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如何为人处事的?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中的一个。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刘姥姥的故事,大约可以一直说下去,永远说不完,因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不只是底层百姓的善良和朴实,还有生存环境逼迫下养成的世故和智慧。
对村老妪刘姥姥来说,懂世故人情的人,永远饿不死,因为她遇到问题不会一筹莫展,她有很多路子可以走,她足够乐观,敢于去尝试。
当女婿狗儿为家中没钱置办冬事而烦虑愁闷闲寻气恼时,刘姥姥这个过来人自然看不过去,于是她就说开了。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每次读到这里,都深深地被刘姥姥的世故所折服,她的这一番话可谓说中要害,也点破了以狗儿为代表的男子,有钱花钱没钱发火从不想着挣钱养家的丑陋嘴脸。
他们平日不懂得节俭,更不懂得怎么过日子,有钱时大吃大喝,没钱时就在家生气,再喝点酒把火发到老婆孩子身上,却从来没想着出去谋生,这样的男人,在刘姥姥眼中当然不是什么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刘姥姥不仅责怪自己女婿不会过日子,甚至言语中还有怪他败家之意,王狗儿祖上毕竟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如果狗儿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也不至于最后连置办冬事都成了问题。
刘姥姥当然也不是一直抱怨自己女婿,毕竟早年丧夫的她,晚年还要依靠女儿女婿养老送终,所以她最后给女婿指明了一个方向——长安城。
古往今来,最繁华的都市,在世人眼中,除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这些成语之外,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遍地脂膏。
长安城对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都城,更是遍地脂膏,但钱不会自动跑到你腰包里去,也不是真的弯腰就能捡到元宝,而是需要有点子有法子有手段有口齿有脑壳的人才能弄到。
刘姥姥最后那句话,既是在替女婿出点子想办法,也是在鼓励他走出家门搞钱去。只可惜这王狗儿的确“狗”,完全不上道,你看他说什么“你老只会炕头上混说,难道教我打劫偷去不成?”
似乎在败家子王狗儿眼中,岳母鼓励他出去挣钱,就是让他坑蒙拐骗偷,这也是他狭隘的人生观里唯一能想到的来钱的捷径,也反映了他坐吃山空的败家本性,说白了,就是完全没有生存技能,生活能力低下。
王狗儿大约还不知道,自己的双手可以挣钱,自己的大脑可以挣钱,如果自己口齿够伶俐,又懂得人情世故,肯走出去的话,一样饿不着。而他能想到的,除了打劫就是偷盗。
刘姥姥不只是有法子,还是个内心有成算,十分乐观的老太太。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刘姥姥虽然是村老妪,没什么文化,但她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这足以给她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能很好地活下去的勇气。在她看来,凡事只要敢想敢做,最后至少也有一半成功的机会。如果想了不做,或连想都不敢想,就永远没机会。
她想到了王狗儿祖上曾和金陵王家连过宗,于是就从前面的指明方向到确定具体的目标,让狗儿去找金陵王家的二 *** 也就是后来荣国府的二太太王夫人走动走动,碰碰运气,她或者念旧,或者发善心,都有好处。
刘姥姥不愧是世路上经见过的,她才不会轻易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更不会像狗儿那样怨天尤人,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她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更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因此,当狗儿自己不愿出头,而是把自己的岳母拱到前面,让她领着外孙板儿去试试风头时,刘姥姥也毫不犹豫地应下了。按刘姥姥的话说,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到那侯门公府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活一遭。
刘姥姥让我们佩服的,不只是她身处底层但仍乐观积极相信未来的生活态度,就是她所信奉的一些朴素的农谚和格言,也足以让我们看到她的世故和智慧。
“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这是量力而行,不要寅吃卯粮,免后顾之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敢想敢干,大胆去尝试,其他交给老天。“贵人多忘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这是好话逢迎,恭维他人,人多受用。
试问这样的刘姥姥,谁不喜欢呢?周瑞家的帮她引路,王熙凤给了银子,刘姥姥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假设一下,如果最后来朝扣富儿门的,不是刘姥姥,而是王狗儿,他会得偿所愿还是空手而归呢?
第二回连贾母、王夫人都被她的故事吸引了,平儿、鸳鸯这些有头有脸的丫鬟,都对刘姥姥刮目相看,凤姐甚至让她帮女儿取了名字,刘姥姥临走时,更是弄了满满一车各种吃的,玩的,用的……
贾府虽然不差钱,难道随便来一个穷亲戚都会有这样的待遇吗?当然不是,大约也只有刘姥姥。她虽贫穷,但并非那一种因穷而变得十分贪婪甚至妄想着一直靠富家接济的小人,而是知恩图报,口念阿弥陀佛,是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去取悦他人,以换得自己想要的财物的老人。
我们看刘姥姥对贾府看门人的称呼,看她对周瑞家的态度,看她对平儿、王熙凤的态度便知,这是个能屈能伸的老太太,她眼里有光,因而虽已入迟暮之年,却从未熄灭生存之火。她口里有活,因而能使人愉悦甚至博得满堂彩,这是她积攒大半生的智慧、阅历。
刘姥姥的世故,让她和女儿一家在那年的冬天免于饥寒交迫,免于成为路边的冻死骨,来年的春天,刘姥姥一家像他们种下的庄稼一样回暖,他们活了过来,而这一切,离不开刘姥姥那些朴素的人生智慧,离不开她大半生的世故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