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李逵董平难入选?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20)180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梁山一百单八将,除了变节投降的朝廷军官和被宋江坑上梁山的无辜者,有一多半是亡命之徒,他们根本就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打起仗来好像也强悍不要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要评选梁山五大悍将,可能大家熟知的李逵董平都难以入选,至于鲁智深武松能排在第几位,咱们还是到原著中去找答案。

因为角度问题,小人董平和人屠李逵都被演成了好人,而看过原著的人,都会认为这两个人千刀万剐都不足以平息民愤。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李逵董平难入选?

咱们今天说的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战斗意志,所以就放下董平李逵的人品不提,但看这两个人在战场上的表现。

双枪将董平还有个绰号,叫做“一撞直”,有的版本还写成了“一直撞”,这绰号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董平的武功,显然是被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夸大了。原著中董平跟金 *** 徐宁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被绊马索绊倒,被王英扈三娘张青孙二娘按在地上捆成了粽子——他既没有负隅顽抗生死相搏,也没有拔出宝剑自刎,而是向宋江叩首投降了。

投降后的董平带领梁山军骗开了自己把守的城门,把太守程万里一家杀得只剩下一个女儿——事实上程万里已经许婚,董平等于是毛脚女婿杀了准岳父:“我是文官,他是武官,相赘为婿,正当其理。只是如今贼寇临城,事在危急,若还便许,被人耻笑。待得退了贼兵,保护城池无事,那时议亲,亦未为晚。”

猴急的董平心生怨恨,再加上被俘之后怕被砍头,所以才上演了杀其人夺其女的丑陋一幕——董平所为,比高衙内还残暴十倍,比九纹龙史进要刺杀的贺太守还卑鄙。

这样看来,董平的风格,不是强悍而是凶残,他根本就没有夏侯惇拔矢啖睛的狠劲儿,属于轻伤也下火线惜命如金:高俅亲征梁山,董平单挑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交战中被一箭射中右臂,董平可没有发狠拼命,而是“弃了枪,拨回马便走”,要不是林冲呼延灼上前救援,董平就被项元镇宰了。

董平只有一次落荒而逃,因为他第二次战败的时候,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方腊军中的二流角色张韬一刀挥为两段了(张俭、张韬后来被解珍、解宝活捉)。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李逵董平难入选?

遇强不强,这是双枪将董平的特点,李逵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在梁山上他怕浪子燕青、怕没遮拦穆弘,连没面目焦挺也打不过。

李逵被焦挺暴打,显得可气可笑还有点可怜——那一次是李逵没事找抽。

焦挺在路上看了李逵两眼,李逵就要撒泼:“你那厮看老爷怎地?”那汉便答道:“你是谁的老爷?”李逵便抢将入来。那汉子手起一拳,打个塔墩,李逵寻思:“这汉子倒使得好拳!”坐在地下,仰着脸问道:“你这汉子,姓甚名谁?”那汉道:“老爷没姓,要厮打便和你厮打!你敢起来!”李逵大怒,正待跳将起来,被那汉子肋罗里只一脚,又踢了一交。李逵叫道:“赢他不得。”爬将起来便走。

能惹事儿不能平事儿,能找茬却没本事接茬。李逵的强横,只施加于不如他的人,所以要把李逵排进梁山悍将前五名,估计读者诸君是不会答应的。

说完没资格入选梁山悍将前五名的双枪将董平和黑旋风李逵,咱们该来看看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了。

其实当过兵马提辖的鲁智深,也是会骑马的,而且在马上轮起禅杖,马军五虎将中的双鞭呼延灼也打不赢他。

不知道为什么,宋江不让鲁智深骑马作战,只是让他当了一个 步军头领,宣布任命的时候,马军五虎将、八 *** 、十六小彪将的名字都念完了,这才轮到鲁智深武松等步军头领。

虽然被安排在了步军行列,连匹战马都没有,但是鲁智深武松依然强悍,在迎战童贯大军的时候,两军混战胶着之际,鲁智深武松出现了,这二位一出现,马上就改变了战场态势:只听得前军喊声大举,山背后飞出一彪步军,直杀入垓心里来……童贯众军被鲁智深、武松引领步军一冲,早四分五落……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李逵董平难入选?

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钢刀。钢刀飞出火光飘,禅杖来如铁炮。禅杖打开脑袋,钢刀截断人腰。两般军器不相饶,百万军中显耀。 这是施耐庵专门为鲁智深武松这场战斗谱写的《西江月》。

鲁智深不喜欢杀人而喜欢一禅杖拍倒生擒,好像看起来不那么强悍,但那是他没真急眼,急了眼的鲁智深,那可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一看武松被包道乙混元剑砍伤,浙大和尚疯了: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鲁智深却杀入后阵去,正遇着夏侯成交战。两个斗了数合,夏侯成败走,鲁智深一条禅杖,直打入去,南军四散。夏侯成便望山林中奔走。鲁智深不舍,赶入深山里去了……

鲁智深不杀人,那是没动真怒,一旦动了真怒,那就是不死不休了,鲁智深自己也承认,那一次他是大开杀戒了:“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

武松的强悍,好像不用太多描述了,杀贝应夔,杀方貌,武松都是以命搏命的打法,结果是对方被他一招解决。武松的右臂,也是他自己彻底截断的:“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

这样看来,梁山悍将之一人,非行者武松莫属,鲁智深或许可以排第二,或许可以跟武松并列之一。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李逵董平难入选?

至于排行第三的,笔者有一个想法,不知读者诸君是否同意:在步下好像有点窝囊的豹子头林冲,只要骑上战马挺起丈八长矛,马上就变成了所向披靡的悍将,玉麒麟卢俊义、没羽箭张清,都不想惹跃马横矛的豹子头林冲——平时受的腌臜气,转化成了马上林冲的爆发力。

咱们说的是梁山悍将前五名,武松鲁智深之后,只剩三个名额,如果林冲占去一个,剩下两个位置留给谁,就有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笔者认为拼命三郎石秀、霹雳火秦明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甚至急先锋索超也有资格入选,至于董平李逵,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8871.html

“水浒传中梁山五大悍将分别是谁?李逵董平难入选?” 的相关文章

崔鸿:北魏史学家,他是如何编写《十六国春秋》的?

崔鸿:北魏史学家,他是如何编写《十六国春秋》的?

崔鸿(478年~525年),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史学家,长广太守崔灵延之孙,梁郡太守崔敬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乌水房,爱好读书,博综经史。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彭城王左常侍,历任员外郎、虞部郎中、给事中、祠部郎中、尚书都兵郎中、镇南...

陈尧叟:北宋官员、诗人,曾主张迁都益州,被寇准斥责

陈尧叟:北宋官员、诗人,曾主张迁都益州,被寇准斥责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阆中人。北宋初年官员、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与其弟陈尧佐同科,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年),任交州...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

韦思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韦思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611年—6...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官员、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封乐安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元帝即位后,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