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1-26)3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平边策》解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隆中对》在我国军事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战略思想,得益于《三国演义》的传播,更是让这个智慧广为人知,它不仅是一篇出色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篇被视为古代战略思想的典范。而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出色的谋略,如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大臣王朴向后周世宗柴荣献上的《平边策》就是一个堪与《隆中对》媲美的战略智慧,历来受到的推崇也颇高。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先是据有荆益两州,然后发展自己,最后图谋中原。王朴在《平边策》中同样制定了“三步走”战略,而后周世宗也很严格的执行了这个战略思想,及至赵匡胤时期,这一策略思想依然得到沿用。可以说,正如蜀汉集团若不是因为失去荆州,必将大有作为,后周世宗倘若不是英年早逝,也有极大可能统一五代十国的乱局。

那么《平边策》说了什么呢?分三个方面来解读。

战略之一步——内修政理

《平边策》的整体战略思想和《隆中对》都有相似之处,如诸葛亮首先向刘备介绍天下局势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在《平边策》中王朴同样跟后周世宗柴荣分析天下局势说“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

刘备找到诸葛亮时,天下局势混乱,军阀割据,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领江南,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这是当时的天下局势。后周时代,周边同样存在着南唐、吴越、南汉、南平、后蜀和北汉这些割据政权。这是两者在时代背景上的契合。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而“统一天下”都是两者之间的共同追求和目标,不同的是刘备彼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而柴荣已经贵为后周君主,但对柴荣来说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至多只是比刘备起点高上一截。自唐朝灭亡以后,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后周如何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并且完成统一事业,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平边策》的开篇中,王朴向柴荣梳理和总结了唐末以来各个政权灭亡的原因,即所谓: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天下离心,人不用命。

统治腐朽,政治黑暗,自古以来这些政权无不是因“失道”而亡国,在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之后,王朴进而向后周世宗建言说“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简单来说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亲贤臣,远小人”,也像《隆中对》中所说的“内修政理”。

“攘外必先安内”,正如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在内部掀起的变法图强,若要逐鹿中原,唯有先强大自身。因此面对陷入僵局的五代乱局,王朴提出了“内修政理”的之一步战略思想,柴荣接纳了王朴的建议,开始对国内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进行一系列的整顿。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他改革军队之前存在的“老少相半,强弱不分”的局面,任命禁军将领赵匡胤从全国各地挑选精壮青年编入军队;在经济上他疏通河道、均定赋税、避免特权阶层逃税,尤其是强令全国大量遁入空门以逃税的“假僧尼”还俗(后周世宗灭佛事件),有效增加收入和劳动力,又分土地给逃户,明显增加国内的赋税收入;在政治上他采用宽松的法典,唯才是举,因此笼络了一大批人才。

因这种种举措,后周很快实力大增,为以后南征北伐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基础。

战略第二步——先易后难

在《平边策》之一步的基础上,王朴继续阐述他的战略思想说: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 *** 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平边策》第二步战略思想是针对军事而言,由于当时周边围绕着许多割据政权,因此王朴提出“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建议后周世宗先从势力相对羸弱的吴越地区开始,逐步的蚕食周边国家的土地。他所设想的办法分为两个途径:

先攻击防备空虚的地方(从少备处先挠之),如果敌人防备东边,就去打西边,防备西边就去打东边;

不必大军压境,只需要派遣一支数量不多的军队去侵扰对方,通过敌人的换防行动查探对方的虚实,然后再攻击其防备空虚的地方(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

王朴提出这种设想并非没有实际考虑,由于后周几乎被团团围困起来,国境四周都是敌人。王朴采取这种“游击式”的打法本质上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免损耗过度,被周边政权趁机攻打。显德二年(955年),一个契机开启了战端,先是后蜀统领的秦州有不少民众逃入后周境内,并上书请求柴荣西征后蜀。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这一年五月,柴荣派遣向拱、王景率军西征后蜀,并在12月占领了秦、凤、成、阶四个州郡,取得西征后蜀之战的胜利。但西征后蜀本不在后周的战略先期发展蓝图中,当时是因为后蜀民众逃亡到后周,为柴荣提供了一个西征后蜀的契机。

但根据“先易后难”的战略思想,吴越地区才是后周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后周攻后蜀之战”结束以后,柴荣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南唐和吴越地区。而这就要提到《平边策》中的第三步战略思想。

战略第三步——先南后北

王朴为何要制定“先南后北”的策略,这得简单说一下北方的势力北汉和契丹。后周是通过取代后汉建立起来的,乾祐三年(950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而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身为河东节度使的刘崇占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建立北汉政权。

可以说后周和北汉都是承袭了后汉的政治遗产,同时刘崇又是刘知远的弟弟,这就让北汉政权和后周更加势同水火了。为了击垮后周,刘崇甚至不惜效仿石敬瑭向辽朝契丹自称“侄皇帝”,以获得辽朝的支持。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联合辽朝进攻后周,双方在高平爆发了决定性战役“高平之战”,后周虽然取得胜利,但也损失惨重。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总之,由于北汉和后周在政治上势同水火的关系,这让王朴认为不宜过度和北汉纠缠,以免损耗自己的实力,因为北汉和契丹勾结,刘崇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承钧即位,将辽朝皇帝奉为“父皇帝”,可以说毫无底线,正因北汉和辽朝狼狈为奸,所以王朴认为应当最后再来解决。

这就是“先南后北”战略: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因此在显德二年(955年),柴荣御驾亲征,发动针对南唐和吴越地区的淮南之战,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显德五年(958年),柴荣三次御驾亲征,占领南唐大量土地,淮南之地尽为柴荣所得。南唐元宗李璟被迫求和,纳土称臣,自废帝号,称“江南国主”。

壬午, 江南国主李景遣其臣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伪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等奉 表来上,叙愿依大国称臣纳贡之意,仍进金器千两,锦绮绫罗二千匹及御衣、犀带、 茶茗、药物等,又进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石——《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通过三次南征南唐的战争,后周有力打击了南方势力,随即在显德六年(959年)发动北伐战争。当时为什么柴荣不继续南下攻打南唐和其它政权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导致中原地区无险可据,将自己暴露在契丹人的铁蹄之下。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燕云十六州所在的位置是东北方防御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要点,大量的关隘以及长城都在幽云十六州的管辖内。当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时,中原就失去了在北方的屏障,契丹人随时可以南下侵扰后周,而后周又没有什么险要关隘可以阻挡敌人。

因此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中说“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可见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赵匡胤后来一生都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为此他还设立“封桩库”,就是一个专项基金,准备用钱财赎回这块战略要地,可以说宋朝由于失去这个战略要地作为缓冲,也是自己一直备受北方势力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所以当时柴荣没有继续南下,而是兵峰一转,对准北方,准备收复幽云十六州。战争的初期十分顺利,甚至还没有爆发正面冲突,后周军队就凭着强大的威势令北方望风而降,兵不血刃收复瀛、莫、宁三州,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直接将兵线推进到幽州(北京),准备一鼓作气收复幽云十六州。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像蜀汉集团失去荆州以后从此被困死在巴蜀之地无所作为,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病重,随即竟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可以说自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以后,柴荣是两宋灭亡以来最有实力和机会收复这个地方的君主,也是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君王。

而且当时辽朝正值昏庸的辽穆宗在位,契丹内政混乱,势力大减,倘若不是英年早逝,后周完全有实力击败契丹,一举消灭两宋时期一直令后者困扰不已的边患问题。不过,正如关羽失去荆州导致“隆中对战略”破产,柴荣去世以后,“平边策”也随之破产。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赵匡胤篡位以后,虽然继续执行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思想,但是由于天下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虽然宋朝统一了南方,但是北方的契丹已经进入辽景宗时期,国势复振,从此宋朝在北方再无作为,反而深受北方的困扰,上演了一幕幕屈辱的历史。

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因为后周世宗柴荣的英年早逝,当然,通过《平边策》展现出来的一系列表现,其无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略思想,说其能和《隆中对》媲美,可以说毫不夸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1/475179.html

“世人都知《隆中对》,《平边策》可有听说过?”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诰简介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童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童威,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出洞蛟”,星号地进星。童威是童猛的哥哥,早先兄弟两...

南宋宰相赵鼎简介: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

南宋宰相赵鼎简介: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陈子龙的一首《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表达了什么?

陈子龙的一首《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表达了什么?

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明)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注释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

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都有多少名人粉丝?

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都有多少名人粉丝?

大诗人李白的名人粉丝有哪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白如果要建个QQ或微信群,姑且命名为“李白粉丝后援团”吧。好,下面我们先说说这个粉丝后援团的两个大“粉丝”吧。一个是玉真公主,一个是贺知章。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这是大唐第一姐啊!虽然贵为当朝皇帝之妹,却喜好诗文,乐曲,迷恋道学,曾...

《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译文及注释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