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一生的命运与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后来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然而这次婚姻没过几年,就被认为是个大错误,需要改正了。只不过认为嫁错的,不是太平公主本人,而是她的母亲武则天。似乎,太平公主的一生命运,都是她的母亲在为她做决定,而这次,武则天为什么会认为与表哥的婚姻是个错误的决定?太平公主又是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死因揭秘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事情还要先从唐高宗说起。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就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在高宗死后的几年时间里,武则天先后废黜了她的三儿子中宗李显(当时叫李哲),软禁了四儿子睿宗李旦,镇压了徐敬业领导的扬州叛乱,又通过所谓的裴炎谋反案,肃清了军政系统的反对派。她紧锣密鼓,一步一步,离皇帝的宝座越来越近。但是,中国古代王朝可都是一家一姓,要想改李唐为武周,要调换的其实不光是皇帝,还有整个皇族。所以,武则天想当皇帝,还得把李唐宗室清理一下。武则天是怎么办的呢?她搞了一个阴谋。
当时,为了给武则天改朝换代做舆论宣传,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伪造了一块带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的宝石,谎称是从洛水打捞出来的,并说这代表着上天降下的祥瑞,派人献给了武则天。根据传统的儒家信仰,河出图,洛出书,这可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重要标志,属于国家一级祥瑞。这杜撰出来的祥瑞正合武则天的意,她立刻决定,大张旗鼓地操办一下这件事,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她当皇帝可是天意!怎么操办呢?她把这块石头命名为天授宝图,又给自己加了一个尊号叫做圣母神皇,同时宣布要在十二月的时候亲临洛水,举行受图大典,并在明堂里接受百官朝贺。为了办好这件盛事,她诏令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都在典礼举行之前的十天到洛阳 *** !显然,武则天想利用这个国家礼仪工程,把李唐势力一网打尽。
这个诏令一出来,李唐宗室马上慌作一团,他们觉得,武则天来者不善,肯定是想把他们集中到洛阳,然后瓮中捉鳖,一举消灭!越想越紧张,怎么办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就在这种恐慌情绪支配下,宗室成员开始彼此联络,密谋造反。造反者都包括什么人呢?首先当然是前几代皇帝的儿子孙子等男性成员,另外,唐代还未流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念,所以,几代皇帝的公主也都接到了通知。但是,因为叛徒告密等种种原因,这次造反被迫提前举行,而且造反者也从整个李唐宗室萎缩成了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父子俩。这样的小打小闹哪里是朝廷的对手,很快就被武则天镇压下去了。
但是,剿灭李唐宗室的有生力量本来就是武则天的既定目标,让他们到洛阳 *** 也是引蛇出洞的一种策略,现在蛇都出来了,怎么能再让他们缩回去呢!于是,镇压了李贞父子之后,武则天开始顺藤摸瓜,大肆株连,把很多宗室都给牵扯进这桩宗室谋反案之中,一大批宗室皇族被下令处死,武则天血洗李唐宗族的目的便完成了。而她的女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和他的哥哥薛顗居然也在其中!
女婿薛绍想造岳母的反,事情看起来真是触目惊心。但是,考虑到武则天诛杀宗室是个政治阴谋,我们不免要怀疑一下,薛绍兄弟到底有没有谋反呢?对于这件事,史书中本来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记载。一种是《新唐书?公主传》,说:琅邪王冲起兵,顗与弟绍以所部庸、调作兵募士,且应之。冲败,杀都吏以灭口。事泄,下狱俱死。按照这种说法,薛绍兄弟确实已经出钱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可惜李贞父子太窝囊,还没等他们响应就失败了。这时候薛家兄弟为了掩盖罪行,又杀了手下的具体执行人员灭口,所以被处死也算罪有应得。但是,对于同样一件事的记载,《旧唐书》却大相径庭。《外戚传》中说: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也就是说,薛绍本来没有谋反,说他谋反是一种诬陷。那么哪一种记载可靠呢?
但是薛顗想要起兵,是不是一定就要告诉他的弟弟薛绍呢?我认为他应该没有告诉,而且还要尽可能地避免让弟弟知道。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薛绍当时已经是太平公主的驸马了,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母女俩感情甚笃。如果他把起兵计划透露给薛绍,薛绍再不小心透露给太平公主,那不等于自投罗网吗?可能有人会说,哥俩儿住到一块儿,这边招兵买马,紧锣密鼓,那边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这还真有可能。因为按照唐朝的惯例,公主出嫁之后都是由国家单独建造府邸,不跟夫家住在一起。换言之,薛绍、薛顗两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他们的住宅却可能相隔甚远。这样一来,薛顗向弟弟隐瞒造反的事情也并不困难。如果这番推理成立,那么说薛绍造反就是一桩冤案了。
冤枉与否暂且不管,眼看着薛绍身陷囹圄,太平公主怎么办呢?她肯定要积极营救啊。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太平公主和薛绍是结发夫妻啊,何况已经生了四个孩子了,怎么能让孩子这么小就失去父亲的怙持呢!所以,太平公主便跑到武则天面前哭哭啼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苦哀求,母亲看在她们母女情深的面子上饶过薛驸马。她说,您看我们俩刚刚结婚七年,感情这么好,最小的一个孩子才满月,您怎么能够忍心把他杀死呢?再说你说他谋反,证据在哪儿啊?您仅仅怀疑他,就能把他杀死吗?太平公主肯定是跟武则天摆事实、讲道理,而且讲感情。按照她的想法,既然她是母亲唯一的女儿,母亲又那么爱她,怎么会置她的幸福于不顾呢!那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给太平公主这个面子呢?在江山稳定和女儿的感情之间,武则天选择了前者,最终还是把薛绍以谋反罪论处了。但是太平公主毕竟求了情,所以薛绍没有被直接斩首,而是打了一百大棒,扔进监狱里饿死了,好歹保存了全尸。那一年,太平公主刚刚二十五岁。
那么,既然薛绍没有谋反,而且自己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又这么苦苦哀求,为什么武则天非要置薛绍于死地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嫁错郎了,当初太平公主嫁给薛绍,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唐高宗的姐姐,这门婚事的意义在于巩固李唐江山。而现在,武则天要改李唐为武周,需要加强武家的力量,这时候太平公主要承担新的政治使命,所以薛绍必须让位。换句话说,对于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武则天而言,太平公主也不过是她手中的一颗棋子,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目的无非是为她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这样一来,薛绍刚死,武则天就开始给太平公主张罗再嫁的事情了。而在挑选这个新驸马时,得满足一个条件必须姓武。
太平公主的二婚人生
到底谁是合格的驸马候选人呢?武则天提出的之一候选人是武承嗣,他是武则天的大侄子,当时袭爵周国公,是武则天父亲的继承人。武承嗣为武则天改朝换代立下汗马功劳,是武周王朝的功臣,也是武则天的重点培养对象。把宝贝女儿嫁给最有政治前途的侄子,这是武则天打的如意算盘,而且,在武则天心中,也曾经考虑过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这个侄子,那女儿就可达到一个女人一生的顶点皇后了,这也是对女儿的爱护啊。而武承嗣方面,他要想再往上攀一步,也需要抓住这样的良机。所以,他肯定也愿意答应这门亲事。刚开始太平公主也答应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时候,太平公主忽然变卦,当了逃跑新娘。而武承嗣这个候选人也奇怪地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
这是怎么回事呢?史书的解释是武承嗣身患小疾,关键时候身体闹毛病了,太平公主这才变卦。如果真是这个原因,我们也能理解,太平公主当时刚刚二十五岁,按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还是一个年轻姑娘嘛,凭什么让人家嫁给一个病秧子啊。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以后活不了多久,这婚姻缔结得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这两个候选人之间的转换其实没那么简单。我个人认为,淘汰武承嗣、改嫁武攸暨反映的是太平公主内心的真实意愿,其实太平公主并不愿意嫁给武承嗣。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必须要确认,武承嗣的病是否严重到不能结婚的程度呢?显然没有。因为武承嗣死于圣历元年(698年),距离太平公主第二次择婿已经过了十年之久,而此前武承嗣一直在积极谋求太子之位,表现得生龙活虎,根本没有多病的记载。就算是在圣历元年去世,也是因为武则天最终选择了李显做自己的接班人,武承嗣半生心血化为乌有,心理打击太大,因此郁郁成疾,这才一命呜呼。可见在垂拱四年(688年),就算是武承嗣有病,也只是一些小毛病而已,大约感冒发烧一类的,不应该影响婚姻大局。这样看来,所谓武承嗣有病,只是一个借口。
既然武承嗣没什么大病,太平公主为什么不愿意和他结婚呢?我觉得,太平公主不满意他主要有两点原因。之一,对于薛绍之死,武承嗣有间接责任。第二,武承嗣离政治核心太近缺乏安全感。太平公主和薛绍是结发夫妻,两个人感情很深。因此,对于薛绍之死,太平公主心里肯定是百转千回,无法释怀。薛绍为什么会死呢?直接的推导是:薛绍之所以被处死,是因为李唐宗室联合谋反。李唐宗室之所以想要谋反,是因为武则天要他们到洛阳 *** 。武则天之所以要他们到洛阳 *** ,是因为有了那块写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宝石,而这块宝石,恰恰就是武承嗣炮制出来的。当然,太平公主心里肯定非常清楚,母亲才是整个事情真正的主谋。但是对于母亲,太平公主的感情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母亲生她养她,她不能完全去恨母亲,而且母亲是那么强势,她也不敢去恨母亲。因此,只能迁怒于武承嗣。在她心里,武承嗣成了替罪羊,就是他害死了薛郎,害死了我那几个孩子的父亲!一想到这儿,心里都不舒服,又怎么能再跟他夫唱妇随同床共枕呢?
此外,对于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的太平公主来说,既然政治已经夺走了之一任丈夫的生命,她不愿意第二任丈夫再卷入政治旋涡。而武承嗣显然离政治核心太近,也太热衷政治投机了,跟这样的人生活没有安全感。经过这样的一番比较,太平公主便不愿意嫁给武承嗣这样一个政治狂人了。所以最后她就以武承嗣身体有病为借口,拒绝了这门婚事。
那太平公主为何最终选择武攸暨做自己的驸马呢?武攸暨和武承嗣有共同的优点,都是武家的人,政治可靠,能够让母亲放心满意。另外,武攸暨还有武承嗣所没有的优点。之一,他跟薛绍之死无关,跟他结婚没有什么感情上过不去的地方。第二,他与武则天的亲属关系比较远,相对来讲,离政治核心也就比较远;而且生性恬淡,沉谨和厚,不会主动卷入政治斗争。第三,武攸暨还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反正是政治婚姻,既然无法以感情为前提,那么选一个养眼的也没什么错。所以太平公主对母亲说,我要嫁给武攸暨。
既然太平公主提出了武攸暨这个驸马候选人,武则天在非原则问题上一向是尊重女儿意见的,所以便满口答应。可是在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双方对这门婚事都首肯之后,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武攸暨这方面出问题了,因为他既不是单身,也不是离异或者丧偶,他当时是有妻子的,而且妻子还很年轻,很健康,如果再结婚就犯重婚罪了。这可怎么办?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武则天。几天之后,她派一介使臣到武攸暨家去,宣太后令,随即给武攸暨的妻子奉上了三尺白绫,您呐,自尽吧。这样一来,武攸暨就立刻重新恢复单身汉的身份。经过如此一番紧锣密鼓的安排,薛绍死后不到一年,太平公主梅开二度,再嫁武攸暨。此后不久,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登基称帝,实现了她的女皇梦。
毫无疑问,太平公主的再婚之路是在母亲的强权压迫之下,由薛绍和武攸暨前妻的鲜活生命铺就而成的,这样的婚姻怎么还敢再奢望幸福呢?可是,太平再嫁与否,原本就与婚姻本身无关啊。薛绍之死与再嫁武攸暨,对太平公主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开始丢掉了对生活的浪漫幻想,明白了几个冷冰冰的道理。之一,作为身处政治核心的公主,她不可能真正脱离政治,去做一个普通的贤妻良母。第二,如果说她的之一次婚姻体现了父亲唐高宗的利益,那么第二次婚姻无疑体现了母亲武则天的利益,薛绍的死让她明白,从此以后,母亲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第三,感情在政治面前是相当脆弱的,如果没有政治权力,生命甚至都难以保障,感情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无论是母子亲情还是夫妻恩情,面对政治利益时,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三点认识让太平公主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从一个娇媚纯真的 *** 一下就转化成了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母亲武则天遗传给她的政治家潜能被激发出来了。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母亲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太平公主也就只能积极投身于母亲麾下,为母亲服务了。从此,她渐渐参与到武则天的决策之中,成了武则天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