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章句上之一节,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离娄上》共二十八章。之一章,一是仍然强调规矩规范,也就是“遵先王之法”,“行先王之道”;二是应当“事君以义”,以“守义”责难君主才是“恭”和“敬”,而认为君主没能力实行仁义,那是戕害君主。
孟子·离娄章句上·之一节
【原文】
孟子曰:“离娄1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3之聪,不以六律4,不能正五音5;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7。’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1,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2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3,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4,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5,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6。’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7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的视力,公输般的手艺,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画好方和圆;即使有师旷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现在有些诸侯,虽然心地仁慈声名远播,但是老百姓却感受不到他的恩惠,他的治国理政也不能成为后世的楷模,这都是由于不贯彻实行前代圣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光有颗善心,不足以治国理政;光有好办法,它自己也不会贯彻实行。〔必须两者都有。〕《诗经》上说:‘不出错,不遗忘,都按既定方针办。’依循前代圣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圣人既已用尽了视力,又用圆规、曲尺、水平仪、绳墨来制造方的、圆的、平的、直的各种器物,各种器
物就用之不尽了;圣人既已用尽了听力,又用六律来校正五音,各种音阶也就运用无穷了;圣人既已用尽了脑力,又实行仁政,那么,仁德便广被天下了。
所以说,就像筑高台一定要依靠山陵,挖深池一定要依赖沼泽那样,治国理政不依靠前代圣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因此,只有仁人应该处于统治地位。不仁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扩散给群众。在上的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没有法律制度,朝廷不相信道义,工匠不相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法,这样的国家还能勉强存在的,真是太侥幸了。“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开辟,经济不富裕,不是国家的祸害;但如果在上的人没有礼义,在下的人没有教育,违法乱纪的百姓都起来了,离国家灭亡的日子也就没几天了。《诗经》上说:‘上天正在动,闭嘴莫起哄!’瞎起哄就是喋喋不休的意思。侍奉君上无忠义之心,举止进退失礼仪之节,一说话便诋毁前代圣人之道,这样便是‘喋喋不休’。所以说,用尧舜之道来要求君主才叫作‘恭’;向君主宣讲仁义,堵塞异端,这才叫‘敬’;如果认为自己的君主不能向善而有所作为,这便是‘贼’。”
【注释】
(1)离娄:《庄子》作“离朱”,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2)公输子:名般,一作班,鲁国人,因之又叫“鲁班”,著名巧匠。
(3)师旷:晋平公的首席音乐家,盲人。
(4)不以六律:以,用;六律,分别为太簇(còu)、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yì)、黄钟。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之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即依此以为准则。
(5)五音:中国音阶之名,即宫、商、角、徵(zhǐ)、羽,分别相当于do、re、mi、sol、la。
(6)闻:声誉。
(7)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见《诗经·大雅·假乐》;愆,音qiān,错误;率,遵循。
(1)以为方员平直:即“以之为方圆平直”,用它们(指上文的规、矩、准、绳)来做方的、圆的、平的、直的各种器物;介词“以”的宾语常不出现;为,做。
(2)揆:音kuí,度,度量,测量。
(3)度:尺度。
(4)完:坚固。
(5)辟:开辟。
(6)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见《诗经·大雅·板》;蹶,音jué,动;泄泄(yì yì),《说文解字》作“ ”,都是“多言”的意思。
(7)非: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