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蘸是什么用意?为何这样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13)210

《红楼梦》第29回“清虚观打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贾元春端午节赐礼,当时是借袭人的口说出来的,一是提到了对贾府众人端午节礼的赏赐,二是提到了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原文如下: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这段话里给出了两个信息,一个就是贾元春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按照清朝的一两银子兑换人民币200到300来换算,元妃出的这笔银子就不再是一个小数目,而是最多3万多元人民币。

元妃出3万多元人民币不是给娘家人吃喝玩乐的,也不是对娘家人的接济,而是让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为自己也是为娘家祈求平安。另一个就是点明元妃对贾府众人的端午节礼赏赐,以此点出薛宝钗待选失败。

其实贾元春花3万元人民币让贾家清虚观打平安醮,暗隐了三个信息,如下:

一、担心秦可卿大丧一事要坏事,祈求平安。关于贾元春端午节让太监送出一百二十两银子,也就是换算成今天的三万多元人民币,让贾家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一事,《黛玉传》里借王熙凤的口点出了这样做暗隐的信息。

红楼梦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蘸是什么用意?为何这样

《黛玉传》里,王熙凤与王夫人接到元妃的赐礼,去给贾母汇报的时候,贾母还在休息,她们姑侄二人就坐在外边悄声的讨论了娘娘元妃让打平安醮的意思。其中王熙凤就说了一句“那件事不是已经过去了吗?娘娘还担心什么?”(这不是剧中的原话)。

针对王熙凤的疑问,王夫人给出的回答是娘娘的心思比较细密,还在为那件事操心。我仔细翻阅了这次端午节赐礼之前的所有篇章,只有秦可卿大丧用了一块原为坏了事的忠义亲王做棺木所用的板,当时贾政的意思是不妥,一是这块板怕秦可卿承受不了,毕竟原是为亲王准备的,规格太高了。二是秦可卿用的这块板,是坏了事的忠义亲王的,贾政担心以后因为忠义亲王一档子旧案牵连贾府,但贾珍执意这样做,贾政也无法阻止。

秦可卿大丧之后,紧接着就是贾元春因德才兼备被皇帝宠爱,被封为贤德妃。这对贾家来说,是天大的一件喜事,当然对在宫里熬油似的熬出来的贾元春来说,也是一件荣耀门楣的喜事,以贾元春的聪慧,她不会如娘家贾府的几个老爷一样,被皇帝的恩宠冲昏了头脑,她的脑子里想的很多,看的也比较远,忧虑的事情自然也比贾府的当家人要多,要细密。

特别是后宫那个争宠斗艳的地方,稍微不留神,皇帝的恩宠就成了过去,不仅自己不好过,娘家的日子更不好过,所以贾元春虽然人在宫中,心却还在娘家贾府。她对贾珍为儿媳妇秦可卿所办的气派葬礼,也非常的清楚,包括秦可卿用的那块坏了事的义忠亲王的板,这些让政治敏感的贾元春非常担心,所以才在端午节赐礼的时候,花3万元让家人到清虚观打三天的平安醮,以此来祈求自己和贾家平安,不要被无端的政治事件牵连。

二、薛宝钗待选进宫一事失败,引起贾元春担忧。从端午节赐礼,不管是贾府的管家奶奶王熙凤,还是贾府的当家奶奶王夫人,还有不管事但绝对掌权的贾母,心里都清楚,元春这是要给宝玉和宝钗赐礼的节奏,当然也透漏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薛宝钗进宫待选的事不成了,也就是失败了。

红楼梦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蘸是什么用意?为何这样

薛宝钗待选失败,对王夫人来说是件喜事,可对贾元春来说,未必是件极好的事。毕竟如果薛宝钗入宫,贾元春在宫里也多了一个臂膀和助力,但薛宝钗无缘无故的待选失败了,这里面肯定有让元春敏感的地方,所以宝钗待选失败这件事,元春的心里还是担忧的。

《黛玉传》里提到王夫人向贾母汇报元妃借端午节赐礼,给宝玉和宝钗赐婚时,贾母的一句话点出了王夫人的心思,同时也指出了元春突然支持金玉良缘的原因。因为贾元春回贾府省亲的时候,对待黛玉和宝钗还是一视同仁的,到了端午节赐礼的时候,突然转变了之前的一视同仁,直接支持了金玉良缘,这里面肯定有文章,这个文章不是元春自己的意思,而是母亲王夫人的意思。

《黛玉传》里贾母针对儿媳妇王夫人提出的元妃希望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想法时,贾母却说宝玉的年龄还小,还不到议婚的时候,同时贾母还说娘娘最近太操心家里的事了,也想找个机会到宫里去见见娘娘,和她谈谈自己的想法。另外王夫人和王熙凤说老太太的意思是为宝玉定下林姑娘。

贾母早已看透了儿媳妇王夫人的心思,突然又问了一句“你端午节前进宫,娘娘不会只告诉你这一件事吧?”(这里不是剧中原话)。贾母的话说完,王熙凤的表情亮了,从王熙凤的反应来看,她是不支持宝玉娶宝钗的,她还是比较喜欢宝玉娶黛玉的。当然这里面也有缘故,既有对贾母的讨好,又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可见王夫人找她商量娶宝丫头的事找错了人。87版安排这个剧情的时候,直接省略了这些,安排袭人去给王夫人建议,并借王夫人的口知道了王熙凤不支持金玉良缘的做法,也从中可见王夫人因这件事,对王熙凤有了看法,王熙凤的位置已是岌岌可危,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县官不如现管,贾母再大,王夫人才是直接的领导,所以王熙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被辞退了。

红楼梦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蘸是什么用意?为何这样

可见在宝钗待选失败这件事上,贾元春的本意应该是担忧,而不是很高兴的安排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至于她的端午节赐礼,厚钗薄黛,应该有王夫人的极大因素。

三、戏剧《南柯梦》引出贾府的逐渐失宠,也印证了贾元春的担心。贾母带领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醮时,按照规矩,在神佛见证下,选出了第三本戏《南柯梦》。当时贾母的表情很奇怪,提到前面一本的时候,她又是疑问又是感慨,到了这第三本戏,贾母直接不言语了。而这本戏的内容正是南柯一梦,预示着贾府的荣华富贵也像这南柯梦一样,梦醒即逝,所以这平安醮打的看似很热闹,其实已经隐含了贾府的败局。

以上就是贾元春花3万元清虚观打平安醮所隐含的三个信息,不管是哪一条信息,都预示着贾府的逐渐失宠,当然也可以指贾元春的逐渐失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8/457161.html

“红楼梦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蘸是什么用意?为何这样” 的相关文章

南宋宰相魏杞简介: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

南宋宰相魏杞简介: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林之奇简介:朝廷采纳其意见,停止推行《三经义》

南宋官员林之奇简介:朝廷采纳其意见,停止推行《三经义》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的代表作是什么?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的代表作是什么?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但他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嗜好诗歌。高...

唐朝诗人李约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朝诗人李约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的那些作诗作赋的文人雅士一般都是无法抵挡女色的,连天生潇洒不羁的诗仙李白甚至都有过好几任妻子,还曾经因为女子拒绝自己而写下过酸诗,出身于唐朝宗室的诗人李约,却将近一生都不近女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李约...

《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译文及注释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

《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注释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

鲍照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鲍照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鲍照,字明远,南宋朝时期文学家,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北周庾信齐名,二人合称“鲍庾” ,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鲍照的故事吧。杜甫曾盛赞李白诗作“俊逸鲍参军”,这鲍参军,即鲍照,唐人为避武后讳也称鲍昭,他的诗风是如何俊逸,先看一首感受一下:诸君莫叹贫,富...

为什么说严武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如何赏析严武所作的《军城早秋》?

为什么说严武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如何赏析严武所作的《军城早秋》?

严武是中唐时期诗人,也是一位名将,他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杜甫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三个人,一个是他念念不忘的李白,一个是能文能武的高适,最后一个是在成都帮忙盖了草屋的严武。对于严武,大家基本上保持在半生不熟的了解状态,事实上,这个严武还是很了不得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