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10-28)381

今天是元宵节,是新年的正月十五,在古代,在整个黄历新年的除夕至正月十五这16天里,一家人都会聚首一堂,离乡别井的家人都要回乡、回家度岁和团聚,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黄历新年就算过去,开学的开学,上班的上班,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人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之后会陆陆续续离开家园返回工作或求学的地方。

周秦

元宵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秦以前。正月十五这一天象征着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一天,亦是古代农民准备耕种的日子。在这一天,农民先会向苍天礼拜、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然后开始生火除去田野上的野草、驱除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和在农庄附近出没的野兽。因此,农民在正月十五已经有生火的做法。

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全年之一个月圆夜,象征团圆和美满,这一向是每个家庭的盼望。古代的老百姓会在这一天祭月,祈求一年家宅平安、农作物丰收。在那个时代,若是要在入黑之后进行祭祀的仪式,一定会燃点起火把,一来是为了照明,二来可以驱除在晚上出没的野兽,三来古人相信火能够驱魔赶鬼,使家人不受邪魔侵扰,以保平安。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

西汉

西汉初期,陈平与周勃于公元前181年的正月十五平定诛吕政变,正值这一天又是全年之一个月圆之夜,汉文帝为了庆祝这一天,他下令举国上下君民一同庆贺,同时又承袭传统于正月十五祭月的习俗,定名元宵节。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至明而终。《史记乐书》讲出了:汉朝的宫廷经常于黄历正月十五的黄昏在太一甘泉祠举行夜祭,祭祀太一神,至第二天天明才结束。汉武帝修建甘泉祠去祭祀太一神,太一神即是掌控宇宙的神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夜,因此,祭祀太一神就比较隆重,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为祭祀在晚上进行,所以宫廷会大肆粉饰、燃点火把和宫灯,弄得灯火通明。

司马迁设计的《太初历》就已经将元宵节列为节日。到了西汉末年,元宵节的命名、定黄历正月十五这个日子、拜祭神明、和挂灯,点灯、燃点火把这种庆祝形式大致上已经定了下来成为民间的一个风俗,这应该是元宵节的雏型。

东汉

道教在西汉开始兴起。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有这样的记载:道教有所谓三元节的讲法,即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每年黄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是天官的生日,是天官赐福的日子;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是地官的生日,是地官赦免亡魂罪行的日子,亦是农民庆贺丰收、酬谢土地官的日子;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是水官的生日,是水官为人解除厄运的日子。到了东汉,元宵节就加入了道教的色彩,所以,元宵节又名为上元节,因为黄历正月十五又是火官的生日,所以民间又盛行火神祭,是以燃点火把去祭祀神明。

根据《僧史略》的记载,释迦牟尼佛于正月十五(即西历12月30日)行神迹去降魔伏妖,僧人为了纪念这一天,便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笃信佛教,下令每逢正月十五要举行燃灯法会,皇室、寺庙和平民都要点灯、挂灯,他亦亲自到庙院点灯,以示尊崇。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

自汉朝以后,元宵节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而继续发展下去,到了隋唐,元宵节已经非常兴盛。

唐代魏征《隋书音乐志》这样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栩夹路,从昏至旦,以从观之,至晦而罢。《隋书音乐志》讲出了:在隋朝,到了每年的正月,各个国家的官员都来朝拜,他们从正月初一一直逗留至正月十五,隋朝的文武百官会夹道欢迎,又有各种表演,庆祝从晚上直至天亮,入黑之后,灯火通明,各种灯饰非常华丽。可见到了隋朝,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已非常热闹,而且通宵达旦。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

到了唐朝,因为国力空前强盛,元宵节的庆祝更是灿烂,从繁华的城市以至偏僻的乡镇,处处都张灯结,火树银花,大大小小的花灯、灯笼美不胜收。唐朝苏味道的诗作《正月十五夜》这样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白话文演绎这首《正月十五夜》的诗作就是这样:树枝上挂满了燃点着灯火的灯,看来好像燃着了火的树和布满点点银色的花朵,桥上挂满了灯火,从灯透出来的火焰好像繁星点点一般,晚上不再宵禁了,任由市民来回欣赏,看灯的人可谓人山人海,灿烂的灯火将天上的星星也映照得黯淡无光,正月十五的圆月正随着人潮高高亮起。从这首《正月十五夜》的诗作应该可以感受得到元宵节在唐朝灯火顶盛的风貌和人民熙来攘往的境况,故此,元宵节在唐朝之后又亦称为灯火节。

唐朝的元宵夜除了万千彩灯互相辉映之外,百姓还流行吃面蚕。五代后周王仁裕所着的《开元天宝遗事》有这样的记载:每岁上元,都有吃人造面蚕的习俗。面蚕就是用绿豆粉制成面团,做成像蚕茧一样圆圆的白色粉团,然后下汤煮熟,下糖就是甜食,下盐加上肉食等配料就是咸食,即后来所称的元宵或者汤圆,开拓日后在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到了今时今日,汤圆已经变成读音汤丸,一样可以是甜食,也可以是咸食。

北宋

宋代承袭了前人过元宵节的习俗而继续发展下去。黄历年初一至元宵节当天,家家户户都可以互相走访拜年,平日不准外出的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亦可以较自由的外出走动,特别是元宵节当晚,除了当天晚上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之外,还因为当晚出外走走可以驱走病气、霉气、晦气,因此,父母亲都愿意让他们的女儿出外走走。到了北宋,元宵节已经发展成为未婚的年轻男女相识、相交的日子。古代的男女缺乏交往的机会,婚姻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是指腹为婚,当年轻男女如果碰到自己心仪的人,当然希望藉着元宵节在家吃过晚饭之后相约出来见面谈心事。

北宋欧阳修的词《生查子元夕》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白话文演绎这首《生查子元夕》的词就是这样:去年的元宵节夜,花市里的灯星罗棋布、灿烂夺目,明亮得好像白昼一般;一轮明亮、圆圆的月亮升上到柳树之上,我和自己心仪的人相约了在黄昏之后见面,终于得尝所愿。今晚又是元宵节夜,月亮和去年一样依旧圆和明亮,灯依旧星罗棋布、灿烂夺目;但是,我却见不到去年的那位心仪的人,不期然的泪水沾湿了春装的衣袖。这首词将元宵节夜与心仪的人相约的情景写得入木三分,除了写出了灿烂夺目的灯多得如星罗棋布,还写出了当时未婚的年轻男女在元宵节的晚上是相约会面的好时机。

南宋

南宋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这样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白话文演绎这首《青玉案元夕》的词就是这样:在元宵节的夜晚,东风吹过上下四周挂满了灯的树木,更加吹落了挂在树枝上的灯,灯里的灯火好像星星一样,又好像雨水一般被东风吹落地上。宝贵的马和雕栏玉砌的马车带着香气在路上络绎不绝,四周荡漾着悦耳的箫声和音乐,明亮、透明的灯、走马灯在转动着,晶莹得好像玉壶一样透出亮光,在这热闹的晚上,有鱼或者龙的图样的走马灯在转动着。仕女头发上、面庞上都佩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都穿着上华丽的衣裳,她们个个都笑语盈盈的、涂脂抹粉的、带着香气的在人群中穿梭。我约了心仪的她在此晚此处会面,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次还是找不到,不经意之间回头一看,却发现她原来站在零落的灯火的地方等候着我。这首词除了写出了:灿烂夺目、巧夺天工的灯、走马灯多得如恒河沙数、珍贵的马和金碧辉煌的马车络绎不绝、笙歌妙韵、悉心打扮、笑语盈盈的仕女左穿右插和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之外,还写出了作者与他心仪的女子相约会面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的未婚年轻男女藉着元宵节的晚上相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宋人改良了唐人所吃的面蚕,他们采用豆沙、芝麻、枣泥、花生、杏仁等甜的馅料放在面蚕里,然后下糖成为甜食的糖水,他们称为圆子。南宋诗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诗作中就有介绍在元宵节煮圆子的过程,圆子在汤水中浮起来,表示圆子已经熟透,熟透了的圆子才会浮起来,否则圆子会沉在锅底。

除此之外,在元宵节猜灯谜亦是在南宋开始蔚为成风。猜隐语在春秋时代就有,到魏晋时期才称为猜谜语。到了南宋,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开始了在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

到了南宋,元宵节这个节日和庆祝的习俗就完全确定了下来。黄历正月十五为元宵佳节,当天一家团聚,拜祭神明,晚上吃团圆饭,包括有汤圆,吃过团圆饭后出外参加赏灯和猜灯谜等活动,恋人可以相约出来会面,互诉心事。

明代元宵节宫中张灯结彩。

明代再将元宵节的习俗继往开来。明朝把宋代的圆子叫作元宵。明朝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载了元宵的做法,与今天我们做汤圆的 *** 差不多,就是用糯米粉做皮,里面放入核桃仁、白糖、玫瑰做馅料,包成好像一粒核桃的大小,然后加水滚熟即成,吃的时候只吃汤圆、不喝水。民谣亦有讲:吃了汤圆,好团圆。再者,明朝末年,百姓在元宵节兴起了走桥,走桥就是走过一道道的桥梁,或者是在桥梁上来回走动,走桥又称为走太平桥,寓意走过太平桥就会驱走百病,一年顺境,在这一年,不单只是男子,平日不准外出的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亦可以奉旨外出走动,务求驱走病气、霉气、晦气。

到了清朝,元宵节还是以赏灯和猜灯谜为主要活动。元宵节的赏灯聚会共持续7天。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就是挂灯笼、灯饰;正月十四为试灯,就是燃点灯笼、灯饰,看看效果如何;正月十五是正灯,就是赏灯和猜灯谜的日子;正月十八为落灯,就是将灯笼、灯饰拆除下来,表示元宵节正式结束。江苏省南京市就更以举办大型的花灯会而著名,称为秦淮灯会。清朝除了承传前人的习俗之外,还有比赛天灯和水上放灯等活动,可算盛极一时。天灯就是利用油灯上火的热力令热空气上升而把纸紥的灯笼飘上天空去。水上放灯就是把点亮了油灯的纸船,船紥得像灯的款式一样,放到河流中,让点亮了油灯的纸船随水流飘浮。其次,又增加了舞龙、舞狮等助兴活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0/470247.html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散...

三国曹魏五子良将,按武功应该怎么排名?

三国曹魏五子良将,按武功应该怎么排名?

所谓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如果是按照三国演义,乐进的武功低于张辽张郃徐晃,高于于禁,排第四。如果是按照三国志,估计乐进的武功可能只低于张辽,高于张郃徐晃和于禁,至少排第二,甚至有可能排第一。先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面乐进的单挑场面不多,展示过不错的箭术,先后射杀过吕...

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才能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才能如何?

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明史》记载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但他之所以肥胖,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而不是很好武。所以本身非常英武的朱棣并不...

古代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牛的官?

古代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牛的官?

古代“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牛的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八府巡按”究竟是一个多大的官?皇帝一脸认真的告诉他是一品。这么看来“八府巡按”是一个很大的官职了。那么“八府巡按”究竟有多牛呢?又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位?经过小编的细细考察,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朝代中,压根就没有这么一个官职。...

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所谓千人千面,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位优秀的帝王领袖,他们有的精明强干,有的手腕强硬,也有的手上沾满了无数的鲜血,是从马上打来的江山,但是汉朝的光武帝刘秀,却都不同与他们,所有的史学家提起这个人,无疑都会想到一个词,...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简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简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于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

历史上朱厚照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厚照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朱厚照,出生于北京,明孝宗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正德十五年九月,旱鸭子朱厚照在清江浦突发奇想,自己驾舟捕鱼,结果失足落水。幸亏随船的两个太监是当年皇城太液池的练船操舟的把式,跳下水把拉住武宗朱厚照,左右众大臣驰舟把武宗救上船。武宗被救上船后,面色...

南宋宰相程元凤简介: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南宋宰相程元凤简介: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评论列表

飞鸟
飞鸟
3个月前 (08-28)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元宵节的重视与热爱,从周秦到明清的各个时期中元宵节习俗的演变和丰富多样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传承的精神面貌。,一句评论就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通过阅读此文让我受益颇丰、大开眼界的同时又深感自豪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原来我们的先人如此用心地庆祝着每一个传统节日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