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误国?怎么评价杨嗣昌
杨嗣昌是我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作品收录在《杨嗣昌集》,曾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来镇压农民军,后在玛瑙山大败张献忠。
杨嗣昌误国?
很多人说杨嗣昌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权奸,反对杨嗣昌的人主要反对有这几点:之一,加派三饷,第二,夺情入阁(崇祯帝甚至为了这件事将黄道周连贬数级),第三,肚量狭隘,(陷害卢象升、孙传庭),出尔反尔(平贼将军印事),第四陷藩失地。
杨嗣昌嫉贤妒能,对孙传庭打压,致使孙被崇祯帝下狱三年。就在孙传庭下狱的三年中,杨嗣昌指挥的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一再失利,致使原来被孙传庭打得抬不起头来只敢躲在深山老林里啃野菜和树皮过日子的李自成农民军迅速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而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怎么评价杨嗣昌
杨嗣昌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实务官僚,既不属于东林党,也不依附阉党。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匪战略,被崇祯帝视为力挽狂澜的希望。同时,他还主张加派剿饷、练饷,主持对清议和,最后在督师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死去,客观上属于为国捐躯。
他死后虽然崇祯帝不予追究,但士大夫普遍唾骂,可谓谤满天下,多将他与温体仁相提并论,儒臣刘宗周更是在南明弘光朝要求追戮误国奸臣杨嗣昌,以谢九庙之灵。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阶级史观占垄断地位,作为农民起义军对立面的杨嗣昌自然受否定评价。改革开放后,随着史学研究的多元化,对杨嗣昌的正面评价逐渐增多,非但其忠心和才干得到重视,也肯定了他的文学才能和对家乡常德的贡献。
《明史》:明季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于是嗣昌得以才显。然迄无成功者,得非功罪淆于爱憎,机宜失于遥制故耶?
崇祯帝朱由检: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入参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凯还朝,麟阁铭鼎,讵料乘箕谢世,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爱颁谕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祗服,钦此。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赫怒我先帝,亲遣元臣行。北落开和门,三台动光芒。一旦陨大命,藩后残荆襄,遂令三楚间,哀哉久战场。
当代历史写手当年明月:对于杨嗣昌的死,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当时的,一种是后来的,这两种态度,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活该。当时的人认为,这样的一个人长期被皇帝信任,实在很不爽,应该死。后来的人认为,他是刽子手,罪大恶极,应该死。无论是当时的,还是后来的,我都不管,我只知道,我所看到的。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人,在绝境之中,真诚,无条件信任另一个人,而那个人终究没有辜负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