。

马林率领的北路明军,出三岔口,于三月二日进至富尔哈山的尚间崖(萨尔浒西北30余里)。听到杜松战败的消息,马林命令部队结营,就地防御,派监军潘宗颜率部分明军驻于斐芬山,游击龚念遂率部分明军驻于斡辉鄂模,各相距数里之间,为犄角之势,互为声援。环营挖掘了三壕,火器列于壕外,骑兵在后防御。马林没有将才,临出师时,潘宗颜曾上书杨镐说:马林懦弱,不能胜任率领一路兵马之职,希望改换别人,而以马林遥作后应。语见《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一:马林慵懦,不堪一面之案,乞易别帅,而以林遥作后应。杨镐刚愎自用,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这时,马林只想在尚间崖驻守,避免被歼灭的命运。他把本来就不多的明军又分作三处扎营,正好为后金军各个歼灭提供了条件。努尔哈赤在消灭杜松的西路军之后,乘战胜的余威,率八旗士兵全力扑向北路明军。后金兵先破斡辉鄂模的龚念遂部,继破尚间崖马林的北路军大本营,再破斐芬山的潘宗颜部。三处明军几乎全部被歼,龚念遂和潘宗颜英勇战死,怯懦的马林在战斗正激烈时,率残军逃回开原。前来协助明军的叶赫兵听说明军战败的消息,于中途撤回。

刘綎率领的东南路明军,出宽甸后,与都元帅姜弘立率领的朝鲜军会师,继续向赫图阿拉前进。刘綎所率明军出师较早,于二月二十五日出宽甸,但因道路险远,重山叠岭,马不成列,加之后金多处设置路障,所以行军缓慢。三月四日过栋鄂河,深入300里,到阿布达里冈(今桓仁满族自治县老道沟岭)附近,距赫图阿拉约50里。朝鲜军到富察,离刘綎军约10里。这时,西、北两路明军已经败没,刘綎却毫无所知。努尔哈赤对刘綎所率东南路明军的行进情况了如指掌,他在结束尚间崖、斐芬山战斗后,立即部署迎战东南、南两路明军,亲自率兵四千留守赫图阿拉,防备李如柏、贺世贤的南路明军,命令代善、皇太极等率八旗精锐兼程赶往东线。当刘綎企图抢登阿布达里冈制高点时,后金军率先登冈,占领了制高点,自高处驰下奋勇歼击明军,另一路后金军自明军西边从旁夹击,明军大溃,刘綎战死。

消灭了阿布达里冈的明军以后,代善和皇太极等便移师富察,四面包围朝鲜军。朝鲜军装备极差,纸甲柳胄,军粮短缺,士卒饥馁。姜弘立在欲返却归路断绝、欲战却军心崩溃的情况下投降后金。明朝监军乔一琦不愿降敌,投崖而死。

明军三路丧师后,经略杨镐大惊失色,急忙传檄李如柏所率领的南路明军退师。李如柏庸懦怯弱,行军缓慢,刚到虎拦路,接到杨镐的退师命令,不作部署,急忙传命回师。后金哨兵20人望见明军回师,登山鸣螺,模仿出大军追击的声响,李如柏军大惊,争相奔走逃命,相互践踏,死伤1000多人。

萨尔浒战役前后只有四天时间,明朝的四路大军,除李如柏所率南路军未遇后金大军即全师撤还以外,其他三路皆被后金军各个击破,损失惨重。明朝文武将吏共计死亡310多人,军士死亡45800多人,死亡、丢失的驼马、甲仗和炮车等军用物资,不计其数。萨尔浒战役开始时,明朝有军队10余万人,后金的总兵力约为6万人,兵力悬殊,明朝的军事力量占着明显的优势,但战争的结局,明朝失败得既快又惨。这固然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但经略杨镐指挥失误是直接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杨镐本来想用分进合击的战略,以四路进军直捣后金的根据地赫图阿拉,从而四面包围,聚而歼之。但这一战略是建立在盲目的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的。明军数量虽多,但素质不佳,战斗力弱;分兵四路,则力量分散,相互不能呼应,更不能协同作战;各路统兵将领之间又不协调、不团结。明军对后金军事实力毫无了解,而后金对明军的军事实力、战略部署乃至将领个人特点都了如指掌。这样,明军就由优势变为劣势,主动变为被动,从而被兵力远逊于自己的后金军打得大败。

萨尔浒之败报闻朝廷,京师大震。御史杨鹤弹劾杨镐,奏章被内阁大臣扣留,没有报知神宗。没多久,开原、铁岭相继失陷。言官交相上疏,弹劾杨镐,于是逮捕杨镐,将他关进监狱。崇祯二年(1629),杨镐被处死。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使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役以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更趋稳固,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廷却损兵折将,耗银巨万,陷入了被动困窘的境地。此后,明军在辽东就只有防御之功,被动挨打,再也不能主动进攻了;而明王朝在辽东的版图也是日蹙一日,统治也是日少一日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2/425521.html

“抗倭援朝兵败萨尔浒的明辽东经略杨镐生平 杨镐结局 杨镐子女” 的相关文章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吴三桂正式起兵反清。吴三桂的反清意志其实不是那么坚决,当时的吴三桂已经61岁了,没有太多争雄好胜之心,早前跟康熙之间的博弈,也仅仅只是想世镇云南。所以,吴三桂是被康熙给逼反的。吴三桂起兵反清虽然是被...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普遍使用郡县制,其实这个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中已经较为普遍。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起,各郡县出现一些豪强大族,陇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李氏属于嬴姓,和秦国王室本是一个祖宗,都是皋陶之后,从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陇西。日后陇西李氏以豪强身份夺取了天下,创立了大唐帝国,更不用说明朝的李成梁、...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病逝,九月初,其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受雍正遗诏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后,一改雍正朝时,雍正皇帝较为严苛的执政态度,上来就是一连串操作,将雍...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景云元年(710年)的一天,当唐睿宗李旦为了太子人选左右为难时,其嫡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要求立弟弟李隆基为太子。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例...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对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为何晚节不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报关羽之死以及荆州被夺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老臣的反对,尽起蜀汉全国之力,准备攻打东吴。吴主孙权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使者去往成都求和,但是刘备报仇心切,派人赶走了吴国使者后,挥军攻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